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梦的解析

2010-04-27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61344341 ·条形码:97875613443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梦的解析 去商家看看
梦的解析 去商家看看

 梦的解析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61344341
·条形码:97875613443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出版于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之前,但是它对这种学说有重要的意义。精神分析有三个支柱,即潜意识的心理机制、抗拒和压抑的作用以及性的重要性。这三个支柱的雏形都出现于这本著作之中。不仅如此,而且弗洛伊德后来发展起来的许多重要思想也都是建立在这部著作基础之上的。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是把个体意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本我以“快乐原则”追求直接性欲的满足;自我以“现实原则”为指导,但它受制于本我的意志;超我即“道德化的自我”,它以“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达到自我理想的实现。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无意识的性欲,即“里比多”,人的一切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人的根本欲望受到自我、超我层面上的道德、社会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限制、压抑深藏于潜意识之中。这也是精神疾病的根源。人在睡眠时由于超我监督的松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乘机混进意识就成为梦。成年人的梦经过各种伪装,变得神奇不测,因此,梦的出现总是歪曲的,很少与现实相同,虽然如此,但它是欲望的满足。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犹太籍精神病医生。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主要著作:《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媒体推荐 《梦的解析》堪称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而且很可能是迄今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掌握无意识心灵之谜的最勇敢尝试。
  ——瑞士心理学家 C.G.荣格
这位勇敢无畏的先知和救人疾者,一直是两代人的向导,带领我们进入人类灵魂中未曾有人涉足的领域。
  ——德国文学家 托马斯·曼
弗洛伊德不断地提出未来心理分析可以洞察的人类兴趣的其他一些领域,而证明心理分析是理解和引导人类各种形式的艰苦努力的一种方法。弗洛伊德意识到心理分析仍是一种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科学和方法,不管目前已取得怎样的成就,现在都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19世纪的精神科医师弗洛伊德相信,透过梦的研究能探索人类最隐秘的内心,驱除我们心中的恶魔。他藉由《梦的解析》一书提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大道”之著名理论,从此为精神分析领域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
  ——美国《探索》频道
编辑推荐 梦是人的意识深层活动的最关键环节,梦的释义是了解人的潜意识的重要途径。这是《梦的解析》作者弗洛伊德对梦进行研究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发现。
目录

第一章 一九○○年之前涉及梦的科学研究
第二章 梦之解析方法的研讨:对于一个梦的解析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实现
第四章 梦的改装
第五章 梦的素材与根源
一、梦中的近期印象和未有关联的印象
二、孩提时的经验形成梦的起源
三、梦的肉体方面的起源
四、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运行
一、凝缩的作用
二、转移作用
三、梦的表现形式
四、梦素材的表现力
五、梦的象征
六、算术及演说的梦的一些例子
七、梦中的理智活动与荒谬的梦
八、梦中情感
九、再一次的校正
第七章 梦程序的心理
一、遗忘
二、后退(退化)现象
三、愿望实现
四、从梦中惊醒——焦虑的梦
五、潜抑——原本的与续发的步骤
六、潜意识与意识
……
文摘 第一章 一九○○年之前涉及梦的科学研究
下面我将阐述应用心理技巧来剖析梦之可能性,并就此显示一切梦都充满了特殊意义,还与做梦者白昼的精神活动相联系。而后,我想再就诸梦所内含的奇异暧昧的东西作一番推理,可以由此发现梦在形成过程中包含的冲突或吻合之处。为使梦的问题便于人们了解,我为此努力探讨了一下对有关梦的诸多说法作一整体分析。
在本书中,我先将早期及其当代有关梦的说法作一简要的推介,因为在此后的推理中,我没有机会再谈到这些。虽然梦的存在在数千年前就令人困惑难解,但从科学角度研究仍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一切有关这方面的说法,从未有人能引用一家之言概括所有的现象。读者也许曾有过一些奇异的体验或与此有关的许多素材,但真正对梦的本质和对其根本的解释,确信知者甚少。诚然,那些受普通教育而非梦析专家在这方面的知识则更为贫乏了。
史前时期原始人类对梦的看法,无不深深打上了他们对宇宙及灵魂观点的烙印,而此类有趣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我谨推荐读者朋友详读卢布克(Sir John Lubbock)、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泰勒(E.B.Tylor)及其他作者之大作。在我们没有完成释梦工作之前,我们永远不会真正懂得他们对这问题的感悟及推测将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
这种原始时代所遗留的对梦的观点,迄今仍深深左右着许多守旧者对梦的评价,他们坚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广泛的联系,所有的梦都是他们所信仰的鬼神所启示使然。就这样,它必对做梦者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换句话说做梦是在预卜命运和前途。因此,梦的内容的千奇百怪及其对梦者自身所留下的特殊印象,令他们很难形成一套系统划一的理论,而有赖于通过个别的价值及可靠性作各种不同的分化与聚合。所以,古代哲学家们对梦的评价的不同也就完全取决于其个人对一般人文观点的差异。
在亚里士多德的两部作品中都曾谈到梦,当时他认为梦是心理所致,它并非依靠自然,却是人的一种精力过剩的产物。他说的“精力过剩”,意思是梦并非超自然的显灵,而是仍未超出人类精神力的法则,当然,这或多或少对某些人而言,与神灵是不无关系的,梦是依梦者本身睡眠深度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层次的精神活动,亚里士多德曾讲述过某些梦中的特点。例如,他注意到梦可以从轻微的睡眠中感知强烈的感官刺激(当一个睡眠中的人感到肉体上某部分较温暖时,他也许梦见自己走入火堆中),因此他推断梦能够告诉医师病人早期的、不易察觉的病兆。
由上,读者能够看出亚里士多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