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和你的心灵去赏花

2010-04-3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页码:17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06814234 ·条形码:97875068142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和你的心灵去赏花 去商家看看
和你的心灵去赏花 去商家看看

 和你的心灵去赏花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页码:17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06814234
·条形码:97875068142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认识到自己生命里的每一个结果都经过自由意识的选择,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再将责任推给环境和别人——你会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人际关系以及生命里的每一个结果负起责任,从而得到心灵的最大自由。
穿越,生命才会有真实的改变。
想要心灵成长,拥用丰富人生,就必须有创造性的改变;而只有当你变成一个为人生真正负责的人,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作者简介 陈阳:笔名陈慈诚,念过中文。1996年大学毕业。工作2年后,开始对一个问题感到很困惑:“人为什么而活着?”
于是师从天台宗、禅宗大德,用3年时间学禅,以期从中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学禅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但所幸有所得。此后来到北京,先在媒体工作,现从事出版业。
现在最大的梦想是:让每一个人,与自己共享和受益。
目录
第一部:我是谁
第一章 我是我,还是我的形象?
你了解你自己吗?
最不明白的人,是自己
我的心路历程
第二章 生命里“未能完成的”
……
文摘 书摘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内心是如此无知。
我们所了解的自己,几乎都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自己”。
我们的行动,也全都是他人期望或者被环境所迫的。
在生物界,只有人类会想尽办法“不成为自己”。
想尽办法“不成为自己”,强迫自己以“应该”的样子表现出来,就是心理学所谓的“应该主义”。
“应该主义”企图表现“自我形象”,却排斥、鞭挞“自我”本身。
这种企图可以创造出自我形象,然而却远离了真实的自我。
要创造出自我形象,就必须去假装、扮演,把成长变成表演,衍生出种种的虚情假意——
这就是人生让我们倍受煎熬的深刻原因。
你了解你自己吗?
人生的苦难,有所谓“生、老、病、死”四种。
老迈、疾病、死亡很苦,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还可以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但出生、长大是苦难的吗?对很多人来说,最快乐的时光正是童年。
生之苦究竟是什么?
回想一下,幼年、童年时期我们开始接受的早期教育,是不是总在引导我们否定、压抑自己的真实本性?
这些教育是不是总是引导我们,要对自己生命中的许多真实面感到羞愧?
我们不可以嘴馋,想吃就伸手向别人要,这是“很没面子的”;我们不可以碰了头就咧嘴哭,因为这样“不够勇敢”;我们不可以随便把小朋友领回家,因为这“有点傻”;我们不可以向来人说“我爸爸说他不在家”……
我们一再地经历羞愧难当的感觉,渐渐学会成为父母、师长、社会教导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
结果,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忍不住表现出我们“想要”的样子一而非“应该”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内心会有莫大的罪恶感。
在生物界,只有人类会想尽办法“不成为自己”。
想尽办法“不成为自己”,强迫自己以“应该”的样子表现,就是心理学所谓“应该主义”。
“应该主义”企图表现“自我形象”(self-image),却排斥、鞭挞“自我”本身。
这种企图可以创造出自我形象,然而却远离了真实的自我。
要创造出自我形象,就必须去假装、扮演,把成长变成表演,衍生出种种虚情假意——这些都让我们深受煎熬。
你是谁?
你对自己了解吗?
你有什么感觉?
你对自己满意吗?
你快乐吗?
你喜欢自己的形象吗?
你的习惯让你很难受吗?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