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我的抗癌三十年

2010-04-2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11700276/9787511700278 ·条形码:9787511700278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的抗癌三十年 去商家看看
我的抗癌三十年 去商家看看

 我的抗癌三十年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11700276/9787511700278
·条形码:978751170027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我的抗癌三十年》内容简介: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防治癌症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防治癌症的“系统工程”。我总结出康复的四大基石和四大乐趣。四大基石:调养情志、心态平稳;调理饮食、膳食平衡;体能锻炼、持之以恒;和睦家庭、“后勤保障”。四大乐趣:爱好广泛、精神充实;舞文弄墨、健脑益寿;广交朋友、建立友谊;康复旅游、陶情健身。
·要有高度的防癌意识,·“三早”是提高癌症治愈率的关键,·增强抗癌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烈求生欲望激发出抗癌的顽强斗志,·医疗与体疗要紧密配合,·抗癌康复“一二三四五”,·“话疗”——抗癌康复的“特效良药”。
作者简介 杨四箴,山西省五台县人,1931年生。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和组织工作。曾任《阳泉报》记者、编辑、副总编辑,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现任阳泉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阳泉市抗癌协会南山抗癌俱乐部主任。主编《南山晨曲》、《斗癌记》、《生命之歌》等8本书。撰写《试论老年体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试谈实行弹性年龄退休制度》等40多篇有关老年人学习、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有20多篇在全省、全国获奖。
编辑推荐 《我的抗癌三十年》:一个癌症患者的生命体验,一个抗癌勇士的康复历程。
目录
五次手术
第一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
第三次手术
第四次手术
第五次手术

感悟认识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要有高度的防癌意识
尽快把思想情绪稳定下来
“三早”是提高癌症治愈率的关键
增强抗癌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免疫功能的极端重要性
对医生要有信任感
医术外医术的重要作用
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参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疗与体疗要紧密配合
身患七种疾病不同的对付办法
强烈求生欲望激发出抗癌的顽强斗志
意志是战胜癌症的支柱
借用“抗癌英雄”的精神力量
失去健康才觉察健康的价值
充分认识和利用体弱多病的优势
单纯的生活视觉
学习和掌握肿瘤防治知识
在病房床头写下的学习心得
认知癌症
浅析癌症五次“光顾”之因

抗癌康复
调养情志,心态平稳
调理饮食,膳食平衡
体能锻炼,持之以恒
和睦家庭,后勤保障
爱好广泛,精神充实
舞文弄墨,健脑益寿
广交朋友,建立友谊
康复旅游,陶情健身

群体抗癌
创办“南山抗癌俱乐部”
“抗癌明星”
“5岁生日”
抗癌康复“一二三四五”
医患结合
“话疗”似春风
“话疗”——抗癌康复的“特效良药”
“话疗”——讲究艺术
开展活动是灵魂
走向全国交流学习
《追春色》
社会关注
十年庆贺
人生“重新设计”
转换视角,看到新起点
继续奉献

调查回顾
阳泉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中级
以上科技人员中患癌症的调查研究
附:癌龄20年以上四位同志的事例
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南山老年人体育保健研究会”成立20周年回顾
开展老年体育健身科研工作的回顾
待人处世技巧
……
序言 《我的抗癌三十年》付梓在即,作者让我说几句,代为作序。我认为,作为一名肿瘤防治工作者,也确实该说几句。
曾几何时,人们谈癌色变。尽管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了求证“癌症≠死亡”这个不等式,费尽了苦心,使癌症的预防、诊断、治疗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癌症心有余悸。他们一旦怀疑或证实自己与癌有丝毫的牵连,或是消极沉沦、或是悲观厌世、或是怨天怨地……这些态度不但是不可取的,而且还是癌症患者的大忌。
《我的抗癌三十年》是杨四箴同志结合其身、其症和30年的抗癌经验,广引博览国内有关抗癌的知识和事例编著而成的。全著凝结着作者与癌症作斗争的心血。
文摘 插图:


五次手术
第一次手术
1979年3月12日,在石家庄和平医院做了第一次肠癌手术。病灶部位:乙状结肠。
1978年11月,我频繁地往医院跑,当时的症状是:小腹阵痛,大便失常。以慢性肠炎治疗了一阵子,老是不见效果。晚上睡觉小腹阵痛得更厉害了,白天好一点。大便由过去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早晨起床后就得赶快去大便,不成型,早饭后马上又便一次。之后,又是化验,又是透视、造影、乙状结肠镜检查等,闹腾了好一阵子,最后被告知,在乙状结肠上长了个“息肉”,需要手术拿掉。
无奈,于1979年3月6日,住进了石家庄和平医院。
又是一连串的常规检查后,定下3月12日做手术。手术的前一天上午,连做了三次乙状结肠镜检查,第一次主管医生检查,第二次是主刀医生检查,第三次是科主任检查。我虽然眼角里噙满了泪水,但感到医生对术前的准备还是认真的,对病人还是负责的。由于痛苦难忍,我又冒出个想法,假如主管医生、主刀医生、科主任一块来做一次检查,大大减少病人的痛苦不是更好吗?
第一次上手术台,医生护士围了一大圈,白大褂、白帽、白手套,唯一区别的是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跨进手术室门槛,上了手术台,一颗咚咚直跳的心,越跳越厉害,跳得连身躯也随着摇晃。手术开始稍稍清醒,还隐隐约约听见刀刀剪剪的声音,由于麻醉的功效,我很快就安安稳稳地睡起大觉来了。一觉醒来已经睡在病床上了。
我醒了,有气无力地眼皮一睁,首先看到了床边守护我的亲人;抬头又看到头顶上挂着一个大吊瓶;身不由己,一种姿势,一天十几个小时,六七瓶液体,通过细细透明皮管一滴一滴流进身躯的血管里;咳嗽不断,震动得刀口撕心裂肺地疼痛。什么叫受罪?什么叫痛苦?手术后的几天,最能准确地体会到受罪、痛苦的滋味。
是不是“息肉”?每到医生查房时,我就竖起耳朵。捕捉他们的只言片语,探究病情的真相,不知是医院的规定,还是医生的职业习惯,在病床前或是守口如瓶,或是嘟囔。几句,根本听不清他们说的什么。但从对待我这个病号的神色看,我心里总是疑疑惑惑,“预感”不妙。但又希望“息肉”这个结论是真的。
一天中午,我慢慢溜到护士办公室,趁无人空隙,偷偷地翻开我的病历。病历上赫然写着“乙状结肠癌”!我好像脚底踩着了连环地雷,脑子里“轰隆轰隆”直响,全身像触电一样,一下子麻木了。我强打精神,用尽全身气力,睁大眼睛再看,“乙状结肠癌”五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