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疗法大全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 ·ISBN:9787802038431 ·条形码:97878020384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糖尿病自我疗法大全 |
 |
|
 |
糖尿病自我疗法大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
·ISBN:9787802038431
·条形码:97878020384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糖尿病自我疗法大全》内容简介:糖尿病及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健康是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是保证健康的基本要素,健康的营养是健康的基本保障。
编辑推荐 《糖尿病自我疗法大全》:面对肆虐猖獗的糖尿病,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要了解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明白即使患了糖尿病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合理安排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善摄入糖分过多的饮食结构,改变吸烟、酗酒、熬夜、长时间的打牌和看电视等久坐不运动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诱发糖尿病病因的几率,糖尿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据《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报告表明.糖尿病的总患病率已达11.28%。我国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是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更让人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
目录 第一章 了解常识,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
一、正确认识糖尿病
(一)什么是糖尿病
(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概况
(三)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四)注意糖尿病引发白内障
(五)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六)掌握糖尿病发展的三个阶段
(七)血糖指数对糖尿病的影响
(八)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九)儿童患糖尿病是否会影响生长发育
(十)正确区分糖尿病和其他疾病
(十一)认清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误区
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原因
(一)血糖升高就会得糖尿病吗
(二)高血糖与低血糖
(三)胰岛素与糖尿病
(四)易患糖尿病的10种人
(五)易患糖尿病的几类儿童
(六)患糖尿病会有哪些病理改变
(七)糖尿病的主要诱因——缺铬
(八)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九)诱发糖尿病的因素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知识
(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三)糖尿病非典型症状和可疑信号
(四)老年人糖尿病临床表现的特点
(五)糖尿病易漏诊的原因
(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七)儿童糖尿病的症状
(八)如何及早发现糖尿病
(九)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化验的意义
四、糖尿病的分型
(一)糖尿病主要有哪些类型
(二)如何区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三)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四)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五)中医怎样对糖尿病辨证分型
第二章 调适情绪,从“心”开始治疗糖尿病
一、正确对待糖尿病
(一)糖尿病患者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
(二)主动了解糖尿病知识
(三)解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疙瘩
(四)糖尿病治疗重在养心
二、摆脱不良情绪
(一)了解心情对糖尿病的影响
(二)糖尿病患者要消除孤独感
(三)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
(四)克服恐惧心理
(五)避免情绪刺激的三个措施
三、科学运用心理疗法
(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案
(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适和日常护理
(三)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
(四)糖尿病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五)青春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三章 药物治疗,让糖尿病患者远离病痛
一、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常识
(一)糖尿病患者经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
(二)科学选择口服降糖药物
(三)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最佳时问
(四)服用降糖药物存在的误区
(五)哪些药物不能与降糖药同时服用
二、正确使用胰岛象
(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意义
(二)胰岛素分哪几种类型
(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四)注射胰岛素的时间
(五)保存胰岛素的方法
(六)如何注射胰岛素
三、中药治疗糖尿病
(一)可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材
(二)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中成药
(三)推荐16种中药单方
(四)适合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药验方
(五)降糖中成药联用常识
(六)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小偏方”
第四章 神奇中医,轻松赶走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针灸疗法
(一)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意义
(二)针灸的方法
(三)针灸应注意的问题
(四)中医耳穴疗法治疗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拔罐疗法
(一)拔火罐的作用
(二)怎样使用拔火罐
(三)常用曲技罐方法
三、糖尿病的药浴疗法
(一)冷敷疗法
(二)热敷疗法
(三)常用的药浴方法
……
第五章 合理饮食,营养调养祛病痛
第六章 动一动,远离糖尿病
第七章 对症施治,科学调理糖尿病并发症
第八章 关注生活细节,做好日常保健
……
序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专家估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超过3亿大关。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近年来也飞速增长,据统计,我国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
何谓糖尿病?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时还会导致生命危险。它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是隐藏在人们身边的“甜蜜杀手”。它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危害心、脑、肾、血管、神经、皮肤等。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由于血糖升高,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糖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从而引起大量ET放,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黏聚,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黏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指数呈上升趋势。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
文摘 插图:


对胰岛素敏感的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敏感度为90%~98%、肌肉细胞为80%、肝细胞为65%),其细胞膜上都有数目众多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即结合后固定在细胞膜上时,才有可能使细胞周围的葡萄糖输送进入到细胞中去,被组织利用。受体的数目与胰岛的亲和力,同胰岛素的生物效应有直接关系。在同等血浆胰岛素水平时,胰岛素受体数目越多或亲和力越强,胰岛素作用能力越强,即组织对胰岛素愈敏感。反之,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时,胰岛素作用能力减弱,即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也可以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有了抵抗。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由于遗传缺陷,使患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数目虽不少,但有缺陷,结合力减弱。表现为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只约为正常人的40%左右,以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效应。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脂肪增多,体内胰岛素受体数显著减少,产生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而饮食过多,高胰岛素血症,会加重胰岛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的糖尿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上,不仅存在着外周胰岛素受体障碍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