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启蒙:地球科学(2)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 ·页码: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533883751 ·条形码:9787533883751 ·版本: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科学启蒙:地球科学(2) |
 |
|
 |
科学启蒙:地球科学(2)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
·页码: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533883751
·条形码:97875338837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美国小学主流科学教材
内容简介 《科学启蒙:地球科学(2)》内容简介:新课标、新观念、新学法的资源宝库!有了这样的教材,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学习科学,也变得趣味盎然。在轻松、愉悦而又像侦探破案那样的阅读与探索中,不用多久,你就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像科学家那样探索与发现。
编辑推荐 《科学启蒙:地球科学(2)》: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像科学家那样探索,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动手动脑趣味无穷。
目录 做一名科学家!
什么是科学
观察
推理
预测和交流
测量
排序
比较
分类
调查
建立模型和得出结论
阅读和使用图片
写作
收集信息
使用工具
单元C 地球上的变化
第1章 天气及其他变化
第1课 水和天气
第2课 地球的缓慢变化
第3课 地球的剧烈变化
链接·数学
阅读
本章回顾
第2章 地球的昨天和今天
第4课 岩石中的线索
第5课 整理各种线索
第6课 地球生物的变化
链接·写作
数学
本章回顾
表现性评价
单元D 太阳及其家族
第3章 太阳和地球
第1课 白天和黑夜
第2课 季节
链接·阅读
数学
本章回顾
第4章月球、恒星和行星
第3课 月球
第4课 月相的变化
第5课 恒星
第6课 行星
链接·美术
写作
本章回顾
神奇的故事
太空中的生活
表现性评价
探索活动
单元C
雨水是从哪里来的?
你能用什么方法改变岩石?
地球表面是如何变化的?
我们是如何从印痕中得到线索的?
哪些骨头应组合在一起?
当动物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它们会怎么样呢?
单元D
白天是如何变成黑夜的?
一年中季节是如何变化的?
什么使月球发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看起来会有什么变化?
夜空是什么样子的?
行星的轨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供你参考
科学手册
节约和循环使用
爱护动物
爱护植物
保持清洁
如何测量
用厘米刻度尺测量
用英寸刻度尺测量
使用量杯
使用天平
使用秤
使用温度计
使用测量天气的工具
使用钟表
使用放大镜
使用电脑
……
文摘 插图:

后记 美国基础教育的各门课程都由各州制定课程标准,唯有科学这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统一的。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前言《行动的号角》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一个既定目标。”
“我们大家,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社会,同科学素养都是利害攸关的。懂科学,你才有可能领略到你在领悟自然界的事理时油然而生的充实之感和兴奋之情。”
“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你才有可能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个人的各种决策,去参加讨论关乎全社会的各种科学问题。”
“有很扎实的科学基础可以强化人们日常所用的许多能力,诸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等。”
“我们社会的经济生产率与我们的劳动大军的科学本领和技术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教育采用的教学新方法必须能反映科学本身的实际做法,强调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这部标准所着眼的是这样一种未来:每个美国人都深谙基本的科学观念和基本的科学方法,因而都能生活得较为充实,工作得较为高效。这是为美国描绘出的一幅充满巨大希望和乐观主义精神的图景, 一幅可以作为我们社会的一种巨大凝聚力的图景。”
这几段话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们翻译的这套丛书,正是由美国科学家、教育家共同编撰、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美国小学科学教材。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表达方式生动有趣,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是“行动的号角”的具体体现。
我们相信,这套丛书作为中国小学生《科学》教材的补充和扩展,将会带给中国孩子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带给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带给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充满巨大希望的美好的未来”。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所体现的现代教育理念不仅对学习科学,而且对小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会有极大的好处。
为了便于小学生阅读,我们将6本教材根据科学内容分成了18本,书目中的1、2、3、4、5、6对应小学的6个年级。稍有遗憾的是,书中涉及的科学网站和课外读物还没有中文的译本,只能请家长和科学教师帮助小学生寻找中文科普网站和科学读物替代。
感谢李劲、李伟、张先锋、江明喜、徐世球、王叶红、唐兆子、徐明、何维真、沈斌、王阅春等各学科专家为丛书审稿:感谢黄海旺、章鼎儿、路培琦、李子平、武红、卢新祁等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和小学科学教师担任本丛书的编委并给予指导,还要感谢孙望安、樊英等同志对翻译出版这套丛书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