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5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214048769 ·条形码:9787214048769 ·版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 |
 |
|
 |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5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214048769
·条形码:97872140487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内容简介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试图在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中阐述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并将其视为这个传统自身的一次“规定了的否定”。这意味着否定辩证法中同时蕴涵着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这种批判与拯救的张力,无疑将改变长期以来阿多诺在汉语学界那种单纯的颠覆者和否定者的形象。
编辑推荐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序
作者的话
导论
上篇 形而上学问题的辩证本质
引言
第一章 概念与非概念物——形而上学概念中的二律背反
第一节 形而上学是什么
一 “meta-”与形而上学的两重形象
二 概念的诸要素
三 批判与拯救:形而上学的双重目的
第二节 第一哲学的主题
一 “第一”的幻象
二 第一哲学作为唯心主义
三 第一哲学作为同一性体系
第三节 非概念物的“踪迹(Spur)”与唯物主义
一 “非存在(me on)”的不可消逝性
二 非概念性作为概念
三 形而上学批判与“辩证”的唯物主义
第二章 起源与有效性——形而上学的认识论之维
第一节 认识论的元问题
一 原理(arehe)的“源(Ur-)”矛盾
二 认识论作为“起源哲学(Ursprungsphilosophie)”
三 起源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第二节 认识论的诸范畴
一 “先验领域”作为“真空地带(Niemandsland)”
二 “我思(Ich denke)”与“我们(Wir)”
三 对“自在之物”的态度
第三节 “认识的乌托邦”
一 “起源即是目标”
二 “星丛(Konstellation)”
三 “摹仿(Mimesis)”
第三章 肯定与否定——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问题
第一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目的
一 作为形而上学的“肯定”辩证法
二 否定作为“规定了的否定(bestimmte Negation)”
三 否定作为“非一同一性(Nieht-identitaet)”
第二节 辩证法的诸观念
一 中介与反思
二 时间与逻辑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克服的诸路径
一 黑格尔-马克思的辩证法传统
二 辩证法与现象学
三 辩证法与实证主义
中篇 形而上学批判的社会内容
引言
第四章 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从“主体与客体”到“理论与实践”
一 形而上学“理论”中的“实践”内容
二 形而上学条件下的“实践”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
一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二 理论的独立性
三 理论的批判还是“伪行动(Pseudo-Aktivitaet)”
第三节 否定的辩证法作为意识形态批判
一 意识形态作为科学和假相
二 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批评
三 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性质
第五章 神话与启蒙
第一节 什么是启蒙
一 启蒙作为形而上学的“实践”
二 神话的启蒙意义
三 启蒙的神秘性及其祛魅
第二节 启蒙作为伦理学问题
一 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法
二 尼采:道德的谱系与辩证法
第三节 启蒙辩证法的当代模式(Modelle)
一 文化工业(Kultur Industrie)
二 反犹主义(Antisemitismus)
第六章 解放与拯救的乌托邦
第一节 辩证法与拯救主题
一 辩证法的历史性结构
二 解放作为科学和政治目的
三 乌托邦的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
第二节 否定辩证法的乌托邦精神
一 形而上学批判与乌托邦
二 “颠倒的神学(inverse Theologie)”
三 和解(Versoehnung):不是乌托邦的乌托邦
下篇 形而上学问题的未完成性
引言
第七章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
第一节 哲学范式的转换
一 形而上学的诊断
二 和解(Versoehnung)还是交往(Kommunikation)
三 主体一客体还是主体间性
第二节 生活世界概念及其反思
一 生活世界作为“第三者”(Dritter)
二 生活世界、感性世界(Sinnliche Welt)和社会
第八章 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否定的辩证法与后现代主义
第一节 现代、后现代与形而上学问题
一 现代性诊断与形而上学
二 “后一现代”:一种含混的超越意向
第二节 亲和性与差异
一 主体死了!?
二 批判与解构
三 非一同一性与多元性
结束语:辩证法的潜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序言 在20世纪的哲学家中,阿多诺是非常重要的。他的重要性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但最重要的一点,则在于他对辩证法理论的极为深刻的阐发。而这一阐发又是与他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巨大推进分不开的。阿多诺的辩证法是内在于批判理论的,他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他把卢卡奇所开创的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模式推向了极致;另一方面,它也通过对卢卡奇所继承的黑格尔辩证法内在困境的批判而终结了这一理论传统,而这一批判延伸到了对于整个古典辩证法传统的批判。如果说黑格尔是古典辩证法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便是对这一辩证法传统的致命的颠覆。但这种颠覆同时又是对辩证法精神的一种拯救,为辩证法这一古老的哲学思维方式开放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这样一来,阿多诺就站在了辩证法的边界上。他既是一个终结者,又是一个出路的探索者。“终结”同时也就是“出路”,这正如那个德文词“Ausgang”所标示的那样。
文摘 三“摹仿(Mimesis)”
概念的星丛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事实上,“星丛”这个术语传递给我们的就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定义,而是一个图像。这个图像与它的对象之间就不再是把捉和控制的关系,而是摹仿的关系。就最简单的意义上,摹仿与定义的区别是,后者是对客体的控制,而前者则是对客体优先性的维护。我们不难发现,摹仿的观念在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中的位置是非同一般的。在阿多诺这里,摹仿代表了一种新的认识活动的方式,从而也是一种认识的乌托邦。正如前面我们表明的那样,认识的乌托邦一方面是概念的自我超越,而另一方面是向起源,向主体的经验的回复。摹仿作为认识的乌托邦正好包含了这样一个矛盾的过程。从这一概念的复杂的历史我们就可以明了这一点,也可以进一步感到阿多诺认识论批判和形而上学批判的良苦用心。
其实,“摹仿”是西方哲学历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早就深入人心。但是这一概念的地位又是尴尬的:这一观念在古希腊的流行,说明其对西方思想的形成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但是随着形而上学的发展,这一概念却被排斥到了思辨哲学的边缘。柏拉图的理念论事实上曾被阐释为一个摹仿的体系。具体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摹仿,而艺术则是对具体事物的摹仿,或者说是摹仿的摹仿。
后记 本书是我的博士论文,也是我对在南开这十年学生生活的一个“交代”。记得初进校门的时候,老师们就说,我们这些学生将是南开哲学新教学体系的“产品”。希望我这个“产品”是合格的。在这里要感谢哲学系这个大家庭,只有在这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我才能自由自在地从事我所热爱的哲学思考。感谢陈晏清老师、王南浞老师、阎孟伟老师、李淑梅老师、杨桂华老师和王新生老师多年来的教导和关爱,您们的谆谆教诲是我一生的财富,必定会内化到我将来的哲学“气质”之中。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老师,在您的身上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博导”(DoktorVater)”一词的含义有多么丰富。感谢夏莹博士、王时中博士的帮助和鼓励,在与你们的交流中我获益匪浅。
感谢李德顺教授、丰子义教授、杨耕教授、郭湛教授和韩庆祥教授,谢谢您们在我的论文评审和答辩期间给予的批评、建议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