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研究

2010-04-2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04947636/9787504947635 ·条形码:978750494763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研究 去商家看看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研究 去商家看看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04947636/9787504947635
·条形码:97875049476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内容简介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研究》从银行脆弱性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出发,提出了最后贷款人的理论基础,并在不同货币制度与中央银行制度背景下系统分析最后贷款人的特征,系统、全面地对最后贷款人的理论进行了总结。
同时,从金融体系的宏观视角分析最后贷款人的定位和作用,得出了对我国目前的资本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结论。最后,作者从银行管制者的道德风险、银行外源道德风险和银行内源道德风险三个角度深入论证最后贷款人职能所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并以实证研究为主探讨了最后贷款人所引发的货币稳定问题,提出有效的货币政策对冲机制。此外,《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研究》对我国中央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案例进行了集中分析。作者在系统总结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国有银行改革,城市信用社清理整顿等历次中央银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救助实践基础上,提出我国在补偿机制和破产机制未健全的制度背景下,最后贷款人职能过于宽泛,不利于金融市场体系的培育,其结论具有较大的政策价值。
作者简介 李世宏,重庆人,1996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四川银监局。曾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西南金融》,《金融时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书籍《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多项科研成果获四川金融学会一、二、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历史考察
第一节 最后贷款人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最后贷款人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最后贷款人与货币、中央银行制度的关系
第四节 最后贷款人职能演进的个案研究:以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为例

第二章 最后贷款人与金融稳定
第一节 关于金融稳定的最新理论模型
第二节 最后贷款人的制度特征和国际比较
第三节 最后贷款人的模型分析
第四节 系统危机时期的最后贷款人支持

第三章 最后贷款人与资本监管、存款保险机制
第一节 资本监管对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资本监管中的迅速纠正机制
第三节 存款保险制度与最后贷款人
第四节 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以及监管当局管制权力的分配

第四章 最后贷款人与道德风险
第一节 银行监管者的道德风险
第二节 银行外源道德风险:债权人和股东
第三节 银行内源道德风险:银行经营者
第四节 “建设性模糊”:道德风险的治理

第五章 最后贷款人与货币稳定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评论
第二节 实证分析

第六章 我国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评价
第一节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回顾
第二节 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引发的争议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改进措施和建议

附录 最后贷款人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英国1991~1992年小银行危机:倒闭与救助分而治之
案例二 英国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最后贷款人经纪作用的发挥
案例三 美国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救助:大而不能倒
案例四 美国对长期资本公司(LTcM)的救助:备受争议的案例
案例五 对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典型案例:美联储对1987年股灾和“9事件的反应
案例六 法国对里昂信贷银行的救助:政府倾力救助打破公平竞争
案例七 日本对“住专”的救助:日本问题机构救助政策的转折
案例八 日本山一证券公司破产案:战后全球最大破产案
案例九 中国对广东省城市信用社清理整顿的措施:从先例到定例
案例十 南方证券的倒闭:央行对单个券商最大救助案
案例十一 美国次贷危机:从个体风险到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金融的发展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世界金融发展史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放的过程中很少能够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风险的形成与积聚,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将严重影响到一国的金融安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连续爆发,给危机爆发国造成了严重危害,也极大地冲击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注定要进入未来金融经济史的教科书。9月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大规模机构破产重组、全球金融市场暴跌、各国政府积极救市等应接不暇的动荡情景。起源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也迅速演变为一场浩大的全球性金融海啸。
文摘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历史考察
沉寂了40多年以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全球经济又出现了不稳定特征。一系列经济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又加大了这种危机的传播,1974年的德国赫斯赫特银行(Hertatt Bank)危机、1974~1975年的英国边缘银行(fringe bank,指某些经营银行业务的公司)危机,1982年爆发的欠发达国家(LDC)债务危机,不仅威胁到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同时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20世纪90年代,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频率加快: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GKO债券危机,以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基金倒闭等事件。金融危机爆发频率加快,影响加深,金融危机又成为热门话题,作为危机贷款者(crisis lender)和危机管理者(crises management)的最后贷款人又重新受到关注。
第一节 最后贷款人的概念界定
按照弗里希斯等人(1999)的界定:最后贷款人是指中央银行为了防止不利冲击而对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所提供的临时性流动性支持,这种冲击会引发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不正常的增长,并且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最后贷款人的概念界定,就是对最后贷款人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可能性、行使的方式、行使的对象等因素的全面阐述。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三年前,我在写博士论文时,正值我国股市处于低潮,大批证券公司破产倒闭和信托机构清理整顿,中央银行不得不参与到机构救助和破产机构的债务清偿中来;三年后的今天,大洋彼岸的美国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以“房利美”和“房地美”为代表的抵押贷款机构出现经营困难,一批储蓄银行倒闭,经营158年的雷曼兄弟破产,金融体系面临剧烈冲击,美联储和财政部不得不出资给予救助。不论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金融业出现剧烈动荡并有可能影响到市场稳定时,以中央银行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均会采取措施给予救助或支持,并全力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这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在全球金融动荡加剧,金融风险传播加快的今天,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日趋重要,由此促发我将论文进行修改予以出版,希望以此抛砖引玉,给予同行更多的启迪。
对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研究从2003年我在人民银行工作期间就已经开始,后来到了银监局仍然没有间断,这既来自于我对这方面研究的兴趣,也来自于国内对此研究的空白。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谢平先生,他在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以及随后在汇金公司工作期间主持了多起对券商和信托机构的重组救助,他在这方面的实践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正是先生敏锐地发现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才造就了这一研究成果的形成,选题、架构、资料的收集无不凝聚着先生的心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