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庄子学史(套装全3册)

2010-04-29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229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010074259/9787010074252 ·条形码:9787010074252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庄子学史(套装全3册) 去商家看看
庄子学史(套装全3册) 去商家看看

 庄子学史(套装全3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229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010074259/9787010074252
·条形码:9787010074252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3

内容简介 《庄子学史》(套装全3册)除旨在总结历代庄学成果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之外,还深入阐述了庄子学说的渊源、篇目真伪的问题、《庄子》的文章学、庄学与佛道诸教及文学艺术之关系、庄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
编辑推荐 希冀《庄子学史》(套装全3册)能将上下二千多年的庄学长卷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则努力将传统的训诂方法、史论结合方法。
目录
《庄子学史》第一册

导言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其书
三、庄子的思想
四、《庄子》的艺术特色
五、庄子的地位与影响
六、历代的庄子研究
综论
一、庄子的籍里
二、《庄子》本子的演变及篇目的真伪
三、老庄尚“真”美学观与后人之承因、发挥
四、庄子的审美通感
五、庄子与无意识心理现象
六、《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七、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
八、庄子在历史上所遭到的批判
九、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一编 战国秦汉庄子学
第一章 战国秦汉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战国秦汉庄子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战国秦汉庄子学的演进过程

第二章 战国诸子对庄子的评论与阐释
第一节 “(庄)子之言大而无用
——来自惠施的评论
第二节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来自荀况的评论
第三节 韩非对庄子的阐释
第四节 《吕氏春秋》对庄子的阐释
第五节 《天下》篇对庄子的阐释

第三章 秦汉辞赋、儒学、医学对《庄子》的多所吸纳
第一节 秦汉辞赋对庄子思想的援引与化用
第二节 秦汉儒学对庄子思想的援引与改造
第三节 秦汉医学对庄子思想的吸收与利用

第四章 《淮南子》对庄子的多所阐释
——汉代黄老学积极吸纳庄子思想的典型例子
第一节 对庄子道论的阐释
第二节 对庄子无为论的阐释
第三节 对庄子修养论的阐释
第四节 阐释方式的多所更新

第五章 汉代诸学者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刘安的庄子研究
第二节 司马迁的庄子研究
第三节 班固的庄子研究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兴盛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魏晋玄学与庄子的关系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庄子学的联结
第二节 玄学理论对庄子思想的吸纳与改造

第三章 王弼、阮籍、嵇康的庄子学
第一节 王弼“祖述老庄”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二节 阮籍“以庄周为模则”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三节 嵇康以“庄周”为“师”及其对庄子的超越

第四章 司马彪、崔误、向秀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司马彪的《庄子注》
第二节 崔读的《庄子注》
……

《庄子学史》第二册
第四编 宋元庄学
第一章 宋元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宋元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宋元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庄子学
第一节 王安石的《庄周论》
第二节 苏轼的《庄子祠堂记》
第三节 吕惠卿的《庄子义》
第四节 陈详道的《庄子注》
第五节 林自的《庄子注》
第六节 贾善翔的《南华真经直音》

第三章 王雾的《南华真经新传》
第一节 略仿郭注体例而异其旨趣
第二节 对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宗承与超越
第三节 对各篇作意与逻辑结构的用心探究
第四节 对庄子制名寓意的多所发微

第四章 陈景元的《庄子》研究
第一节 陈景元五种庄子学著作概说
第二节 陈景元庄子学思想的道教倾向
第三节 陈景元在《庄子》音义、考异方面多有贡献

第五章 林希逸的《庄子口义》
第一节 对旧注旧说的承因与批评
第二节 对庄子学说与儒学、佛理的大力整合
第三节 对《庄子》文字、笔法、意境的多所评析
第四节 《庄子口义》在中国、日本历史上的影响

第六章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第一节 保存两宋治庄遗说十馀家.
第二节 “管见”大抵以道家说解释《庄子》
第三节 “管见”对经文、传注的考校与审定

第七章 罗勉道的《南华真经循本》
第一节 对《庄子》本旨的用心寻绎
第二节 执“化”字以寻绎《逍遥游》的义旨
第三节 创“二十六篇”说以修正苏轼的真伪观

第八章 刘辰翁的《庄子南华真经点校》
第一节 对林希逸《庄子口义》的多所批驳
第二节 开创《庄子》评点之先河
……

《庄子学史》第三册
第六编 清代庄子学
第一章 清代庄子学概说-
第一节 清代庄子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清代庄子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清代前期的庄子学
第一节 金圣叹对庄子的论说
第二节 高秋月、曹同春的《庄子释意》
第三节 徐廷槐的《南华简钞》
第四节 藏云山房主人的《南华经大意解悬参注》
第五节 林仲懿的《南华本义》
第六节 胡文英的《庄子独见》

第三章 林云铭的《庄子因》
第一节 “庄子与老子同而异,与孔子异而同”
第二节 以“大”字为《逍遥游》一篇之纲
第三节 以时文之法诂评庄子之文
第四节 对外杂篇真伪的探究

第四章 吴世尚的《庄子解》
第一节 引庄子附之儒家
第二节 以“大”字作《逍遥游》篇之线索
第三节 对《庄子》文字之妙的阐发

第五章 宣颖的《南华经解》
第一节 以儒解庄的思想倾向
第二节 对行文脉理的细心疏解
第三节 对艺术手法的精心分析
第四节 对文章意境的用心揭示
第五节 《南华经解》的成就和影响

第六章 孙嘉淦的《南华通》
第一节 以孔孟程朱之理通庄子之意
第二节 以时文之法评庄子之文

第七章 陆树芝的《庄子雪》
第一节 以庄子为“先圣之外臣犹子”
第二节 对司马迁、苏轼说法的多所批驳

第八章 桐城派的庄子学
第一节 桐城派庄子学概说
第二节 方正瑗的《方斋补庄》
第三节 刘大槐的《庄子评点》
第四节 姚鼐的《庄子章义》
……
……
序言 我和方勇博士初次见面,是在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那时,他正在北大中文系做博士后,除了专心撰写出站论文《庄子学史》(第一、二编)而外,还为中文系研究生开设了“庄子研究”专题课。弹指一挥间,我与方勇教授第二次见面已是在2007年12月中旬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此时他的《庄子学史》全书已基本完稿,即将交付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欣喜之馀,颇有些感慨。在当前崇尚物质利益的风气下,方勇教授能潜心庄子学研究领域十馀年,知难而进,秉烛夜战,完成这部近二百万字的庄学巨著,实在是学术界一件非常了不起的
文摘 2.魏晋南北朝庄子学演进之迹 东汉末年,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冲击下,士人们开始对传统经学感到厌倦,转而对老庄思想表现出了兴趣。魏晋时期,随着玄风振起,庄子学更是在“玄学”这个学术舞台上获得了绝佳的传播和发展良机,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正始年间,玄谈之风渐兴,并以何晏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谈玄群体。“晏能清言,而当时权势,天下谈士,多宗尚之”①,“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文心雕龙·论说》)此时玄谈家们主要发挥的还是老子思想,对庄子似乎关注不多。不过,从有关文献记载来看,尽管庄子没有进入正始名士玄谈的中心,但一直在他们中间传播着。之后,王弼天才卓出,其水平大大超过了当时的玄谈领袖何晏,而且王弼比较重视发挥庄子的哲学思想,从而拉近了玄学与庄子的距离。
  庄子真正大放异彩是在“竹林七贤”时期。此时,司马氏排斥异己,大开杀戒,政治环境空前恶劣,名士们朝不保夕。竹林名士则傲然于世,以“自然”与司马氏标榜的“名教”相抗衡,他们一致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庄子,从思想到行为自觉追慕庄子,用身心诠释着庄子。如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晋书·阮籍传》),但黑暗的现实却使他“以庄周为模则”②,希望像庄子那样逍遥于大道之乡,以获得个体精神上的彻底解脱。其《大人先生传》塑造了庄子式的道家理想人物,表达了自己邈世超迈的精神和不为世俗所拘的恢宏气度,可谓是对庄子的完美演绎。与阮籍一样,嵇康虽然“家世儒学”③,亦有“济世志”,但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也不得不到庄子那儿寻求精神解脱的良方,于是“长而好。
后记 我生性孤愚,不愿与世多接,而祖父竹卿公为私塾老宿,受其精神感召,遂慕旧学,窃欲友古人于千载之上,尤悦庄周之风而欲从之游。一九八三年,我有幸忝列河北大学魏际昌先生门下,攻读先秦文学硕士学位。先生以孺子尚且可教,特为恭请庄学专家陆永品先生讲授《庄子》,指示研究门径,我由是肆力庄学,沉心十载。至九四年投于杭州大学吴熊和先生门下,攻读宋元文学博士学位,而志趣仍在庄子,故每每关注宋元以来庄学发展之状况。九七年,我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褚斌杰先生研治先秦文学,所定课题为《庄子学史》,出站时完成第一、二编,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