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2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0738353 ·条形码:97878007383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商务智慧 |
 |
|
 |
中国商务智慧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2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0738353
·条形码:97878007383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China Business Wisdom
内容简介 中国人自古就有独特的商业天才,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出一部长达2000年的货殖史。今天,中国的企业家放眼世界,要在国际商业舞台上施展自己在本土市场磨砺出的企业家才能,在全球商业俱乐部中展现自己成熟的商务智慧。
国际市场的竞争无疑是残酷的。国外企业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其规模与实力皆非国内企业所能比拟。而中国的企业家在这种强弱悬殊的情况下进入国际市场,不但要站稳脚跟,还要做大、做强,其难、其险可想而知。
媒体推荐 序言
中国个性,商务智慧
时 刻
在全球500强的企业领袖普遍遭受质疑的2002年,中国的企业家开始跨人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全球商业俱乐部的大门。很多人跃跃欲试,准备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自己20年来在本土市场磨砺出的企业家才能。与他们共同成长17年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则非常关心这一历史性的亮相:中国企业领袖将以什么样的个性进入全球商业俱乐部?他们在全球同行面前将展现什么样的“中国商务智慧”?
中国人自古就有独特的商业天才,在广袤的地域里能组织起如蛛网般庞大细密的物流(运河漕运、丝绸陆运、近海海运),建立起至今难以企及的民间金融信用体系(钱庄、票号),留下了2000年几近连续的货殖史记录。汉代关于“官方垄断还是民间营商”的《盐铁论》大争
论,表现出成熟的商务智慧,以及商务智慧在更加成熟强大的政治智慧面前一贯采取守势的状况。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人重新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商业实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企业家阶层。应该说,这20年的商业实践,直接来自于古老商业传统的“中国智慧”的东西,要少于取自日本模式、美国模式的“现代榜样”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创始人之一袁宝华,在杂志创
刊16周年时向我们讲述了早期的历史:同20年来中国发展的大逻辑一样,中国自己的企业家队伍的培养,也是从学习国外经验开始的。袁老讲到了1977-1979年间他的三次重要出访:1977年率团出访英法、1978年率团访日、1979年率团访美,三次出访考察的重点是一个:封闭这么久了,看看人家是怎么搞企业,搞经济的。在当时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看过一圈后,袁老大受触动,在1982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企业家队伍的16字方针:“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袁老认为,“这16个字,现在看仍站得住。”
在这个“重新开始”的历史阶段,《中国企业家》杂志立志要做中国商业史的记录者,关注企业家阶层的命运,在近7年里,提出以下理念: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
让企业家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尊敬的主流人群。
按照这些理念,我们记录了:
——研究失败,记录企业家少年期历史性的经营失败及反思;
——代际更替及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
——业主企业家(创业型企业家)的管理智慧,以及他们的价值实现;
——政企关系,“企业家离政治多远才安全?”
——资本企业家的出现,他们与创业型企业家的冲突。
到2002年,我们知道,一切成功都需要重估,一切价值都需要重估,因为中国企业的坐标变了,本土智慧面临全球考验。于是,在2002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我们向与会的400多位企业领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
目录 序言 中国个性,商务智慧
上篇 四大挑战与两大梦想
第一章 跑赢本土市场
入世元年的对话
新型竞争关系妙论
全球化与本土化
……
文摘 书摘
入世元年的对话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所处地位不同,所受影响的大小、方式也不同,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首先,让我们看看“老总”们是如何“指点江山”,对时局是如何分析的。
黄辉(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国区总裁):中国企业在加人世贸组织后,全面进入全球化竞争当中,各自的经历都不一样。作为在第一线的房地产公司,胡总觉得加人世贸组织之后,生存是变苦了,变艰巨了,还是变得更好了?
胡葆森(建业[中国]住宅集团董事长):加入世贸组织一年以来,应该说房地产行业很幸运,从行业来讲是受冲击最小的行业,因为它是一个本土化、区域化特征最明显的行业。当然不是说永远都不会受到冲击的,现在的影响,还是正面的比较多。
今后国外的投资资本会以不同的形式,比如入股、参与一些项目、收购一些好的房地产企业,介入到本土的房地产行业当中来。对房地产来说,现在利好的消息是国际商的优势资源,比如设计、设备、配件,还有一些新兴的建材,这些对房地产行业改善自身的品质和提高质量是利好的消息。相信在两三年之后,国外房地产行业一些大型的财团,香港特区的财团,东南亚一些大的房地产商已经准备介入或者已经介入了。
黄辉:那么说房地产行业今天过得很好,没有受到加入世贸组织冲击,是非常幸福的行业。亚信科技的丁总呢?
丁健(亚信[中国]科技公司董事长):本土化企业定义应该仅限于本土市场方面,而在其他的方面不应该把自己简单地归纳为本土化企业。管理团队、企业的标准、经营标准是不应该有本土化、全球化的区分的,你必须要向全球化靠拢,你必须要达到世界级的标准,你才能在未来形势下生存。刚才谈到了世贸组织问题,我们一直没有感受到这个问题,高科技行业跟世贸组织没有太多的关系。对我们来讲,自从开始在中国做IT行业,一直跟国际化的大公司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亚信在竞争当中没有感受到从本土化得到什么保护,反而一直处在跟国际企业直接面对面的竞争。加人世贸组织会让竞争更加地激烈,因为这个市场会变得更大,而且其他国外企业会进来,会吸引IT行业国际大企业在这方面的更大投入。
黄辉:亚信是涉足国际竞争比较早的企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会有很多新变化,比如一些行业原有的壁垒都慢慢消除了,这对亚信有什么影响?
丁健:从长远来讲可能是一些好事,特别是对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