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65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0102085/9787300102085 ·条形码:9787300102085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环境心理学(第5版) |
 |
|
 |
环境心理学(第5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65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0102085/9787300102085
·条形码:9787300102085
·版本: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
内容简介 《环境心理学(第5版)》系统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概念、特点、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环境心理学(第5版)》共分14章,涉及环境知觉、拥挤、噪声、个人空间、环境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内容,以增强人类的环境意识,使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环境心理学(第5版)》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还尽可能结合实际生活,体现了其应用性。
作者简介 保罗·贝尔,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个人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老年化、老年痴呆、社会和环境心理学。在美国心理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数篇论文,还出版了较多著作。目前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老年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第1章 环境心理学: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环境心理学?
第二节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第三节 如何研究环境心理学?
第四节 环境心理学研究展望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2章 自然与人类本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价值与态度
第三节 环境评估
第四节 自然的恢复效果
第五节 作为地点的自然景观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3章 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环境知觉的特征
第三节 环境认知概述
第四节 认知地图
第五节 寻路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4章 环境一行为关系理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理论的实质和作用
第三节 环境一行为理论:把我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概念化
第四节 理论观点的综合与总结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5章 噪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何为噪声?
第三节 噪声的影响
第四节 减少噪声:果真奏效吗?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6章 天气、气候和行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为什么环境心理学家关心天气和气候?
第三节 地理和气候决定论
第四节 高温和行为
第五节 低温和行为
第六节 风和行为
第七节 气压和海拔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7章 灾难、有毒物质及污染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自然灾害
第三节 科技灾难
第四节 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
第五节 有毒物质暴露的影响
第六节 空气污染与行为
第七节 我们如何对待环境危害?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8章 个人空间与领地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个人空间
第三节 领地行为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9章 高密度和拥挤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密度对非人类动物的影响
第三节 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
第四节 汇总:密度对人类影响的概念化
第五节 消除造成拥挤现象的因素并减少其影响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10章 城市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城市生活对城市居民的影响:理论研究
第三节 城市生活对城市居民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
第四节 城市问题的环境解决方案
第五节 回归郊区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11章 对人类行为的计划与设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物理环境作为一个行为背景:影响设计的程度
第三节 设计者的理念
第四节 设计的过程:鼓励交流
第五节 实质性贡献
第六节 选择方案:设计周期
第七节 北美大学校园:动态设计的研究实例之一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12章 住所设计和公共环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居住环境
第三节 公共环境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13章 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工作环境
第三节 学习环境
第四节 休闲度假自然风景区的管理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第14章 改变行为以拯救环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怎样引导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
第三节 作为环境一行为问题的公众困境
第四节 促进环保行为的策略之概述
第五节 先行策略:行为之前的干预
第六节 后继策略:行为之后的干预
第七节 超越传统的行为干预
总结
关键术语
建议性方案
术语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
序言 在过去的40年间,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扩展。我们是环境、生物学基础,以及这两者相互作用的产物。物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不断地影响着我们,比如噪声、气候和空间的限制。更有趣的是那些大尺度环境——工作环境、邻里和城市。同时,我们比其他生物更多地影响环境。我们会为了我们的舒适而有计划地改变环境(包括美学、工程学以及文化需求的适应),或者通过我们对所依赖的整个生态系统和对其他人的影响而无意识地改变环境。这本书谈及所有这些内容。它谈及我们的生物本性和我们的认知特性使我们用什么方式和整个环境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对生态系统有和谐的或者是破坏性的影响。
对这个学科的研究方式我们以实验科学为基础。从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中、从大量的个案研究中、从跨研究和跨国家比较中获得我们的资料,使我们能通过这些科学的信息来整合出理论、研究并付诸应用。这个学科越来越有应用性,关注日常的环境问题并寻求解决,不过它还是保证把基础建立在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上。
文摘 插图:

十、对个人空间的总结
个人空间是一个移动的、不可见的边界,它规范着人们以什么距离和他人进行交往。个人空间有什么功能,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说法,这些观点结合起来显示个人空间主要有两个功能:保护和交流。
个人空间的大小跟情境条件和个体差异有关。同与自己不相似的人相比,人们离和自己相似的人更近;与令人不快的交往相比,令人愉快的交往会拉近交往者之间的距离。个体差异影响个人空间的大小,这些差异包括性别、文化和亚文化差异、年龄和人格因素(如,内控性一外控性、焦虑、内向-外向),物理因素(如,天花板高度、在房间的位置)也影响个人空间的大小。
有些影响个人空间大小的因素也影响人际定位,如性别和人际吸引。另外,间距的合适性(如,太近或太远)会影响目标实现。不合适的间距也导致消极影响和补偿反应。
类似地,个人空间遭侵犯会引起消极情感、唤醒、消极推理和补偿反应。消极反应的强度随情境条件和个体差异而变化。最后,侵犯别人的个人空间是令人厌恶的,人们会尽可能避免这一行为。对个人空间进行完简要总结后,我们将讨论领地行为。
第三节 领地行为
与个人空间相对,领地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有明显边界的,倾向于以家庭为中心,规范将要交往的人(Maher&Lott,1995;Sommer,1969)。领地普遍比个人空间大;而且无论人们是否在自己的领地中,都会维持个人空间。
一种观点认为领地是由一个或更多个体拥有或控制的地方。当任何人说出或听到一句类似“别再踏人我的地盘!”的话时,就已经面对了领地的概念。除了划分空间和防卫功能,领地能用来规范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交往,能作为显示身份的工具,能和有关空间的感觉、评价或依恋等联系在一起(图8-10)。
后记 在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环境心理学是很晚才诞生的“小弟弟”。和那些超过或者接近百年历史的“兄姐”们相比,毕竟还是很稚嫩的。在翻译这部《环境心理学》的时候,译者对此有很深的感受。虽然这部环境心理学著作在西方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能五次再版;虽然它内容很丰富,综述了各种特色的研究。但是如果同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这些传统的心理学分支相比,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无论从深入程度上还是理论体系的包容性上,都还是相对有所不足的。
在他的童年,“小弟弟”与“兄姐”相比必然显得稚嫩;但是如果我们要比较发展潜力,“小弟弟”却未必会逊色于“兄姐”。环境心理学在未来,必定会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必定会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心理学家,必定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有巨大影响力的成果。这是因为环境问题正越来越凸显,在人类社会的未来将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环境心理学。
几百年来,人类充满着热情、自信,也带着贪婪,借助科学这个新的利器,不断地追求着更富有的生活。人类不断地向自己的地球母亲索取着更多的资源,误以为地球母亲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存在着对资源的浪费。人类在不断地把垃圾扔给地球母亲的同时,误以为地球母亲能处理这一切废物;人类在破坏着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误以为地球母亲能把我们所破坏的全部修复。人类并没有珍惜地球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清洁的空气、水、土壤……当我们享受着它们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体会到它们的重要,只有在我们即将或正在失去它们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它们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它们比汽车、洋房、高级化妆品、名牌时装都更重要,我们可以没有这一切,但是不能没有空气、水和土壤。即使我们富有了,涂抹着高级化装品走在充满废气的空气中,我们脸上的皮肤真的可以有旧日的浣纱乡村女孩的那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