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图娜塔和哈辛塔:两个已婚女人的故事(上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页码:1268 页 ·出版日期:2000年10月 ·ISBN:7532724344 ·条形码:9787532724345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福尔图娜塔和哈辛塔:两个已婚女人的故事(上下册) |
 |
|
 |
福尔图娜塔和哈辛塔:两个已婚女人的故事(上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页码:1268 页
·出版日期:2000年10月
·ISBN:7532724344
·条形码:9787532724345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加尔多斯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十九世纪的最佳小说。作品描写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出众的女孩福尔图娜塔被马德里商业资本家的儿子胡安尼托抛弃后,与一位好心的药剂师成婚。但她婚后又和与表妹哈辛塔结婚的胡安尼托私通、受孕,因产后内
作者简介 佩雷斯·加尔多斯 西班牙作家。1843年5月30日出生于卡利纳斯群岛一军官家庭,1920年2月4日卒于邓德里 。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一生写有小说78部,剧本和其他作品30多种。1897年当选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
媒体推荐 初版本前言
贝尼托·佩雷斯·加尔多斯是西班牙十九世纪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是继文学大师塞万提斯之后西班牙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坛上颇有影响的多产作家。在半个多世纪中,他始终以极为旺盛的精力和辛勤耕耘的治学态度进行写作,一生著有一百多部作品,其中有许多不朽名作,为世人所诵读。文学评论家们惯于把他称为西班牙的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加尔多斯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只是由于西班牙皇家学院的反对而没有变为现实。在政治上,加尔多斯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曾三次当选为共和党议员。他的反教义、反君主专制的立场是异常鲜明的。
加尔多斯于一八四三年五月十日出生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耳马斯城。一九二O年一月四日晨病逝于马德里,享年七十七岁。父亲塞瓦斯蒂安·佩雷斯曾在独立战争中服过役,
是个陆军中校;母亲多洛雷斯·加尔多斯是位性格倔强而刚毅的妇女。当时,加尔多斯家庭经济状况尚好,属于中产阶级家庭。一八五七年,加尔多斯在家乡的圣奥古斯丁学校就读中学。一六一年,即他十八岁的时候,创作了独幕剧《恶有恶报》。一八六二年,他创办了《火炬报》,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他移居马德里,考进了中央大学法律专业。一八六八年革命前的那三四年,他学习法学的热情一落千丈,兴趣开始转向文学,于一八六七年着手创作《金泉》,此书公开发表于一八七O年。这是一本具有某种革命倾向的小说,尽管写得很成功,但只是到作家的名声四扬之后才被人们所注意和评论。从一八七三年起到一九一二年止,加尔多斯陆续写作和发表了《民族演义》这一巨著。全书五辑共四十六部的《民族演义》,是十九世纪西班牙社会生活宏伟壮观的写照,它描写了从一八O五年特拉法尔加之战到一八九八年复辟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一部自成起讫、独立完整、情节上又互相照应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在创作《民族演义)第二辑期间,加尔多斯开始将注意力从历史小说转移到·社会小说上来。他首先于一八七六年在《西班牙杂志》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裴翡达夫人》,这是一部很富有战斗性的作品。当时正值议会辩论宗教问题,小说直接抨击了存在于社会和家庭中的宗教狂热。加尔多斯于一八七六年到一八七七年之间创作了《葛罗丽娅》。对这部作品,他本人这样说过:“《葛罗丽娅》全书,我奋战了十五天便写了出来。一天,我去太阳门附近,当我穿过蒙特拉大街和宇宙咖啡馆之间的一段街路时,突然产生了写作这部小说的想法。那想法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小说的第一部分的情节已经清晰地构思了出来。”①《莱昂·罗奇一家》发表于一八七八年。它和《葛罗丽娅》是这期间加尔多斯创作的两部重要作品,都侧重描写个人同充满宗教偏见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社会冲突多于心理描写。在《葛罗丽娅》和《莱昂·罗奇一家》之间,作家发表了一部他自己十分喜爱的小说,即《玛丽亚内拉》(1878),作品用诗一般的语言述说了主人公的悲苦。文学评论家们一般地把加尔多斯这一时期的作品划归为早期作品。
……
编辑推荐 加尔多斯是西班牙十九世纪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是继文学大师塞万提斯之后西班牙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多产作家。本书是其最杰出的作品,篇幅之长,人物之繁多为小说中所罕见,读之气势磅礴,情感跌宕起伏。
目录 第 一 部
第一章 胡安尼托·圣克鲁斯
第二章 圣克鲁斯和阿纳伊斯;马德里商业的历
史回顾
第三章 埃斯图皮尼亚
第四章 “海豚”的失足和得救
……
文摘 书摘
胡安尼托和哈辛塔于一八七一年五月成婚。堂巴尔多梅罗颇有见地地说,青年人在举行婚礼以后立即到国外去旅行,真是一件时髦的事。他又说,他真不明白,为什么放着西班牙那么多的好玩的地方不去,偏偏要出国,又是法国又是意大利什么的。当年他和巴尔瓦丽塔结婚时,哪儿也没有去过,连昌贝里都没有去过。婚后惟一出国旅行的,只有奥苏纳的伯爵堂佩德罗。如今真是世道大变了!……甚至那个在邮电大楼附近露天摆摊卖领带的小贩贝里吉略·雷冬多,也到巴黎走了一趟……胡安尼托完全同意父亲的看法。由于还在服丧,他们在婚礼上接受祝福以后,只在自己家中简单地用了一顿午餐,没有任何隆重的仪式,埃斯图皮尼亚想说几句祝酒词,还没张嘴就被巴尔瓦丽塔挡了回去。这对新婚夫妇,含着眼泪,吻别亲人,赶到火车站。凌晨三点到达了布尔戈斯,这是他们旅行的第一站。尽管天气很冷,夜幕沉沉,他们还是感到很愉快,好像有说不完的情话,并且不时爽朗地笑着。但是,欢乐并不能驱走哈辛塔内心深处的惧怕—岂止惧怕,有时简直可以说是恐怖。马车在坎坷不平的马路上发出的响声,沿着狭窄的楼梯走上旅店的脚步声,丑陋的客房和家具,这一切混杂着城市的糟粕和乡村的精华,更增加了她的凄凉和惊恐。她颤抖了。她对丈夫怀着多么强烈的爱情!……怎样才能把两种截然相反的希望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让自己的丈夫走开呢还是让丈夫待在身边。要是丈夫离去,留下她一个人,那就会像面临死亡一般;然而如果他待在身边,狂热地把她拥在怀里,她也会吓得发抖的。她希望他不要离去,守在身边,但要文静些。
第二天,他们很晚才去教堂。现在,哈辛塔学会了不少东西,她已经学会说恋人之间的情话了。过去,她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会儿不吐不快,再也压抑不住了。她没有一点羞涩之意,对她崇拜的那个男人说“我爱你这样说得明明白白,……你就是我的一切”,还不时地问丈夫是不是和她一样,也把她当做偶像,愿不愿和她白头偕老。哈辛塔时不时地就这么问上一句,胡安尼托装模作样学着小孩子撒娇的腔调回答说“细”,把“是”字说成“细”,这是头天晚上他教给她的;那时,他还娇滴滴说:“你也爱我?”而且还以世上最庄重的口气,讲了其他一些讨厌的蠢话,幼稚的话。在教堂里,当教堂司事背过脸去为他们指点祈祷室和圣器的时候,这对夫妇竟乘机在神圣的祭坛前或在某个陵墓的雕像后面,飞快地偷吻一下。胡安尼托不愧是情场上的行家、浪荡公子,这类事在他看来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