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07529479/9787507529470 ·条形码:978750752947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传世好方贵如金 |
 |
|
 |
传世好方贵如金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07529479/9787507529470
·条形码:97875075294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简单中医系列之二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传世好方贵如金》内容简介:方剂的起源十分遥远,大概是与药物的产生同步的。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人们对药物的名称、形态、产地、功效等就有了最初的体会。方剂还产生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在吃饭的过程中,某些饮食的药用价值被发现而为人们所运用。中医历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方剂是由伊尹创制的。传说伊尹擅长烹调,他在烹调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何正确搭配食物,这就是伊尹创制汤液,这说明食疗方的发现离不开饮食烹饪的实践。
中医就是这样的平易近人,融合在我们的常识中,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朋友们要是翻一翻《本草纲目》,就会知道,天上地下,只要你说得出名字的东西,几乎就是一味药,从我们吃的米饭、馒头,到田里的麦秸,甚至连灶里的灰都是中药。《传世好方贵如金》选取了135个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中医名方,以实用性、简便性和有效性为特点,很适合家庭中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调养。
作者简介 张艳春,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于樊巧玲教授和许济群教授。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曾多次获得荣誉称号。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专职教师,主攻中药方剂专业。
编辑推荐 《传世好方贵如金》:
凝聚千年中医精华,荟萃古方奇方验方。
药有君臣佐使,医有神圣工巧,一本书了解中医的精华与魅力,让你拨云见日,福寿延年。
121种病症的预防与治疗,135个方剂的组成和制作。
病理 医理 药理 深入浅出
因时 因地 因人 对症下药
中医治疗小病小灾自有其优势。感冒了,从药店买点银翘片、感冒灵;咳嗽了,买点咳特灵。很简单的中成药就能解决,还没有很大的副作用。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仅仅是中成药。那么汤药呢,着凉了,熬一碗姜汤,加点葱,喝下去发点汗,病很快好了。您说,这不是方剂的灵活应用吗?
中医治疗内科疾病是一绝。您大概不信,有些中医大夫一辈子就用一个方子治病,遇到不同的病,只需要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减药物,就能使药对症了,这就是中医方剂的特色,随便加减。当然这随便加减是有一定限制的,是受中医理论指导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宋效志老先生曾治过一个病人。当时诊断为脑血管瘤压迫了视神经的通路,而在这个区域进行手术是很危险的,西医没办法。宋老就给她开了一个方子,名字叫做“抵挡汤”。由桃仁、大黄、水蛭、虻虫四昧组成,不做汤剂。而是做成胶囊。一天3次。每次1粒,就这样吃了半年.后来又去拍了个片子,脑血管瘤没了。中药温和的特点对疾病的调理和治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宋朝的儿科医家钱乙曾经归纳小儿的体质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其实是指小儿的体质是很虚弱的,各种器官生长还不成熟。因此用药的时候尤其要小心。小儿的体质特性正好与中医的特点不谋而合。因为中医学就是以安全、温和、稳定为特点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药房中会出现那么多治疗儿科疾病的中成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常见疾病
感冒 麻黄汤
发热 白虎汤
咳嗽 止嗽散
中暑 香薷饮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
痔疮 凉血地黄汤五倍子汤
呃逆 旋复代赭汤
更年期综合征 甘草小麦大枣汤
老花眼 磁朱丸
中风 镇肝熄风汤
白发、脱发 七宝美髯丹
便秘 温脾汤
便血 黄土汤
失眠 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
自汗、盗汗 当归六黄汤
咳血 咳血方
呕吐 藿香正气散
神经官能症 栀子豉汤
咽喉肿痛 牛黄解毒丸
第二章 内科疾病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枳实薤白桂枝汤
高血压 天麻钩藤饮
心绞痛 血府逐淤汤
心悸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低血压 炙甘草汤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良附丸
慢性胆囊炎 小柴胡汤
黄疸、胆结石 茵陈蒿散
上消化道出血 十灰散
反流性食管炎 左金丸
胃下垂 补中益气汤
痢疾 芍药汤
泄泻 参苓白术散
消化不良 健脾丸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三子养亲汤
肺气肿 苏子降气汤
哮喘 小青龙汤
肺脓肿 苇茎汤
肺结核 沙参麦冬汤
肺纤维化 麦门冬汤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 八正散
糖尿病 消渴方
急性肾小球肾炎 防己黄芪汤
神经科疾病
头痛 川芎茶调散
面神经麻痹 牵正散
腿抽筋 芍药甘草汤
抑郁症 柴胡疏肝散
神经衰弱 朱砂安神丸
第三章 外科疾病
疮疡 仙方活命饮
破伤风 玉真散
甲状腺肿大 四海舒郁丸
丹毒 黄连解毒汤
阑尾炎 大黄牡丹汤
冻疮 当归四逆汤
蚊虫叮咬 三黄洗剂
第四章 妇科疾病
乳腺增生 全蝎瓜蒌散
乳腺炎 瓜蒌牛蒡汤
痛经 当归芍药散
闭经 桃核承气汤
经前期综合征 温胆汤
……
第五章 男科疾病
第六章 皮肤疾病
第七章 五官科疾病
第八章 儿科疾病
第九章 骨伤科疾病
……
序言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病人来看病,医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中医知识对病人进行诊断,然后列出治病所需要的药材和服用方法,这就是药方。方剂则是古代著名的医家,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加上临床实践所制定出的有可靠疗效的药方。随着一代一代的发展,药方的数量已经不计其数.而现在大多数中医大夫在开药的时候也都是在原方上灵活加减的。所以中医学认为,方剂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桥梁
本书所选取的疾病病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大家所关心的。正因为常见,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从书中所提供的简单药方中得到启发。自己配药煎药,不仅能得到很多乐趣,还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养生的经验,对我们自身很有好处
中医就是这样的平易近人,融合在我们的常识中,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朋友们要是翻一翻《本草纲目》,就会知道,天上地下,只要您说得出名字的东西,几乎就是一味药,从我们吃的米饭、馒头,到田里的麦秸,甚至灶灰,都是中药。本书选取近150个流传至今的名方,应用广泛,以实用性、简便性和有效性为特点,很适于家庭中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调养。但特别要说明的是,各种病症因人而异,只有医生才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唯一人选。本书所列的药方虽是几千年中医文化的瑰宝,但用药须需谨慎,何况任何医者都不可能保证每个药方都100%能治愈疾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选材、摘录难免有遗漏不当之处,望读者能多提意见,以便改进
文摘 这个方子原书中没有标明药量,后世根据药物常用量和实际应用调整,添加了药量。本方适用于夏日高温天气。人们在这个时候对着风扇吹仍是大汗淋漓,不停地喝水,而且想喝凉水,喝完了还想喝。虽然一个劲儿喝水,小便也不多,颜色还发黄,没精神,懒怠动弹,感觉喘不上来气。
清朝时,中医的学术派以“温病学派”为主,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中医温病的著名医家和代表书籍,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为后世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本方源于清朝王天士的《温热经纬》,原本并没有方名。其实金元时期有个医家李杲曾创了一个叫做清暑益气汤的方子,但是叶天士认为其用药过于温,不利于解暑,所以又自创了此方。为了便于和李杲的清暑益气汤相区别,由南京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组编的《中医方剂学讲义》称此方为王氏清暑益气汤。本方问世后得到温病学派的极力推崇,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已经成为治疗暑热伤津耗气的代表方剂。
盛暑之时,烈日炎炎,又没有风,空气不流通,热而且闷,人体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毛孔自然张开排汗,汗液不断蒸发,带走热量,体温才能降下来。如果谁的毛孔无法打开,比如烧伤的病人,体温就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增高。汗液是属人体的水液部分,损失太多,就会引起津液不足。还会带走人体的正气,身体就会虚弱。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光要解暑,清热,还要补充人体缺失的水分。补足人体耗散的气。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天气很热的时候,我们从外面回来.又累又渴。一进门见到桌子上摆着一大杯凉白开,于是咕咚咕咚一口气就喝下去了,确实很爽,但是这样对身体很不好。因为你在又累又渴的时候。你的胃也是处于极度疲惫、缺水的状态,这时候突然灌进了那么多水。虚弱的胃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冲击,不能对其进行正常的消化,对胃也是一种伤害。
应该怎样正确喝水呢?即使很渴,也要小口小口慢慢地喝,胃的这种疲惫、缺水的状态才能慢慢恢复过来。就像一个骨折的病人,要通过功能锻炼才能完全恢复。你能一开始就让他跑跳吗?只能先是在床上做一些伸胳膊抬腿等轻微动作,慢慢增强其肌肉的伸缩功能,否则是欲速则不达。
现在我们开始说药物。朋友们应该心里已经有谱了,天气这么热,汗出得又多,已经有伤津耗气的表现,如果只是简单地清热、解暑,绝对不够.还要补气、生津。西洋参是生长于北美原始森林之中的古老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是一味凉药,有补气、生津的作用。现在好多家庭都把西洋参作为日常的补品来用,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