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梦回北京: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1919-1949)

2010-04-28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8031949/9787108031945 ·条形码:9787108031945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梦回北京: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1919-1949) 去商家看看
梦回北京: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1919-1949) 去商家看看

 梦回北京: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1919-1949)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8031949/9787108031945
·条形码:97871080319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闲趣坊

内容简介 作为“闲趣坊”书系中《抚摸北京——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的前身,《梦回北京: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1919-1949)》是姜德明先生在《北京乎——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上、下,三联书店,1992年初版)和《如梦令——名人笔下的旧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二书基础上的文章精编,另外增补了一些近年来自残丛中新发现的佚文。大致可视为《北京乎》的缩编本,也不妨看作现代作家言说北京的精选集。本集计收66位现代作家、学人的散文、随笔77篇,用编者的话说,意在“为读者提供一份优秀的散文读物,为研究者提供一份丰富的专题史料”,同时,又可从中“看到这个举世闻名的古城的命运和历史的足迹”。
媒体推荐 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冬天是室内饮食安息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天好看新绿,夏天饱受清凉。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在南方,时常听人作新八股腔论国事说:“此后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商业中心,北平是文化中心。”话说虽得动人,并不可靠。北平的知识分子的确不少,但是北平城既那么高,每个人家的墙壁照例又那么厚,知识能否流注交换,能否出城,不免令人怀疑。
  ——沈从文《北平的印象和感想》
北平,好像是每个人的恋人;又像是每个人的母亲,她似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吸引着每个从外省来的游子。住在北平时还不觉得怎样,一旦离开她,便会莫名其妙地想念起她来。无论跑到什么地方,总觉得没有北平的好。
  ——谢冰莹《北平之恋》
倘若拉住一位北京市民,问北京地方哪里顶好玩,他的回答一定是什刹海而决非中央公园,这是有历史性的。据说明清两代人士就是一面挥扇,一面啜茶咬瓜子,将长夏消遣在这里。因此这里俨然是个名胜了。可是一坑臭水,两行杨柳,实无胜可言。
  ——师陀《什刹海与小市民》
编辑推荐 《梦回北京: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1919-1949)》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
目录
编者说明
新华门前的血泪
北京贫民生活的一瞥
北京十大特色
六月三日的北京
前门遇马队记
厂甸
到青龙桥去
默庐试笔
长城
我观北大
北京的平民文学
陶然亭的雪
北京的电车真开了
北京乎
执政府大屠杀记
回来杂记
圆明园之黄昏
游二闸
北平的印象和感想
西望翠微
北大河
南海的艺术化
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
北平翻版书之繁昌
古城
访笺杂记
话故都
肖伯纳到北平
一个车夫
天桥风景线
胡同
北平的地台戏
北平的四季
北平的说书
风筝
游牧遗风
北大区里的小饭铺
什刹海与小市民
想北平
兔儿爷
菜市口
北平通信
北平话里的比喻
我不小觑平剧
北平的巷头小吃
北平的庙会
广和楼的捧角家
慈慧殿三号
后门大街
先农坛
迷人的北平
卢沟晓月
矿穴
十二月的风
故都在烽烟里
最后的降旗
沦陷前夜的北平
这会是真的?
屈辱的旅程
故都沦陷前后杂记
忆松坡图书馆
北平西山的红叶
北平西郊一带
想起东长安街
再怀北平
北平呵,我的母亲!
北平
广和楼
京白
北平的垃圾
北平之恋
“笼城”听降记
北平的春天
访墓记
断章
人民的狂欢
十月北京城
……
文摘 在故都,对于我的知识关系最大的虽然是沙滩的大楼;因为四妹的缘故,石驸马大街红楼的印象也不浅;可是关于生活,最不能忘怀的是宣武门外的菜市口。
因我十八岁初到“北京”时就到南半截胡同的绍兴县馆去住,言语隔膜,怕得骡车夫故意捣乱,行到菜市口,一见着“北半截胡同”的牌子,就着急得要命,又恨又怕,不知道南半截胡同原是在北半截胡同里面的,闹了许久才清楚,所以还没有到达寓所,就先把这地方于慌忙中看了个明白。
有名的《呐喊》是在绍兴县馆里产生的,想来作者,当时也常在菜市口这地方经过。我的《故乡》,《赵先生底烦恼》,《鼻涕阿二》和《毛线袜》的一大部分,还有《回家》的后半,也都在这地方写成,如今一回忆着,总还觉得有些感情。《故乡》的原稿大半都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当时的晨报馆也就设在菜市口一边的丞相胡同里。
虽然故都,在路面不曾铺好的时候,有人说天晴时像个香炉,下雨以后是个墨盒;所谓香炉,就是一有风就要刮起灰尘来。可是从菜市口出发,东往骡马市大街,由珠市口而到前门;北进宣武门去西单牌楼等处,早都没有了这种情形。而且一到夜间,风总停息;我曾屡次同伏老于月下从公用库一直的踱回寓所,边走边说,只觉有趣;到了菜市口,说声“明天见!”他进丞相胡同去看校样,我到绍兴县馆里去写稿子。
即使到了半夜过,南半截胡同里卖果儿冰糖和油硬面饽饽的叫声仍然不时可以听到;花两三个大子儿,不但可以点点心,也是很助兴趣的。
从菜市口去文化街的琉璃厂固然很近,离先农坛和天桥也不远;元庆的杰作《大红袍》就是傍晚游了天桥,当夜在绍兴县馆里一气呵成功的。
故都的浴堂里面总是烧得很暖热的;菜市口附近的浴堂,价钱便宜,也还干净;在那里先剃个头,洗澡以后躺一下,于懵懂中很容易“捉住意境”;我的初期的小说,大概是这样想好了格局的。
广安市场想是由“菜市”而来的;出售的菜蔬固然很多,部分也分得仔细,不但卖猪脚爪猪舌头各有专摊,连鸡爪鸭掌也是分别卖的。于晨光曦微中,一般“好家婆”,蓬着头发,挽着篮子,接二连三的出入其间,富有“生的情趣”。
在菜市口,最热闹的是中秋节的前几晚,成串的葡萄,血红的柿子,更其醒目的是高大的“兔二爷”,耸着两耳,翘着嘴巴,真是神气活现;一经看到,我总有“笑不得”之感。卖水果和兔二爷的摊子是这样的多,从丞相胡同的口子一直摆到北半截胡同,简直不留一点空地。
每到年边,杀羊也颇可观,好像整夜都在做屠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