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及心理素质测评(2009年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页码:1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503691999/9787503691997 ·条形码:978750369199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面试及心理素质测评(2009年版) |
 |
|
 |
面试及心理素质测评(2009年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页码:1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503691999/9787503691997
·条形码:97875036919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专业教材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7条规定:“录用人民警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该规定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录用提出了法律要求。为了贯彻中共中央的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依法从严治警的要求,自1996年9月以来,国家人事部和公安部先后联合下发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省级统一招考的意见》,建立了省级统一招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制度,使公安机关通过招考录用人民警察步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时代。确立了公安机关“凡进必考,竞争择优”的原则,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时代精神。从而严格规范公安机关的“入口”关,改善公安队伍的文化结构,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为了帮助有志于成为人民警察的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领会考试大纲要求,详细掌握考试内容,准确把握考试要点,熟悉各种题型和应试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有关部门和相关院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编写了本套《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试专用教材》。
目录 第一部分 面试概述
第一章 面试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面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面试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 面试的要素
第二章 面试的命题及实施
第一节 面试试题的设计及命制
第二节 面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面试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 面试的实施
第三章 面试的测评要素
第一节 面试测评要素的内容
第二节 面试测评能力的分类
第四章 面试成绩的评定
第一节 面试成绩评定的标准
第二节 面试成绩评定的程序
第三节 面试中影响评分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面试应对策略与技巧
第一章 面试准备
第一节 应聘单位和目标职位的调研
第二节 面试前明确的自我定位
第三节 面试前的心理准备
第四节 面试前的材料和问题的准备
第五节 面试前的形象准备
第六节 面试前24小时及临上场前的准备
第二章 面试的语言及体态的训练
第一节 面试中的语言艺术
第二节 面试中的体态
第三章 面试过程中的策略与技巧
第一节 面试各阶段的不同策略与技巧
第二节 面试过程中的具体策略与技巧
第三节 确定自己的积极风格
第四节 面试中禁忌的避免及危机的应对
第三部分 心理素质测评
第一章 心理素质测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素质测评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成人职业心理素质测评系统
第三节 心理素质测评的方法和操作程序
第二章 心理素质分类测评
第一节 能力测验
第二节 人格测验
第三节 兴趣测验
第四部分 历年真题及答案精解
……
文摘 第一节 面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面试的定义
面试是由国家机关用人部门设计的,由主考官通过与应试者直接交谈或置应试者于特定情境中观察,科学测评应试者的基本素质、发展潜力、实际技能以及其与拟录用职位的匹配性,并为人员录用提供重要依据的考试活动。
在公开招考录用人民警察工作中,笔试、面试、考核是测试与考查应试者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的三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面试是其中间环节,同时也是关键环节。面试是招考录用人民警察能力素质测评的一种主要方法,是测评其能力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面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面试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机关、组织选拔人才时普遍采用的测评应试者综合素质的测评手段。
二、面试的特点
面试和笔试作为最常用的人才测评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笔试和面试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对笔试与面试关系处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测评的质量。笔试的目的是测评应试者是否具备职位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以及在此职位上提高、发展的潜力,而面试是对应试者的能力和个性品质的测评。随着面试研究及面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面试信度和效度的要求不断被强调,传统的自由化面试逐渐被结构化面试所替代,面试的效果也不断得到改进。
作为人民警察录用考试的重要环节之一,面试与笔试、心理素质测评等考试环节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
(一)面试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手段
谈话是面试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向应试者提出各种问题,应试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主考官不仅可以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应试者某一方面情况或素质,而且可以驾驭面试进程,营造面试心理氛围。比如针对应试者的特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使应试者进一步思索,展示其才华;当应试者的回答文不对题时,可利用提问调整话题;当应试者讲完后,可以通过短暂的沉思或补充性的追问,形成一个“缓冲区”。观察是面试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在面试中,主考官会运用自己的感官,特别是视觉,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从而判明应试者的行为类型,进而借助于人的表象层面推断其深层心理。对应试者非语言行为的观察,主要有面部表情的观察和身体语言的观察。
应试者应当注意,在面试过程中,除了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四肢等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手势,它具有说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问题、插入谈话等作用,它是很难与口头语言分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