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码:2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64205377 ·条形码:97875642053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资产配置理论:基于寿险投资的分析与应用 |
 |
|
 |
资产配置理论:基于寿险投资的分析与应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码:2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64205377
·条形码:97875642053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金融中心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资产配置理论:基于寿险投资的分析与应用》的学术贡献与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对寿险公司来说,资产配置是其收益函数中最重要的因素。投资理论往往侧重于大类资产类别内的品种估值与选择,实践中人们又把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入到对投资管理人的选择和评价,《资产配置理论:基于寿险投资的分析与应用》意在使资产配置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力图实现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使得书中所提到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第一是系统地从寿险公司的角度来研究寿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总结了资产配置的一般原理,资产配置运用的方法,包括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和动态资产配置,投资的约束条件包括负债与监管。第二是尝试进行贯通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理论与实际操作中的约束条件的研究,在传统上,研究寿险负债特性和监管约束以及对资产配置研究不大会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但事实上这对寿险的资产配置来说,负债约束与监管约束是不可回避的,《资产配置理论:基于寿险投资的分析与应用》在这方面是一个尝试。第三是以大量的数据来对美国、英国、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寿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历史情况及最新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英关两国资产配置模式差异原因的分析,总结出了把握国别寿险资金投资特色的三个方面:险种特征、投资市场特征、监管特征。第四是尝试以案例的方式来说明资产配置的运用,选择资产类别并选定各资产类别的基准进而根据历史数据来确定各资产类别的风险一收益特征,进而决定资产配置。
作者简介 王庆仁,理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后。上海金融学院副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曾供职于华夏证券研究发展部、华西证券投资银行部和证券投资部、东海证券投资部,历任研究部副经理,投资银行二部总经理、证券投资部总经理。先后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经科学》、《证券市场导报》等经济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获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研究成果三等奖,出版个人专著一部,担任《中央银行学》副主编。现供职于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证券投资理论、投资者行为、黄金。
高春涛,经济学博士,CFA。曾供职于平安证券、中国平安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历任高级研究员,高级投资经理。先后在《财经科学》、《证券市场导报》、《金融研究》等经济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200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研究成果三等奖。曾参与主持证券业协会课题:“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研究”、“佣金制度改革研究”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研究计划课题:“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分析”。主要研究方向:金融资产定价、资产配置。
编辑推荐 《资产配置理论:基于寿险投资的分析与应用》:金融中心学术丛书。
目录 序言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本书的研究思路、结构与主要观点
0.3 研究的方法
0.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1章 现代组合理论的资产配置理论
1.1 均值-方差分析
1.2 资产配置的决定
1.3 资本资产定价模(CAPM)
1.4 均值二方差理论运用案例
1.5 扩充资产类型后的资产配置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行为金融的资产配置理论
2.1 行为组合理论
2.2 行为组合理论(BPT)与现代组合理论(MPT)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l60
第3章 资产配置的方法
3.1 战略性资产分配
3.2 战术性资产配置
3.3 动态资产分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负债约束
4.1 寿险业的负债特性及盈余管理
4.2 寿险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监管约束
5.1 境外保险监管对保险资产配置的限制
5.2 中国保险监管对资产配置的约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境外寿险公司资产配置及其借鉴
6.1 欧美与亚洲国家及地区寿险公司资产配置分析
6.2 各国及地区资产配置变化及差异的分析
6.3 各国及地区寿险资产配置对我国的借鉴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
7.1 我国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的状况
7.2 中国寿险公司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
7.3 中国寿险公司的案例分析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本书从现代组合理论入手开始讨论资产配置问题。通过形成有效边界及在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切点上的对应组合决定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这是在实践领域中运用最广的方法。组合中资产类型从传统的普通股票、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三类资产扩大到国际证券后有效边界会上移,进一步加入REITs后,可在相同风险条件下获得更高收益。以均值-方差方法为核心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逐渐树立了其在资产配置领域的支柱地位,然而,马柯维兹的均值一方差分析方法仍然具有非常严重的缺陷。行为金融学较好地解释了资产配置中存在的异象。行为组合理论包括单一心理账户(single mental accounts,SMA)和多个心理账户(multiple mental accournts,MMA)。它们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式的行为资产组合,资产组合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对应着投资者特定的投资目的和风险特性(方差)。行为组合理论与现代组合理论的分析框架是相似的,都是在一定风险下寻求最大收益,在风险与收益平面内构造有效边界,并根据效用函数判断最优组合,但二者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在风险度量与未来收益的确定方面。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对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理解的不同。
文摘 插图:

第1章 现代组合理论的资产配置理论
第一节 运筹学的概念和特点
运筹学是广泛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主要是数学建模与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资源(诸如人力、物力等)的合理调配和运用寻求科学规划,为决策者选择优化决策方案提供定量依据的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我们在这里强调“优化决策方案”,而不说“最优决策方案”,是因为:虽然从数学模型求得的是纯数学理论上的最优解,但“最优”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生活中却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现。运筹学恰恰是一门非常实际的应用性和综合性交叉学科。因此,往往是在实际应用中,把从数学模型求得的最优解作为参考,再结合各种限制条件,退而求其次优、较优、满意或非劣等所谓的“优化决策方案”。
运筹学研究问题的特点表现为:(1)综合性。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抓住主要矛盾,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建立合适的模型(数学模型或模拟模型),运用各种方法求得问题的最优解(或较优解,或满意解),从而得到合理的工作方案。(2)跨学科性。为了应用运筹学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强调多学科、多部门和多人员的密切合作,强调互相渗透、独立工作(即尊重科学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原则。(3)实用性。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说运筹学的研究对象都有着实际背景;二是说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是“可执行的”,是符合实际的。因此,在运筹学的有些分支领域里还要对所得的最优解进行灵敏度分析等。
后记 本书研究内容作为上海金融学院金融研究中心(2008年改为国际金融研究院)立项的重点课题,旨在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关于金融机构资产配置方面的微观金融理论作出探讨。
本课题得以完成并最终定稿出书首先要衷心感谢上海金融学院校长储敏伟教授、副校长贺瑛教授和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豫教授的点拨和斧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其他前辈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同时还要特别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李志浩先生、张小忠先生、徐永禄先生及出版社其他同志提供的无私帮助和付出的努力,他们的帮助和付出的努力使本书增色不少。
本书作者分别在证券和保险机构从事资产管理工作,五年多从事金融资产定价及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研究,并具有实际运用经验。保险公司作为个人资产的最后生活保障,其资产运用以安全性为最高原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恰逢美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连AIG这样的国际巨头也濒临破产,这充分显示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恰于此时,本书得以出版,期望对正在致力进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中国,在金融机构降低微观运作的风险方面有所裨益,那将是本书作者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