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15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530644467 ·条形码:97875306444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皇都与市井 |
 |
|
 |
皇都与市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15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530644467
·条形码:97875306444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建筑师文萃
内容简介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在经历了七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以后,北京这座古都究竟留下了多少往日的辉煌,以后还能留下多少,这是今天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不可能阻挡城市更新的步伐,与其扼手叹息,不如去做一些实际的调查记录,尽可能多留下一些历史的信息,不至于让这座古都失去记忆。
会馆烟云
会馆云集是北京风貌的一大景观,也是京师文化的一大特色。明代商业集中在正阳门外,清初规定内城中只准住旗人,因此明清会馆几乎全在外城。又因中原和南方各省人员进京,最后都要经过涿州,然后向北过卢沟桥,进广安门。所以绝大多数人便就近停居宣南。
坛庙兴亡
先农坛是北京皇家诸坛——圜丘天坛、祈谷、方泽地坛、朝日、夕月、社稷、先蚕坛中内容最宠杂的一组坛庙。又经过几次改造。所以在制度上不如其他各坛有序,总体布局显得散漫。但各处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是明代建筑的精品。
编辑推荐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在经历了七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以后,北京这座古都究竟留下了多少往日的辉煌,以后还能留下多少,这是今天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不可能阻挡城市更新的步伐,与其扼手叹息,不如去做一些实际的调查记录,尽可能多留下一些历史的信息,不至于让这座古都失去记忆。
目录 前记
皇都的城门与城楼
附清代北京城门城楼名称
明清北京城门名称及别名对照表
清代北京城门城楼位置示意图
遗痕七纪志皇都
……
文摘 书摘
北京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都城,直至上个世纪初,它也是世界上保存
最完整的皇都。北京的城门与城楼,既是皇都的城市标志,也是皇都的礼法
、机制、城防、生活环境、市井百业诸多文化的载体。认识皇都文化,先需
要从城人“门”。
北京的城门与城楼,因其位置和功能的不同,类型也不同。从大的方面
区分,有的有门有楼,如城楼;有的有楼无门,如箭楼、角楼;有的有门无
楼,如皇城门。绝大多数的门、楼都和墙连结,但也有个别例外,如紫禁城
的端门,皇城的东安里门。
北京的前身是元朝的大都,它是继隋朝的大兴唐长安和唐朝的洛阳以后
,第三座平地起城的皇都。大都城始建于至元四年1267年,九年命名大都,
至元十三年1276年完成大城,南、东、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共十一门
。城内为萧墙,又称拦马红墙,南、北二面各二门,东西各一门,共六门。
中心为宫城,南面三门,东、西、北三面各一门,共六门。大城、宫城四角
建角楼,共八座。合计元大都有城门、城楼共三十一座。大城城门应还有箭
楼和闸楼,但记载不详,数量、形式尚不可知。
明军于洪武元年1368年攻陷大都,立即将北城内缩,同时拆毁元朝大内
宫殿。十七年1419年南城墙南移,十八年新建皇城宫城完工。宣德七年1432
年东皇城墙东移至玉河以东。正统四年1439年完成各城门楼、箭楼。嘉靖三
十二年1553年加筑南面外城。明代北京城有四座城门是元大都城门原址上改
建的,它们是东面的东直门元崇仁门、朝阳门元齐化门,西面的西直门和义
门、阜成门平则门。清朝沿用明城,只在乾隆十九至二十五年1754~1760年
重修皇城时,将天安门前的皇城向东西拓展,增加了两个三座门。
清代北京的城门和城楼有的还保存明代原构,但多数经过重修或重建,
不过基本上都是明代的形制,可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种是内城的城门,由城楼、箭楼和闸楼组成,门洞在闸楼和城楼下
。箭楼无门。
第二种是外城的城门,由城楼、箭楼组成,箭楼下有门洞。无闸楼。
第三种是内城曲尺形角楼,外城方形角楼和内外城相交处的矩形铺楼,
都是有楼无门的城楼。
第四种是皇城门,为单层门殿式或三座门式,但天安门为城楼式。
第五种是紫禁城城门,均为城楼式。
紫禁城的四座角楼为华丽的折角三层檐楼阁,装饰的功能大大超过防卫
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