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7801785096 ·条形码:97878017850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周易与中医养生:医易心法 |
 |
|
 |
周易与中医养生:医易心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7801785096
·条形码:97878017850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二十一世纪易学家书系
内容简介 《周易与中医养生:医易心法》讲述了:《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影响深远。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 中医讲阴阳平衡,故我们着重阴阳。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热为阳,寒为阴;表为阳,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实为阳,虚为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也。阴阳平衡,阴平阳秘则无疾。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作者简介 成铁智,先生,中医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香港易医文化研究会会长、香港藏佛五行中医养生研究院院长、世界《周易企业策划》杂志社社长。在大学、科研部门服务及从事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曾应邀赴日本、泰国、新加坡、英国、印尼等国家及台湾地区讲学,受到高度赞扬。 代表性著作有《周易预测与中医临床》、《周易象数诊疗法》、《手面诊新突破》、《四柱预测学讲义》、《新命理与财运预测学》、《奇门遁甲与商战》、《玄空风水实战宝典》、《周易与股票预测学》、《雪域养生大师》等。
编辑推荐 《周易与中医养生:医易心法》主要向你介绍了中医思想、中医之独特断疾术、中医之五行辨证、中医健身长寿养生术、中医养生启蒙等内容。
目录 序
自序
第一章 中医是信息科学
第一节 中医的思想
一 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
二 五行生克制化思想
三 河图、洛书的思想
四 未病先防思想
五 易、医不分家的思想
六 五运六气思想
七 药食同源调理的思想
八 给病菌以出路的思想
第二节 中医之未病先防的特色
一 平衡的价值
二 潜能的激发
三 养生应从幼年开始
四 孩子性早熟不利健康
五 吃过多高热量食物的小孩最闹人
六 人活到一百二十岁的方法
七 通达恬淡有利养生
第二章 中医之独特断疾术
第一节 中医望诊
一 望舌
二 望耳
三 望色
四 行、立、坐、卧、视的五行望诊
五 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五行望诊
六 地理方位因素的五行望诊
七 风、寒、暑、湿、燥、火的五行望诊
八 五实死、五虚死的五行望诊
九 五大体质的五行望诊
十 五大体质的调养法
十一 色、受、想、行、识的五行望诊
第二节 中医闻诊
声音
语言
呼吸
呕吐
肠鸣
嗅病气
第三节 中医切诊
一 切诊
二 八卦与脉诊
第三章 中医之五行辨证
第一节 中医五行辨证
一 五脏所司的五行辨证
二 饮食的五行辨证
三 口味与出生体重关系的五行辨证
四 五味所禁之五行辨证
五 疾病传变五行辨证
六 腑脏内病外治的体表五行辨证
七 周易九宫八卦辨证
八 寒、热、虚、实、平的五行辨证
九 《易经》中阴阳消息卦的五行辨证
十 十二经络的五行辨证
十一 奇经八脉之五行辨证
十二 子午流注的五行辨证
十三 天干地支的五行辨证
第二节 干支的起源
一 干支的起源
三 干支流注的时间调理
四 子午流注的时间调理
五 节气是月令的准绳
六 易经治疗的时间方法指导
七 超时间如何理解
八 天人合一之时轮天文
第三节 以简驭繁自验方
一 感冒方
二 呼吸道疾病疗方
三 禽流感方
四 骨质增生方
五 预防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方
六 糖尿病方
七 白胡椒化脂肪减肥汤
八 妙方打掉胆结石,避免手术开刀苦
九 抗老延寿丸验方
十 安眠方
十一 老人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常用方
十二 偏阳虚者与偏阴虚者养生方
十三 防头发变白方
十四 治急性阑尾炎奇方
十五 急性胆囊炎方
十六 五参汤治疗窦性心动过速方
十七 急性泌尿系感染方
十八 关节炎调养方
十九 肝病人忌吃肝补肝
二十 大鱼大肉『吃』跑钙
二十一 狂吃肉、动物内脏、蛋黄,会『吃』掉铁
二十二 吃汉堡包、比萨饼,『赶』走钙
二十三 天然的抗菌素
二十四 补充人体纤维素
二十五 虾十维生素=自服砒霜
二十六 牛奶是『抗癌之王』
二十七 茶内服外用整体调理
二十八 五色粥
二十九 五行豆浆和五行蔬菜汤
三十 吃食品,选颜色
三十一 看疾病吃水果
三十二 看性质吃水果
三十三 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
三十四 癌症不可怕
三十五 清肠排毒很重要
三十六 戒烟限酒
三十七 美容调理
第四节 数术调理趣谈
一 数术趣谈
二 河洛数术的影响
第四章 几种特殊的治疗方式
一 音乐能治病
二 古人的『以形补形』养生方法
三 河洛数术疗法
四 天干地支与八卦象数疗法
五 内病外治举例
六 八卦村人多长寿
七 颜色也能治病
第五章 中医健身长寿养生术
第一节 中医健身长寿养生术
一 小周天养生法
二 五行脏腑周天功
三 外练筋骨皮健身功法
四 六字气诀养生调五脏法
五 养生治病第一功——宝瓶气
六 西藏密法养生导引法
七 坚持打坐好处多多
八 导引养生功的功法原则:三调
九 静坐类型
十 坐禅三昧经
十一 丹田气是『灵丹妙药』
十二 浑元站桩功
十三 从喉癌、心肌梗塞被,走_I掉所想到的
十四 拍打腰眼防肾亏,拍打胸部防肺虚、气管炎等
第二节 养生的基础
一 养生的基础
二 睡眠是大药,睡眠为健康之本
三 慎房事
第六章 中医养生启蒙
养生格言
保身要义
药性赋·总赋
寒性
热性
温性
平性
汤头歌诀
补益之荆
发表之剂
攻里之剂
和解之剂
表里之剂
消补之剂
理气之剂
理血之剂
祛风之剂
祛寒之剂
祛暑之剂
利湿之剂
润燥之剂
泻火之剂
除痰之剂
收涩之剂
杀虫之剂
痈疡之剂
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
生气通天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五藏生成
五藏别论
本神
营气
诀气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卫气
天年
五味
五味论
……
序言 成君铁智者,余之爱生也。君尊余良师,余称君益友。君之幸也,亦余之幸也。余执教甘肃中医学院二十余载,受业学生以数干计,然爱生如铁智者寥然。何也?同途而殊归!与君则不然,同途而同归!
余,幼承家学,基因一脉。尊孔子为至圣先师,膺服膜拜。暮年壮心不已,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惶惶然游说于大河上下,或苦口婆心于陇原,或循循善诱于中州。每于金城宣讲《论语》之时,君莫不跟随左右,在兰州大学,在执教学院,无一例外。讲“中庸之道”为最高尚之道德,君解颐而笑;讲至圣学习《周易》“韦编三绝”,君心花怒放。一讲一应,口心一致,心领神会,未有胜于此者也。
其后,君南下羊城,以今日最新通讯方式传递最新信息,与时俱进,尊孔圣《论语》为世界级文化,于1988年1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集会巴黎时宣称“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中国2500年前孔子《论语》中汲取智慧”之高见遥相呼应。当人类物质文明飞速前进、精神文明日益堕落之时,成君幼而多谋,所思者深所虑者远也。
君,尤所喜者《周易》也,肆力于此者多年矣。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第六》)喜爱为成功之基础,有如此心境,断无不成功之理,何况以钢铁般百折不挠之意志成就智慧,更是如此。成铁智,名如其人,人如其名。
文摘 插图:


第一章中医是信息科学
第一节中医的思想
一、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
天人合一法则是通过天人相应来体现的。美国人类学家沃森在《生命潮流》一书中指出:我们血液中的钠、钾、镁和原始海洋里的成分是相同的。
妇女月经期大多数与月亮的节律同步,排卵期较多靠近月满期;科学家证明:妇女生子质量若要更好,怀孕时间最好就在酉时,即下午5—7点;每个月在阴历十五满月期间,人的血管比其他时间容易破裂,心脏病的发作频率增高,谋杀案件也较平时多,车祸多等等。
中药取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部分,受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药物形成四气五味,天为阳,气生于天,故亦为阳,随季节气候变化,药物有了寒热温凉之分;地为阴,味生于地,故亦为阴,随地气五行及方位所属,于是,药物有了酸苦辛咸甘之分。五运六气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古代医家不失时机地根据当年的司天之气储备相应的药物,这种药材得专气,效力专注(著),以从其根。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五月开花前采摘的梧桐叶,降压作用强,开花后作用弱,八月左右降压成分含量最高。
一日之内,中药的有效成分亦有不同,以水仙为例,有效成分最低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及晚上十点,含量最高的时间是清晨六点或下午两点。因此医中高手按季节、掐着点采药是符合中医至理的。
地域有东西南北中之分,由于每个地区的特定条件,五味亦随之偏属,东方聚酸,南方聚苦,西方聚辛,北方聚咸,中央聚甘。所以古代医家讲究“道地药材”,这一点亦为当代研究所证明,如当归挥发油含量,甘肃岷县出产的含1.4%,四川汶县出产的含O.7%等等。
用药取象类比是医、易互通的男一个要点。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人肾;有因性相从者,如润者走血分,燥者人气分,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有因气相求者,如香气入脾,气焦入心;有因质相同者,如头人头、干入身、枝入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哪儿补哪儿;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之类。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有的中药材还运用河图、洛书后天八卦之数和卦象来解释其性味功效,如人参,三五叶药,三之数为阳数,三数主离卦,以药煎水,水属坎,正是取以坎填离,水火既济之意。
人体阳气的一天变化规律,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