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心理学

2010-04-2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ISBN:7560243428 ·条形码:97875602434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管理心理学 去商家看看
管理心理学 去商家看看

 管理心理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ISBN:7560243428
·条形码:97875602434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hychology)是一门以组织中人的活动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对共同经营组织目标的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应用心理学学科。《管理心理学》详细阐述了传统与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个体生活背景、能力与人格、价值观、工作态度等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及有关激励方法,探讨了群体结构、规范、沟通、领导等社会心理因素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作用,介绍了当今组织建构中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的组织心理学内容,从而全面概括了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三个层次的行为特征以及所蕴含的管理心理学规律。
《管理心理学》共分导论、基本理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四编,13章内容。《管理心理学》自始至终贯穿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重理论讲解科学严谨,又求事例分析生动活泼。各章附的“扩展阅读”专栏和“思考题”,以适应初次涉足心理学领域的读者的需要。《管理心理学》适用于作为心理学、教育管理及公共管理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编 导论篇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管理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管理与心理学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对象、任务及目的
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编 基本理论篇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古典管理与早期管理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 行为科学管理及当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人性的假设理论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跨文化的研究
第三编 个体篇

第四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节 个人生活背景
第二节 能力与人格
第三节 学习

第五章 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第一节 价值观
第二节 态度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

第六章 动机与激励理论
第一节 动机及激励过程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七章 激励理论的实践应用
第一节 目标管理方案
第二节 员工卷入方案
第三节 浮动工资方案
第四节 技能工资方案
第五节 灵活福利
第四编群体篇

第八章 群体行为基础
第一节 群体的概述
第二节 群体成员及群体结构的分析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第九章 沟通、冲突与谈判
第一节 沟通的概述
第二节 沟通方式与沟通障碍
第三节 冲突分析与谈判策略

第十章 领导及其理论
第一节 领导的概述
第二节 领导的行为理论
第三节 领导的权变理论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结构的基础
第二节 组织文化

第十二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第一节 组织变革
第二节 组织发展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人员选拔与培训方案
第二节 绩效评估
第三节 在组织中管理多元化
第四节 职业生涯开发
综合测试题(一)
综合测试题(二)
参考答案
……
序言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hychology)是一门以组织中人的活动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对共同经营组织目标的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应用心理学学科。本书详细阐述了传统与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个体生活背景、能力与人格、价值观、工作态度等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及有关激励方法,探讨了群体结构、规范、沟通、领导等社会心理因素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作用,介绍了当今组织建构中的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的组织心理学内容,从而全面概括了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三个层次的行为特征以及所蕴含的管理心理学规律。
全书共分导论、基本理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四编,13章内容。本书自始至终贯穿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重理论讲解科学严谨,又求事例分析生动活泼。各章附的“扩展阅读”专栏和“思考题”,以适应初次涉足心理学领域的读者的需要。本书适用于作为心理学、教育管理及公共管理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
文摘 1.基本观点
社会人假设是指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被自己的同事所接受和喜爱的需要,远比对经济性刺激物的需求更为重要。社会人假设概述为以下几点:
(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2)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是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
(3)与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们会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作出反应。
(4)员工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当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2.相应的管理策略
(1)管理者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完成任务上,而应更多地注意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
(2)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对下属的指导和监控,更应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归属感与地位感。
(3)管理者要重视班组的存在,因此,在奖励时,不仅要考虑个人奖酬,更应考虑集体奖酬。
(4)管理者的作用,不仅要抓计划、组织与控制,更要充当下级职工与更上层领导者之间的联络人,下情上达。管理者不是简单的任务下达者,而是给职工创造条件和提供方便、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根据社会人假设,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基本观点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指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感。人的能力大小不同,即使能力低的人,在他们的其他需求或多或少已获得满足之后,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求意义和任务完成的满足感。
雪恩在总结了马斯洛、阿吉里斯、麦格雷戈等人的理论后,提出了以下的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并认为,这种假设与麦格雷戈称之为“Y理论”的假设是一致的。自我实现人假设概述为以下几点:
(1)当人们的最基本需要(食物、饮水、住所)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转而致力于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即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所具有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