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码:15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32261336 ·条形码:97875322613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版) |
 |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码:15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32261336
·条形码:97875322613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内容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版)》内容简介:海伦·凯勒是一位残障教育家,她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在她十九个月大的时候,一场大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八岁时,海伦的父母亲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和家人、朋友的帮助下,她先后进入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和剑桥女子学校学习,并考入哈佛大学,开始尝试写作。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残酷的现实,海伦·凯勒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以勉励后世。
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版)》的主人公海伦·凯勒(1880—1968),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也许,她只是身体上的弱者,但她的精神绝对是一个强者,她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更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海伦是一个聋哑人,但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这些伟大的成就绝对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顽强不屈的坚毅品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版)》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盲人的特殊视角,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目录 第一章 记忆的阳光
第二章 童年的回忆
第三章 光明的钥匙
第四章 上帝的天使
第五章 接触大自然
第六章 领悟“真爱”
第七章 学习的乐趣
第八章 快乐的圣诞
第九章 波士顿之旅
第十章 海滨假日
第十一章 秋天的山林
第十二章 雪白的世界
第十三章 开口说话
第十四章 《霜王》事件
第十五章 世界博览会
第十六章 学习外语
第十七章 在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
第十八章 剑桥女子学校
第十九章 向哈佛大学冲刺
第二十章 我的大学
第二十一章 嗜书如命
第二十二章 享受生活
第二十三章 友谊的力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序言 本书的主人公海伦·凯勒(1880—1968),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也许,她只是身体上的弱者,但她的精神绝对是一个强者,她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更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海伦是一个聋哑人,但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这些伟大的成就绝对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顽强不屈的坚毅品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盲人的特殊视角,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海伦希望自己有三天的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而第一个她要看得人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她深知老师给予她的一切是多幺的重要,正是这位让她铭记一生的老师,让她有了了解世界的能力。海伦爱她的老师,亲人和朋友,她想看到他们的脸庞。在第二天,海伦想看到日出的壮丽景象,她想看到太阳的光辉。她是那么热爱自然,“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而这是每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景象。在这一天,她还要看世界的历史与文化,那些让她苦苦追求的艺术,会让她感觉不到黑暗。第三天,海伦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看,她已经无法规划出准确的目标了,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如此渴望能见到周围的一切。
大文豪马克·吐温高度评价海伦·凯勒,并认为她与拿破仑并称为19世纪的两个奇人。直到现在,世界各国对她的赞誉也不绝于耳。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的奋斗思想。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不仅如此,她还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尽力帮助那些和她一样身体残疾的人。而作为健全人的我们,更应该学习海伦那种奋斗精神,学会如何战胜风雨,学会如何战胜自我。同时,我们也要去关爱身边的残疾人,只要爱与温暖永存,那么世界上的生命都会如彩虹般绚烂夺目。
译者
2009年1月
文摘 第一章 记忆的阳光
1880年6月27日,一个平凡的小女孩出生在美国南部的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那就是我。
按常理来说,我应该是一个瑞士人,因为我父亲的祖先是从瑞士移民到美国,后来才定居在马里兰州的。有趣的是,据说我们有一位祖先是苏黎世最早的聋哑教师,几代过去之后,我却是他的一个又盲又聋的后裔,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有时我在想,原来命运也会给我开玩笑。
当我的祖父来到亚拉巴马这片广袤的土地之后,我们整个家族就开始定居在塔斯甘比亚镇上了。那个时候,我的祖父每年都会骑马从塔斯甘比亚镇到费城,他要去给家里和农场购买各种所需的日用物品。他时常会写信告诉家里人他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一些非常有趣的事,至今我的姑妈家仍珍藏着许多这样的信。每次我们再次读到这些旅途中生动的描述时,仍然觉得他们当时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我的祖母凯勒夫人是拉菲特的助手亚力山大·摩尔的女儿。她的祖父是亚历山大·斯波茨伍德,他曾是英国早期的一个殖民官,时任弗吉尼亚皇家总督。我的祖母还是南北战争时著名将领罗伯特·爱德华·李的第二代堂妹。
我的父亲亚瑟·凯勒是南北战争中南方面军的一名上尉,母亲凯特·亚当斯比我父亲小很多,她也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
在我还没有因疾病而失去视觉和听觉之前,那个时候我家的住所很小,里面只有一个四方形的大房间和一个供仆人住的小房间,按照那时南方的习惯,人们都会在自己家大房子旁加盖一间小屋,我们家也一样,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父亲便在我们家附近盖了一间,父母结婚后就住进了这间小屋。小屋周围长满了葡萄藤,蔷薇花和金银花。从花园中来看小屋的话,它就好像是一座凉亭,还有那小小的门廊,藏在黄蔷薇和茯苓花丛中,也成了小鸟和蜜蜂常去嬉戏的地方。
在我家小屋不远的地方就是我祖父母居住的老房子,那座房子的花园是古典式的。因为房屋的四周和篱笆都被美丽的长青藤缠绕着,所以人们都称它为“长青家园”。那里曾是我童年时代的天堂。
当莎莉文老师还没来我家之前,我时常在我的天堂里散步,很多时候我会沿着黄杨木篱笆摸索着前进,凭着花香对我嗅觉的诱惑,去寻找那些绽放不久的百合花和紫罗兰。每当我有不好的心情时,这里的阵阵花香能为我抚平烦躁的心;每当我把自己炙热的脸庞藏于清凉的树叶和草丛中时,这个小天地总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
我喜欢这里生命的色彩,特别喜欢陶醉于清新的花香中,感觉总是那么愉快。每当我碰到了美丽的葡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