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读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36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 ·ISBN:9787561730454 ·条形码:9787561730454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读本 |
 |
|
 |
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读本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36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
·ISBN:9787561730454
·条形码:97875617304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读本》定位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课程之辅助教材,是辅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教育管理”课程的参考读本。选编《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读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相对有限的脱产学习期间,比较广泛地接触教育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自1985年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以来,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成就与问题,以使学员加深对“教育管理”课程与基本教材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为学员今后的相关论文写作或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份较为丰富的资料结集。
《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读本》由“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教育行政体制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财政”、“教育评价与教育督导”、“校内管理体制与改革”、“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学校与社会”共10个单元构成,基本覆盖了教育管理学的各主要领域,并按照“基本理论”—“宏观管理”—“微观管理”以及“管人”—“管事”的顺序来排列。在每个单元之下,又分“概述”、“推荐读本”、“问题讨论”和“建议进一步阅读书目”等几个部分。“概述”旨在提供单元主题范围内简要的背景知识。“推荐读本”为单元的主干。其中,第一单元的“推荐读本”,侧重于组织理论经典著作的节选,其余各单元的“推荐读本”,主要是在检索和比较1985年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发表于有关报刊的相关论文之基础上遴选而成。因篇幅所限,编者对这些作品作了一定的删节,也根据所节选的内容,调整了部分原文的标题。“问题讨论”涉及单元主题领域内的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可供教师配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也可为学员后期的论文写作提供思考的方向。“建议进一步阅读书目”则可为有意深入学习或研究某一单元主题的学员提供相应的资料线索。考虑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一般背景和学习特点,我们所列的书目不多,而且保汪学员查询、借阅或购买这些著作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目录 前言
第一单元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述
二、推荐读本
1.组织理论的简述和评价
2.科学管理的原则
3.管理的一般原则
4.完美的行政组织理论
5.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6.正式组织的理论
7.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
8.如何防止组织衰败
9.建立和实施群体规范
10.领导方式的选择
11.20世纪美国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
12.近期国外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问题讨论
四、建议进一步阅读书目
第二单元 教育行政体制与改革
一、概述
二、推荐读本
1.教育是特殊产业,学校是事业单位
2.市场经济国家的教育体制是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吗?
3.世界各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
4.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5.西方国家的校本管理及自我管理学校
6.美国的特许学校
7.英国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的三次更名与教育视焦的变化
8.欧美国家私立教育现状
9.我国教育集团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向
三、问题讨论
四、建议进一步阅读书目
第三单元 教育政策与法律
一、概述
二、推荐读本
1.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我国教育政策应确立的基本价值观念
3.关于教育政策研究的若干问题
4.国外教育法学发展概述
5.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6.社会力量办学立法中的问题与对策
7.教育行政执法的内涵及特征
三、问题讨论
四、建议进一步阅读书目
第四单元 教育财政
一、概述
二、推荐读本
1.我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10个方面
2.义务教育投资的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第五单元 教育评价与教育督导
第六单元 校内管理体制与改革
第七单元 教师管理
第八单元 学生管理
第九单元 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十单元 学校与社会
……
序言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中的一个新兴领域,也是一项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优秀的基础教育管理人员的战略工程。为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到各承担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均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与教材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98年5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暨专家指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会议讨论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问题。会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指导小组秘书处下发了会议纪要,就有关课程与教材建设问题作了如下要求:1.由专家指导小组审定的原参考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暂时不变。2.编写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等5门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由原大纲编写单位牵头,做好以下工作:(1)从现行教材中选择并提出建议采用的基本教材;(2)指定必读(3-5本)参考书目及选读参考书目;(3)按专题形式编写教学参考资料;(4)编写案例教材。根据上述精神,由华东师范大学吴志宏牵头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学案例教材”和“教育管理学教学参考资料”的准备工作便随之开展,并在翌年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课程建设研讨会上交流了教材建设的设想,汇报了相关准备工作的进展,受到了与会同行们的热情鼓励。经过数年的努力,上述两种教材的编纂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吴志宏主编的《教育管理学--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案例教材[试用]》已由华东师范大学。
文摘 (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指组织为更有效地实现目标而建立的各种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关系。组织结构意味着系统和模式。古典组织理论一般研究两种基本结构,即直线职能与参谋职能。不过,有些活动,如委员会、协调员等等,也属于这个研究范围。总之,组织的结构是在构成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间引入合理稳定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手段。
(4)控制幅度:指管理者能有效领导的下属的数量。控制幅度大则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控制幅度小则组织结构呈窄高型。除此以外,控制幅度的大小这个概念使人们能注意到组织内部复杂的人际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如果认为古典学说完全不注意日常行政管理问题,显然有失公允。但日常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派生于人际关系的问题,而古典组织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忽略了正式组织中个人性格的相互作用、非正式群体、部门之间的矛盾以及决策过程等种种因素。除此以外,古典组织理论还忽略了行为科学的贡献,未能将行为学系统地融合进自己的理论中去。
新古典派组织理论新古典学派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将行为科学融进了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家运用行为科学阐明了古典学派中的基本组织原理是如何受到人的行为影响的。此外,新古典学派还系统地研究了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群体,从而说明了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组织结构的影响。
新古典学派对正式组织基本要素的阐述
(1)分工:分工是人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古老课题。在工业心理学的发展初期,就有学者对由专业化所引起的疲倦和单调感进行过研究。稍后一点,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了工人的孤独感和工作缺乏意义的感觉。’这些感觉是由工作单调并感觉不到与最终产品的关系而引起的。
专业化也影响到管理工作。随着一个组织的不断扩展,对管理人员协调和激励他人工作的要求也越加强烈。协调与激励反过来又与领导相关。因此,随着工业中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新古典学派发展了许多理论,专门研究激励手段、协调以及领导问题。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