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业实用干燥技术与实例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122028364/9787122028365 ·条形码:978712202836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陶瓷工业实用干燥技术与实例 |
 |
|
 |
陶瓷工业实用干燥技术与实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122028364/9787122028365
·条形码:97871220283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陶瓷工业实用干燥技术与实例》对陶瓷工业的干燥技术进行了科学、系统、深入的总结和阐述,本着实用性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领域如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陶瓷干燥技术如微波干燥技术,纳米粉体干燥技术及其应用中的优缺点及陶瓷微球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等展开分析。
《陶瓷工业实用干燥技术与实例》可供广大从事陶瓷行业或其他相关行业从事干燥技术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材料等专业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干燥的概念及方法
1.1.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1.1.2物料的物化性质
1.1.3物料与水分结合的性质
1.1.4干燥机理
1.1.5干燥方法
1.1.6干燥技术的应用
1.2干燥技术发展概况
1.2.1冷冻干燥技术
1.2.2微波干燥技术
1.2.3热风干燥
1.2.4气流干燥
1.2.5干燥器类型
1.2.6干燥的发展方向
1.3干燥在陶瓷生产中的重要性
1.3.1坯体水分
1.3.2陶瓷坯体干燥原理
1.3.3陶瓷干燥的重要性
1.3.4陶瓷干燥的趋势
1.3.5陶瓷干燥技术的研究方向
1.3.6陶瓷干燥技术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第2章干燥的基础理论
2.1湿空气的性质
2.1.1湿空气的主要性质
2.1.2湿空气的湿度图及其应用
2.2湿物料的性质
2.2.1物料的湿含量
2.2.2湿分与物料的结合方式
2.2.3湿物料的吸湿平衡
2.3干燥速率
2.3.1干燥曲线
2.3.2干燥时间计算
2.4干燥过程分析
2.4.1干燥阶段
2.4.2干燥制度的确定
2.4.3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2.5热传递
2.5.1对流传热
2.5.2辐射传热
2.5.3传导传热
2.6水分在物料中的运动
2.6.1液态扩散理论
2.6.2毛细管理论
2.6.3蒸发冷凝理论
2.6.4Luikov理论
2.6.5Philip与De Vries理论
2.6.6Krischer与Berger以及Pei理论
2.6.7Whitaker体积平均理论
2.6.8孔道网络干燥理论
2.7干燥缺陷分析
2.7.1传统干燥方法干燥缺陷分析
2.7.2微波干燥缺陷分析
2.7.3两种干燥方式的比较
2.8干燥技术与设备
2.8.1对流干燥
2.8.2红外线干燥技术
2.8.3微波干燥技术
2.8.4各种陶瓷所用干燥器特点
2.9提高陶瓷坯体干燥速率的方法
2.9.1加快传热速率
2.9.2提高外扩散速率
2.9.3提高水分的内扩散速率
参考文献
第3章陶瓷坯体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3.1干燥的动力学模型
3.2干燥的温度数学模型
3.2.1等温模型
3.2.2非等温模型
3.2.3数值模拟中有关参数的选取
3.3微波干燥数值模拟
3.3.1微波干燥原理
3.3.2微波干燥过程
3.3.3微波干燥的一般数学模型
3.3.4微波干燥模拟实例
3.4多孔介质干燥数值模拟
3.4.1多孔介质对流干燥概念
3.4.2多孔介质对流干燥回顾
3.4.3多孔介质物料结构
3.4.4多孔介质干燥的原理
3.4.5基本参数
3.4.6多孔介质干燥相关理论
3.4.7多孔介质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3.5墙地砖在辊道窑干燥带内的数值模拟
3.5.1研究对象
3.5.2干燥的微观机理
3.5.3干燥过程中传热和传质的关系
3.5.4热平衡计算的数学模型
3.5.5油烧辊道窑干燥带微观热平衡数学模型
3.5.6制品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及湿含量计算
3.5.7热工测定及热平衡计算和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陶瓷粉体干燥过程及数值模拟的研究
4.1陶瓷粉体的制备过程
4.1.1固相法
4.1.2液相法
4.1.3气相法
4.2陶瓷粉体干燥模拟--FLUENT软件介绍
4.2.1软件简介
4.2.2所包括的软件模块
4.2.3计算流程图
4.3喷雾造粒过程
4.3.1雾化造粒机理
4.3.2喷雾干燥的特点
4.3.3喷雾干燥的基本过程
4.3.4常用雾化器
4.3.5干燥过程的传热和传质
4.4几何模型的建立
4.4.1FLUENTGAMBIT的使用
4.4.2GAMBIT软件的特点
4.4.3计算网格的划分
4.5数值模型的建立
4.5.1干燥过程数值模型的现状
4.5.2主要数学模型分析
4.6边界条件的确定和物性参数的选取
4.7数值计算方法
4.7.1离散差分格式
4.7.2算法
4.8数值模型验证
4.8.1陶瓷微球粉体制备工艺过程
4.8.2模拟模型的选取
4.8.3实验
参考文献
第5章卫生陶瓷干燥与装备
5.1卫生陶瓷制品的分类
5.2卫生陶瓷坯料
5.2.1卫生陶瓷坯体组成的特点
5.2.2卫生陶瓷坯料组成的变化
5.2.3卫生陶瓷坯料的基本性能
5.2.4干燥工艺与设备
5.3干燥意义及原理
5.3.1干燥意义
5.3.2干燥原理
5.3.3卫生陶瓷干燥制度
5.3.4干燥过程分析
5.4大空间坯体(恒定温度)干燥设备
5.5热空气快速干燥
5.5.1干燥室
5.5.2蒸汽快速干燥
5.6链式干燥
5.7少空气快速干燥
5.7.1少空气快速干燥原理
5.7.2干燥设备流程
5.7.3干燥工艺过程
5.7.4适用范围
5.7.5少空气快速干燥的优点
5.7少空气快速干燥技术与传统干燥技术的比较
5.8隧道式干燥器
5.9卫生陶瓷坯体干燥缺陷分析
5.9.1变形
5.9.2裂纹
第6章 墙地砖制品干燥与设备
第7章 日用陶瓷干燥与设备
第8章 陶瓷粉体制备过程中的干燥
第9章 电瓷的干燥
第10章 微波干燥技术
第11章 纳微米粉体干燥技术
更多目录介绍
……
序言 自有陶瓷制作之日就有陶瓷坯体干燥的问题,干燥工艺上联成型工艺,下联烧成工艺,还有其他干燥过程如粉体的干燥等。干燥工艺直接影响陶瓷生产的质量、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干燥这一环节在陶瓷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干燥过程控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陶瓷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因此,干燥技术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工业也在不断得到发展,相应的干燥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到目前为止,涉及干燥技术的技术书籍不少,但是没有一本针对陶瓷干燥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分析以及对计算机模拟及干燥过程的机理进行介绍的图书,加上在陶瓷工业生产中仍存在干燥技术使用不合理,以及操作人员凭借自身经验进行干燥操作,造成干燥过程中能源大量浪费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现象,故笔者决定编写本书以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需要。
本书介绍了干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陶瓷工业各领域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笔者还本着科学性、时效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并结合笔者从事陶瓷工业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由于各种类型的陶瓷所用干燥技术基本相同,为避免重复罗列每一品种的陶瓷干燥技术,故侧重把有关技术在相应章节进行重点介绍,如将空气快速干燥放在卫生陶瓷干燥部分进行介绍,辊道干燥放在墙地砖干燥部分进行介绍,喷雾干燥和微波干燥则设单独部分进行介绍。
本书由曾令可提出总体设想与思路,税安泽、邓伟强、胡动力、饶培文、宋婧、王书媚、王慧、程小苏、刘艳春、刘平安、夏海斌、戴武斌等参加了本书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曾令可、税安泽负责全书修改、统稿、定稿等工作。
由于干燥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干燥设备不断涌现,这给本书的编写带来了一定难度。虽然笔者力求将最新的干燥技术奉献给广大读者,但是由于水平有限,资料的搜集尚欠详尽,本书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