现代企业车间管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7306028758 ·条形码:97873060287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现代企业车间管理 |
 |
|
 |
现代企业车间管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7306028758
·条形码:97873060287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Workshop Management of Modern Company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车间管理内容独立成书的尝试,集中概括了现代企业车间管理的组织、职能、任务和内容,具体阐述了车间领导班子建设、班组建设、民主管理、劳动管理、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信息管理、成本管理、经济核算、现场管理、安全管理、清洁生产、企业文化建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内容齐全,知识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
本书可用作大学本科、专科及高职高专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才的基本教材,也可以用作企业在职基层管理干部的培训教材,并适合企业车间在职人员作为自学用书。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车间管理概述车间管理基础工作车间领导班子建设班组建设与民主管理车间劳动与职工管理车间生产作业管理车间物料管理车间设备和工具管理车间生产现场管理和清洁生产车间安全管理车间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制车间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目录 第一章 车间管理概述
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概念及其组织形式
一、现代企业的概念
二、现代企业的一般特征
三、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基本特征
四、现代企业的分类
五、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节 车间设置的原则和布置方法
一、车间的类型及其设置原则
二、车间布置的内容和原则
三、设备布置的形式和方法
第三节 车间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
一、企业层级结构
二、车间领导体制
三、车间管理组织
第四节 车间管理的职能和基本原则
一、车间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二、车间管理的职能
三、车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车问管理的内容、任务和方法
一、车间管理的内容
二、车间管理的任务
三、车间管理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车间管理基础工作
第一节 管理基础工作概述
一、管理基础工作的概念
二、管理基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三、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 车间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一、标准化工作
二、定额工作
三、计量工作
四、信息工作
第三节 车间规章制度建设
一、车间规章制度的种类
二、车间规章制度的制订
三、车间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四节 车间基础教育工作
一、技术业务学习
二、基本功训练
三、思想政治教育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车间领导班子建设
第一节 车间领导班子的选拔和组合原则
一、车间领导干部的角色扮演
二、车间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
三、车间领导班子组合的原则
第二节 车间领导的职责和权力
一、车间领导管理实务
二、车间主任的职责和权力
三、车间党支部书记的职责
四、工段长及班组长的职责
第三节 车间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和协调
一、车间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
二、车间领导班子成员协调的原则
三、正确处理车间党、政、工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正确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
第四节车间主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一、未来车间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车间主任素质的自我提高
三、加强车间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班组建设与民主管理
第一节班组设置的原则和组织形式
一、班组设置的原则
二、班组的组织形式
三、班组的地位和作用
四、班组管理体制和管理原则
第二节班组的中心任务和管理制度
一、班组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
二、班组的职责和权利
三、班组管理制度
四、建立坚强有力的班组核心
五、大力加强班组建设
第三节班组长的产生及其职责权限
一、班组长的定义和角色认知
二、班组长的选拔和产生
三、班组长的地位和作用
四、班组长的职责和权限
五、努力做好班组长
第四节班组工管员的职责
一、工管员的类别及其职责
二、充分发挥工管员的作用
三、努力做好工管员的工作
第五节班组民主管理
一、班组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
二、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三、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四、全国职工守则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车间劳动与职工管理
第一节劳动管理工作研究
一、方法研究
二、时间研究
第二节劳动定额
一、劳动定额的形式
二、工时消耗的构成
三、制订劳动定额的要求和方法
四、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第三节劳动定员
一、劳动定员的范围及要求
二、劳动定员的方法
三、劳动定员的贯彻执行
第四节劳动组织
一、劳动组织的任务和内容
二、劳动分工与协作
三、车间作业组织
四、工作地组织
五、工作轮班组织
六、多机床管理和多面手组织
第五节职工管理
一、职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二、对青年职工的管理
三、对女职工的管理
四、对中年职工的管理
五、对老年职工的管理
六、生产骨干的选拔、使用和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车间生产作业管理
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一、生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
三、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
四、生产作业计划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一、期量标准的内容和作用
二、制订期量标准的原则
三、期量标准的制订方法
第三节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作业计划编制的要求和依据
二、厂部分车间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三、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四、车间生产作业排序
第四节生产作业的执行与控制
一、生产作业的准备与执行
二、生产控制的任务和内容
三、生产控制的方法
四、生产调度工作
第五节车间质量管理工作
一、加强质量教育
二、标准化工作
三、车间质量计划工作
四、质量信息反馈
五、车间质量责任制
六、开展QC小组活动
七、建立车间质量保障体系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车间物料管理
第一节企业物资的构成和消耗定额
一、物资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二、企业物资的分类
三、物资自制与外购的选择
四、物资消耗定额的组成和依据
五、物资消耗定额的制订方法
六、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和执行
第二节车间物料管理工作要点
一、生产现场物料的分类
二、现场物料管理的内容
三、车间物料控制
第三节车间在制品管理和库房管理
一、车间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二、车间在制品管理
三、库存控制
四、仓库管理
第四节物资和能源的节约
一、节能降耗的重大意义
二、物资和能源节约的途径
三、物资和能源利用管理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车间设备和工具管理
第一节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二、设备的选择和评价
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四、生产能力的核定与平衡
第二节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一、设备的磨损与故障
二、设备的维护保养
三、设备的检查修理
四、车间班组的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三节工具的分类和管理
一、工具的分类和编号
参考书目
……
序言 车间,是企业的基层生产行政管理单位,在企业里完成生产过程中若干工序或单独生产某种产品,为企业经营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组织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生产环节。车间由若干个工段、生产班组和一定数量的生产工人组成。企业的经营决策,要通过车间具体落实到全体员工中去贯彻实施;企业用以对外经营的产品,要通过车间具体组织生产工人去制造完成;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通过车间精心组织生产和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大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投入产出的最大成果;企业的和谐环境,要通过车间深入细致的工作得以有效实现。可以说,无论古今中外,不分何种经济制度,所有企业都十分注重车间管理工作,都把车间管理的好坏视为企业管理好坏、经营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和最基本条件。
车间管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我国企业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一般只停留在企业整体管理的层面上,极少深入到车间管理乃至班组管理的教育和培训。这也是造成迄今为止许多工商管理、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不会从事实际管理操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里,想对车间干部和班组干部进行培训,也因为找不到车间管理的系统资料而无法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作者本人在进人大学教书之前曾在工业企业工作十几年,对此感触颇深。当时本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企业管理干部,长期从事生产管理,经常在企业生产第一线的车间、班组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深深体会到车间管理工作的复杂、细致和重要性,也很想做点车间管理知识的培训工作。但当时无论是出版界还是工业生产企业,都根本找不到有关企业车间管理的成书或书面资料,搞学习培训只能请一些有一定实际管理经验的车间主任、班组长介绍一下车间、班组管理的切身体会,再结合实际介绍一些企业管理的一般知识。因此,编写一本车间管理的基本教材,是我长期以来的心愿。环顾今天我国经济界和教育界,车间管理教育的成书仍然是一个空白。于是,在自己已有多年积累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决定着手编写车间管理的书稿。
文摘 现代企业是拥有现代科学技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营利性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通过其内部各生产经营机构去具体展开的,其中最基本的一级生产和行政管理组织是车间。所谓车间,是指企业里完成生产过程中若干工序或单独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由若干个工段、生产班组和一定数量的生产工人组成。一个生产性企业总有若干个车间,由这些车间实施和完成产品加工过程,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因此,车间是企业组织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生产环节和基层生产行政管理单位。
第一节现代企业的概念及其组织形式
一、现代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经营性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的某种主体。“企业”一词最早源于英语中的“enterprise”,原意为企图冒险从事某项事业,后来用以指经营组织或经营实体。日本人用汉字将其意译为“企业”并传人中国。
企业主要不是法律概念,它基本上是一个经济概念。“企业”不同于“公司”等概念,公司的概念可反映出股东与债权人、债权人与债务人等社会经济活动当事人之间的某种法律关系,而企业的概念只能反映出某一主体具有经营的性质。
企业的经营性,是指它基于一定的经济目的进行筹划运作,考虑投入产出,重视经济核算,藉以参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活动。经营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营利,即在企业运营中,没法获取超出所投入的资金和财物的利润或经济利益。但是经营性不等于营利性。企业可以从事营利性经营,如一般的竞争性企业;也可以从事政策性经营或公益性经营,如政府设立的水、电、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企业或控股公司、政策性银行等。同时,经营性也不等于经济性。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企业不一定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可以追求营利目的,通过从事文化、教育、艺术、体育等活动,如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