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9061896/9787309061895 ·条形码:978730906189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伦理学导论 |
 |
|
 |
伦理学导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9061896/9787309061895
·条形码:97873090618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复旦博学哲学系列
内容简介 《伦理学导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王海明教授二十余年心血之结晶,是作者有关伦理学原理的最新著作,具有完整而严谨的伦理学体系,是一部具有自身特色的、针对当前伦理学原理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精心撰写的力作。《伦理学导论》的核心特点有二:第一,《伦理学导论》作者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伦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学体系和伦理思想,首次使在西方伦理学界一直相互排斥的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结合为一门科学。第二,《伦理学导论》对于每一问题的阐释,都以历代伦理学名著的相关论述为指导与核心,这使得全书从体系到各章节以及对每个问题的阐述,均富有原创性与对人类以往伦理学思想的继承性,持之有故、深入浅出。 《伦理学导论》是供大学本科哲学专业师生使用的伦理学原理教科书,也可供爱好并希望系统了解伦理学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王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作为《新伦理学》(修订版,全三册,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等刊物发表伦理学论文170余篇;著有《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伦理学方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公正平等人道:社会治理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伦理学与人生》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00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唐代兴教授研究王海明《新伦理学》的学术专著:《优良道德体系论:新伦理学研究》;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然教授研究和传播王海明《新伦理学》的专著:《优良道德论》。
目录 绪论
上卷 元伦理学原理
第一章 元伦理范畴
一、善
二、应该与正当
三、事实
第二章 元伦理确证
一、元伦理确证:应该与事实之关系
二、元伦理确证理论:自然主义
三、元伦理确证理论:直觉主义
四、元伦理确证理论:情感主义
中卷 规范伦理学原理
第一篇 道德价值主体:社会为何制定道德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一、道德概念
二、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道德的起源和目的: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
第四章 道德终极标准
一、道德终极标准:功利主义
二、道德终极标准:义务论
三、道德终极标准: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评析
第二篇 道德价值实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
第五章 人性
一、人性概念: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二、伦理学的人性概念: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三、最深刻的人性:爱与恨
1. 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
2. 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
3. 自恨心:内疚感、罪恶感与自卑心
4. 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
四、最深刻的人性定律:爱有差等
第三篇 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
第六章 善:道德总原则
一、人性之善恶:人性善恶学说
1.性无善恶论
2.性善论
3.性恶论
4.性有善有恶论
二、全部人性之善恶:善恶总原则
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道德总原则理论
第七章 公正:社会治理根本道德原则
一、等利害交换:公正总原则
二、权利与义务交换:公正根本原则
三、贡献原则:社会公正根本原则
四、平等:最重要的公正
1.平等总原则
2.政治平等原则
3.经济平等原则
4.机会平等原则
第八章 人道: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
一、人道主义:人道总原则
1.人道主义:关于人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2.人道主义:关于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3.人道总原则:将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
4.人道和人道主义的实质:社会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则
二、自由:最根本的人道
1.自由概念
2.自由价值
3.自由原则
三、异化:最根本的不人道
1.异化概念
2.异化价值
3.异化消除:共产主义的应然性与必然性
第九章 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则
一、幸福概念:快乐论与完全论
二、幸福价值
三、幸福性质:主观论与客观论
四、幸福规律
1.事实律
2.价值律
3.实现律
五、幸福原则
1.认识原则:对幸福的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
2.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
3.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与修养自己的品德相结合
第十章 八大道德规则:道德规则体系
一、诚实
二、贵生
三、自尊
四、谦虚
五、智慧
六、节制
七、勇敢
八、中庸
下卷 美德伦理学原理
第十一章 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的实现途径
导言
一、良心与名誉概念
1.良心概念:界说、结构与类型
2.名誉概念:界说、结构与类型
二、良心和名誉的客观本性
1.良心的起源:良心的目的与原动力
2.名誉的起源:外在根源与内在根源
3.良心的作用
4.名誉的作用:名誉与良心的作用之比较
三、良心与名誉的主观评价
1.动机与效果概念
2.动机效果分别论: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
3.效果论
4.动机论
5.动机效果统一论
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1.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概念
2.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证明
3.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意义
第十二章 品德本性
一、品德概念
1.品德的定义
2.品德的结构
3.品德的类型
二、品德性质
1.品德的价值
2.品德的原因
3.品德的境界
三、品德规律
1.德富律:国民品德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2.德福律:国民品德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3.德识律:国民品德与科教的内在联系
4.德道律:国民品德与道德的内在联系
第十三章 品德培养:优良道德之实现
一、品德培养的目标
1.君子:品德培养的基本目标
2.仁人:品德培养的最高目标
3.圣人:品德培养的终极目标
二、制度建设:国民总体品德培养的方法
1.市场经济:提高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基本方法
2.宪政民主:提高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主要方法
3.优良道德:培养国民品德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两因素的复合方法
4.思想自由:培养国民品德道德认识因素的基本方法
三、道德教育:国民个体品德培养的外在方法
1.言教:提高个人道德认识的道德教育方法
2.奖惩:形成个人道德感情的道德教育方法
3.身教:形成个人道德意志的道德教育方法
4.榜样:培养个人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教育方法
四、道德修养:国民个体品德培养的内在方法
1.学习:提高个人道德认识和形成品德所有因素的道德修养方法
2.立志:陶冶个人道德感情的道德修养方法
3.躬行:培养个人道德意志的道德修养方法
4.自省:培养个人道德认识、个人道德感情和个人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修养方法
附录:伦理学导论必修书简介
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元伦理范畴
一、善
何谓善?孟子曰:“可欲之谓善”。两千年后,罗素以更为科学的语言复述和证明了孟子的定义:
我认为,显然,若没有愿望,我们就决不会想到善恶的对立。我们感到痛苦并希望摆脱它;我们感到快乐并希望延续它。我们厌倦人们限制的自由,当我们缺少饮食和爱情时,就会对它们产生强烈的渴望。如果我们对自己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我们也不会相信善恶、正当与不正当以及值得赞扬和应受谴责的两分法。我们会毫无抗争地屈从于自己的命运,不管这种命运如何。在无生命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善的或恶的。由此可见,“善”的定义必须出自愿望。我认为,当一个事物满足了愿望时,它就是善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可以把“善”定义为“愿望的满足”。如果一个事物更能满足愿望或满足更强烈的愿望,它就比另一个事物“更善”。我并未自命这是唯一可能的“善”的定义,而仅仅是强调,人们将发现这一定义的结果,与任何其他有理论争议的定义相比,更能符合大多数人的伦理情感。……对我们把“善”定义为“愿望满足”的异议或许会依据这一理由:某些愿望是恶的,它们的满足更恶。
后记 这本教材,真正讲来,是我数十载心血之结晶。早在1968年前后,大立“公”字、大破“私”字、狠斗“我”字、把自己从“我”字中解放出来的“公字化”运动,曾使我十分困惑,从此便沉溺于伦理学的研究和写作。但很快我便意识到,不懂哲学,不知原因、结果、偶然、必然、本质、规律为何物,便无法研究伦理学。于是我又潜心哲学的研究和写作。到1983年,经过14年寒窗,七易其稿,完成了80余万字的《新哲学》;其中有10余万字是道德哲学。1984年,我考上研究生,便在这10余万字的基础上,开始撰写《新伦理学》;1999年完稿,送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屈指算来,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这部书竟专心致志撰写了16年!我撰写的北京大学哲学教材《伦理学原理》,不过是这部书的缩写本:保留其共识性的和适于作为教材的部分;删除其难于达成共识的和不宜作为教材的部分。
但是,还在校对《新伦理学》清样时,我就痛感该书的论证总体说来还相当简单、粗疏和不充实。这种缺憾,后来唐代兴教授也看到了。他在研究该书的学术专著《优良道德体系论:新伦理学研究》中写道:“其理论体系从整体上看具有其逻辑体系的严密性,然在具体的综合与论述中却形成一种平面思维倾向并体现出某种程度的粗疏感。”(唐代兴:《优良道德体系论:新伦理学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于是,我立刻从第一页开始修改、增删和重写《新伦理学》。没想到又整整写了7个春秋,直到2007年底完稿,作为《新伦理学》修订版,送交商务印书馆,于2008年出版。该版的篇幅是第一版的2.5倍,达到150余万字数。这150余万字,我专心致志而置一切于不顾地整整写了22年啊!这150余万字,凝结着我多少心血、欢乐和悲辛!整整22年,我几乎谢绝一切社会交际和亲朋往来而只做三件事:撰写《新伦理学》、讲课和锻炼身体。
修改《新伦理学》的同时,我也不断修改《伦理学原理》。2005年,《伦理学原理》第二版作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出版。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陈军博士约我撰写“复旦博学·哲学系列”教材中的《伦理学导论》一书,正合我意,欣然从命。这部《伦理学导论》就是在《伦理学原理》第二版和《新伦理学》修订版基础上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