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家庭 >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

2010-04-2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64116873 ·条形码:97875641168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 去商家看看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 去商家看看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64116873
·条形码:97875641168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文库,学术书系

内容简介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可供社科理论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党政机关领导以及民营企业管理者参考。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家族企业在中国大地上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与不可思议的适应性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现实,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得益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基于此,《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在全面评析家族企业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对事关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结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管理、代际传承、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制度创新等热点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在研究中还注意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比较与借鉴结合,力求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编辑推荐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是由曾向东所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第一章 家族企业的界定及其理论研究
一、家族企业的界定
二、家族企业的形态分类
三、家族企业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 家族企业存在的必然性
一、家族企业存在的理论依据
二、家族企业存在的深层性原因
三、家族企业存在的现实性原因

第三章 中外家族企业的发展历史及比较
一、国外家族企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二、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简况
三、中外家族企业的比较

第四章 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
二、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
一、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
二、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三、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四、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构建

第六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研究
一、国内外有关家族企业管理的理论述评
二、发达国家和海外华人的家族企业管理与启示
三、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四、完善中国家族企业管理的路径

第七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二、中外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与启示
三、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四、优化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第八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职业化管理
一、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的理论研究
二、国外实施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的比较
三、中国家族企业实施职业化管理的现实问题
四、中国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第九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
一、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外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模式及其启示
三、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阻碍因素分析
四、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机制的构建

第十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文化建设
一、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分析
二、西方家族企业文化的分析及启示
三、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四、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再造的对策思考

第十一章 中国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
二、家族企业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三、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第十二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综述
二、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三、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四、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1.美英治理模式
美国、英国两国的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较为完善,企业和市场的透明度较高。由于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相对发达,股票基本上能成为衡量公司价值和考核职业经理人业绩的指标,当家族企业发展稳定成熟之后,他们往往通过控股掌握公司控制权,而把公司的经营管理交给职业经理去完成。所以,聘用职业经理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在美、英两国的家族企业中比较普遍。由于有选择地将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融人家族企业中,美、英家族企业在保留家族对企业最终控制权这一家族企业的根本特征的同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规范的企业治理模式,即外部监控模式。
美国是这种治理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国家。19世纪40年代以前,美国的企业以业主制和合伙制为主,企业实行高度的个人管理,出资者就是经营者,老板和经理合而为一。1840年以后,美国的铁路企业第一次出现了专业的经理人员,官僚管理开始取代个人管理,管理层级制度开始出现并得到发展。到1860年美国绝大多数州都有了某种类型的普通公司法,公司制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而业主制和合伙制的企业则不断萎缩。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企业兴起了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运动。在企业兼并浪潮中,股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逐步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20世纪20年代前,美国的企业治理结构都是典型的“资本雇佣劳动”式单边治理模式。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更是如此,股份制企业也不例外。出资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行使企业的控制权,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并独占企业的剩余。人力资本所有者包括经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是企业的雇员,他们接受物质资本所有者的雇佣,执行其生产经营决策。
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股东数目急剧增加,股份持有极度分散。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企业控制权开始转移到经理人员手中,经理人员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这就是所谓的“经理革命”,它直接带来了美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物质资本所有者凭借拥有的股份参与企业分红,更多地在股票市场上通过“用脚投票”实施股权约束。经理人员事实上拥有了部分企业剩余索取权。1952年,美国辉瑞制药公司推出了第一个经理人员股票期权计划之后,经理人员股票期权计划开始在美国盛行。在这一时期,普通员工也开始受到重视,但较之经理人员则相差悬殊。1935年,美国通过国家劳资关系法案,赋予劳动者结成
……
后记 2005年国庆节,我的《民营经济发展论》一书付梓之际,我就在思考如何深化对中国民营经济的研究,比如对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此后,我继续沿着民营经济发展之路进行着研究探索。在我的视阈中,现在人们一般比较公认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在当代中国经济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说法不一,说赞成话的比较少。其实,无论人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家族企业仍然顽强地存在着、发展着,在当今强大的中国民营经济群体中,家族企业一向是主体,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我从2006年岁末即着手把家族企业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终于结题了。
回首研究过程,使我对中国家族企业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深感,在中国大地上,家族企业能够存在,最重要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在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与不可思议的适应性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现实,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当然,也不可否认,家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正因为如此,中国家族企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克服和纠正自身存在的各种弊端和不足,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确立科学的发展战略,培育与现代企业相融合的企业制度;同时,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相应的制度供给。
在写作过程中,本书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做了标注,在此深表谢意。我欣喜地看到,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已经和正在为共和国作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还处在发展之中,因而还有许多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深化研究,我愿与学界的同仁们为之努力。由于作者的学术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些见解不当,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