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页码:4253 页 ·版本:2003年5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套装数量:6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6卷)(插图本)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6卷)(插图本)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页码:4253 页
·版本:2003年5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套装数量:6
内容简介 本书保有了当时所有的影响和激情。尽管很少以华丽的词藻来补缀,且使用了大量的史实文件,但却丝毫未减其大获全胜和崇高之表现。
—《曼撤斯特卫报》(Manchester Guardian)
他是名符其实的天赐后裔,以其信念并结合了时间与精力,在各种数不清的责任和关心之中,他选择以笔写下这些无价的遗产。
—《观察者》(Observer)
何其幸运,我们拥有这些珍贵的财产,它将会流传后世,让人们不断阅读再三,并改变未来时代,使其感到自豪与感动。
—查理斯·伟伯斯特爵士(Sir Charles Webster)《目击者》(Spectator)
出版者的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宰了大半人20世纪,其深远的影响力甚至穿透了21世纪的门扇而牵动着今日世界的某些方面。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战时首要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最主要的领袖,撰写了这本独特的“回忆录”,作者用他透彻历史的思想,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深刻背景,从历史的深处来审视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作者从其独有的视角出发,对这场战争的记叙,达到了空前的详尽,其亲身经历与文献引用相得益彰,从战略全局、重大战役全景,到战场细节,表述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如此鸿篇巨制的历史著作,其构思之严密、文笔之优美、语言之精彩,不输文坛巨匠,并以本书一举捧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本书原著是在1948-1954年陆续出版的。该书再版时,作者曾稍作修改和订正。中译本是根据1954-1971年各卷最新版本翻译的。原书附录及索引全部译出,索引中的页码为原书页码(原书页码已依次排在中译本切口一边。)书中地图及图表均照原图译制。
作者是一个典型的西方政治家,自然对社会主义苏联与共产主义运动采取敌视态度。在中文版中,我们删节了个别仅表达作者敌意和辱责的文字,但涉及历史事件与函件时,除了个别字词外,均保留了内涵本身,以保持作者的历史观点。相信读者自有鉴别。
任何对历史、军事、国际政治与国家战略感兴趣的人,都不能不拥有这套名著。面对其庞大的规模,详细的文献、索引,你可能无法一口气读完,但只要你需要,他就能为你提供历史的答案。本书与作者另一部名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The World Crissis已出中文版)共同构筑了20世纪的国际政治史,以及地缘战略的历史版图。从中可以看到百年以来的群雄角逐、大国兴衰、外交纵横和政治内幕。温故而知新,我们以史为鉴,才能把握未来。
媒体推荐 书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诺贝尔文学奖旷世巨著,二十世纪历史精彩回眸!入选美国当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荣获香港全民票选——千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好书;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Books ofthe Century。
历史与传记的描写,保存了高贵的人类价值,成就了辉煌的功绩。
——诺贝尔文学奖之得奖理由
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其撼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少数影响历史的路程留下记录。
——西部邮讯
这不仅是予人启发的记录,而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丰富和最激励人心的回忆录。
——《约克郡邮报》
本书保有了当时所有的影响和激情。尽管很少以华丽的词藻来补缀,且使用了大量的史实文件,但却丝毫未减其大获全胜和崇高之表现。
——《曼撤斯特卫报》
他是名副其实的天赐后裔,以其信念并结合了时间与精力,在各种数不清的责任和关心之中,他选择以笔写下这些无价的遗产。
——《观察者》
何其幸运,我们拥有这些珍贵的财产,它将会流传后世,让人们不断阅读再三,并改变未来时代,使其感到自豪与感动。
——查理斯·伟伯斯特爵士《目击者》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入选美国时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
荣获香港全民票选—千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好书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Books of the Century
历史与传记的描写,保存了高贵的人类价值,成就了辉煌的功绩。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得奖理由
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其憾动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少数影响历史的路程留下记录。
—西部邮讯(Western Maill)
这不仅是予人启发的记录,而且是我们这人时代最丰富和最激励人心的回忆录。
—《纽约郡邮报》(Yorkshire Post)
目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特勒
第05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
第06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第07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第08章 挑战和反响
第09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第10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第11章 希特勒动手了
第12章 用于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第13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第14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第15章 强夺奥地利
第16章 捷克斯洛伐克
第17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18章 慕尼黑之冬
第19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第20章 苏联之谜
第21章 到了战争边缘
下部 晦暗不明的战争(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10日)
第22章 战争
第23章 海军部的重大任务
第24章 波兰的覆灭
第25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第26章 法国前线
第27章 战斗加剧
第28章 磁性水雷
第29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第30章 斯堪的纳维亚。芬兰
第31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第32章 风暴之前
第33章 海上的交锋
第34章 纳尔维克
第35章 特隆赫姆
第36章 在挪威的挫折
第37章 挪威:最后的阶段
第38章 政府倒台
附录
1 杂类
2 海军大臣的节略
索引
战场图和图表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
上部 法国的沦陷
下部 单独作战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
上部 德国东进(1941年1月-6月)
下部 战争临到美国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上部 日本的猛攻
下部 挽回非洲局势
第五卷 紧缩包围圈
上部 战胜意大利
下部 从德黑兰到罗马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上部 胜利的浪潮
下部 铁幕
……
文摘 第一卷 风云紧急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和约沉重赔款压力的德国,在希特勒扇起民族仇恨与英法等国的绥靖心态下,渐进地扩充实力与军备,非但破坏凡尔赛和约的协定,并于1936年占领莱茵兰、1938年并吞奥地利,更将下一波行动目标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即将引爆一场复仇战火,危险迫在眉捷。
1939年德、俄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仅在一星期后,即9月1日,行军就大举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爆发。
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11月爆发苏芬战争。情势至此,张伯伦于英国下院的不信任下,只得黯然下台;1940年5月,联合政府首相的重任,落到了丘吉尔的肩上。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特勒
第05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①
第06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第07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第08章 挑战和反响
第09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第10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第11章 希特勒动手了
第12章 用于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第13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第14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第15章 强夺奥地利
第16章 捷克斯洛伐克
第17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18章 慕尼黑之冬
第19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第20章 苏联之谜
第21章 到了战争边缘
战场图和图表
一、1921年的欧洲—和约以后
二、希特勒的侵略
下部 晦暗不明的战争(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10日)
第22章 战争
第23章 海军部的重大任务
第24章 波兰的覆灭
第25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第26章 法国前线
第27章 战斗加剧
第28章 磁性水雷
第29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第30章 斯堪的纳维亚。芬兰
第31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第32章 风暴之前
第33章 海上的交锋
第34章 纳尔维克
第35章 特隆赫姆
第36章 在挪威的挫折
第37章 挪威:最后的阶段
第38章 政府倒台
附录
……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
法军在三周之内土崩瓦解,贝当成立傀儡政府,英国已成孤军,而远在大洋另一头的美国仍倾向孤立主义,置身事外。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虽丢下了英国远征军的全部装备,但成功撤回了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