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记忆的奥秘

2010-04-30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1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0652206/9787530652206 ·条形码:9787530652206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记忆的奥秘 去商家看看
记忆的奥秘 去商家看看

 记忆的奥秘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1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0652206/9787530652206
·条形码:97875306522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青少年
·丛书名:心理素质培养丛书

内容简介 《记忆的奥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科学而准确、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记忆的概念、特性、形成、发展和功能等基本知识,特别注意吸收了国内外心理科学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师、家长及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素质观,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推荐 《记忆的奥秘》为心理素质培养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记忆与素质教育
一、开卷问读者
二、什么是记忆
三、记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
四、记忆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一)学习新知识需要记忆
(二)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
(三)对增长品德亦有作用
(四)使动作和技能的系列得以连接
(五)与人交往和参加活动不能没有记忆的参与
五、记忆在智力活动中的意义
(一)使观察得以连续进行
(二)是思维的工具、源泉和储藏所
(三)与想象难解难分
(四)在注意中扮演的角色
六、记忆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中的作用

第二章 记忆的基本知识
一、记忆的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一)识记
(二)保持
(三)回忆与再认
(四)记忆的生理机制
二、记忆的种类
(一)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二)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三)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品质及其差异
(一)敏捷性
(二)持久性
(三)准确性
(四)准备性
(五)记忆品质的个别差异与类型差异
四、记忆的基本规律
五、怎样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一)树立信心
(二)勤学苦练
(三)扬长补短
(四)学习并创造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
(五)进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

第三章 影响中小学生记忆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记忆效果的主体因素
(一)用脑卫生
(二)情绪状态
(三)记忆的动机、目的和任务
(四)观察
(五)注意力
(六)兴趣
(七)思维和理解水平
(八)身体姿势
二、材料的性质与记忆材料的方式
(一)改组识记材料
(二)整体记忆和部分记忆方式
三、呈现记忆材料的方式
四、干扰
五、记忆的环境(场合)因素
六、呈现时间的长短和材料系列的长度
七、复习与过度学习
八、系列位置效应
九、关于记忆的方法

第四章 记忆方法
一、小结分类记忆法
二、尝试背诵记忆法
三、首次强烈印象记忆法
四、总结—提纲挈领—网络记忆法
五、多种感官并用记忆法
六、区别特征记忆法
七、形象放大记忆法
八、理解记忆法
九、规律记忆法
十、趣味—韵律记忆法
十一、应用记忆法
十二、图式(解)—列表记忆法
十三、首字—缩字—中心词记忆法
十四、对立—对比—联想记忆法
十五、连锁记忆法
十六、改错记忆法
十七、相互询问记忆法
十八、朗读—重复—自我表述记忆法
十九、分段交替间隔记忆法
二十、换字—数字记忆法
二十一、数码—地址记忆法
二十二、卡片—计算机记忆法
二十三、人物相貌记忆法

第五章 记忆的测量与训练
一、测量记忆的方法
(一)短时记忆容量测验法
(二)无逻辑联系单词记忆效率测验法
(三)数组记忆效率测验法
(四)人像及姓名联系记忆效率测验法
(五)记忆类型测验法
(六)最佳记忆时区测定法
(七)成对词联想回忆水平测验法
(八)再认水平测验法
(九)文章要点记忆水平测验法
二、训练记忆力的方法
(一)放松训练
(二)大脑(双侧)体操训练
(三)联想能力训练
(四)卡片记忆训练
……
序言 我们共同面向着21世纪。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这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素质教育必然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就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被提上了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
什么是人才的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才取决于其智慧行为中的两种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其中,认知性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要素统称为智力因素,它们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对成才起重要作用。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而对智慧活动起始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
文摘 第一章记忆与素质教育
一、开卷问读者
在你开始读这本书之前,请先回答以下的问题:
1.假如没有记忆,一个人将怎样生活?
2.记忆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
3.你的品德与记忆有什么关系?
4.你学习的知识哪些是新的?哪些是旧的?新旧知识怎样连接?
5.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要有哪些前提条件?
6.你学习的动作与技能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7.你观察到的任何一个对象所形成的印象都往哪里放?
8.你用什么把掌握的知识储存起来?
9.你凭借什么进行(如数学中的)推理?
10.你依靠什么将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11.你何以能够进行海阔天空的想象?
12.你知道人脑能够装下多少东西吗?
13.你知道人脑的活动规律是什么吗?
14.你知道人脑的活动规律是由哪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吗?
15.你知道人脑记忆活动的基本原理吗?
16.你有过想记而又记不住的苦恼吗?你想过为什么会记不住吗?
17.你有过没想记而又记住了的经历吗?
18.你通常都使用哪些记忆方法?
19.你知道人的智力都包括哪些因素吗?
20.诸如以上的问题到哪一类书里去找答案呢?
暂时不要追问笔者为什么先提问,请你耐心地考虑并加以回答。
你可能对其中的一部分能够做出较明确的回答,而对其他许多问题则不能明确回答。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大多数读者不曾有机会读到有关这些问题的书。这些问题主要应该由心理学来回答。本书将向读者介绍这些内容。上述问题大体上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答案。对记忆中的众多问题,则按逻辑关系整理为五章。前两章主要是探讨记忆的理论问题,附带解释某些现象和应用;后三章介绍提高记忆效率与素质的途径和记忆方法等内容。建议读者一定要把理论问题搞清楚,而不要照猫画虎,只生搬方法。因为只有将理论搞清楚,才能融会贯通、恰到好处地应用。以下分述之。
二、什么是记忆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记忆是人的智力活动的组成因素之一。智力活动的水平(包括记忆)将影响到整个心理活动的水平。让读者弄清记忆在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怎样发挥其作用,就构成了本书的基本任务。要了解这些内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记忆。
平时人们说某人记性好与不好,所指的就是记忆。也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某人对他所经历过的事物和学过的知识是否能够正确地反映出来。但这还不够确切,必须给它以明确的定义:记忆是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积累知识和经验并使其得以应用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