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从合作到决裂:蒋介石与冯玉祥

2010-04-27 
基本信息·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802147195 ·条形码:97878021471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从合作到决裂:蒋介石与冯玉祥 去商家看看
从合作到决裂:蒋介石与冯玉祥 去商家看看

 从合作到决裂:蒋介石与冯玉祥


基本信息·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802147195
·条形码:97878021471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从合作到决裂:蒋介石与冯玉祥》讲述了:“中正弟”和“玉样兄”的因缘际会,始予1927年的北伐。从最初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而义结金兰,到为了不同利益而相互倾轧,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兵戈相向,最终因政见不同而彻底决裂,蒋冯之间长达21年的复杂关系,堪称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遗憾的是,在黑海轮船上不幸遇难的冯玉祥,生前并没有等到薪中国成立这一天的到来。冯玉祥向来治军极严,即便是已身为省主席的韩复榘犯了错也被罚去站岗。朴实憨厚的背后,也不乏聪明机智,如卧房内炭火熊熊,他身盖两层棉被,弄得满头大汗,呻吟不止地装“病”,以抵抗蒋的裁军主张;再如盛宴毛泽东时,滴酒不沾却暗中以白开水代茅台酒雨“豪饮”……诸如此类的细节,丰富了历史人物的形象。
作者简介 周玉和,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已退休)。主要成果:《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伟大的开端》、《中国现代史》等八部著作,论文近百篇。
媒体推荐 我为什么写这本建国问答呢?因为抗战胜利以后,剩下的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建国。如果真能照此办法,那就一定可以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民主的国家,富强的国家,我们老百姓人人可以过着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快乐幸福的生活,和平自由的生活。
  ——摘自冯玉祥《建国问答二零四问》
编辑推荐 《从合作到决裂:蒋介石与冯玉祥》是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
一个是空有理想,一个是极端务实,一个是光明磊落,一个是诡计多端,冯蒋由合作而决裂的一生……
目录
一 机缘
两位总司令
南北革命军
会师陇海线
见面泪沾襟

二 换谱结拜”  
“中正弟”与“玉祥兄” 
拉向自己一边
辞职与结婚
赶跑了一个,气走了一个
“惟盼吾兄东山再起”
联手“北伐”
患难与共,接力捣幽燕

三 裂痕
秘密交易
外交风波与消极抗命
哭灵与追悼会
吵,从北平吵到南京
大哥“病”了

四 中原大流血
脚踏两只船
金钱的魅力
爽约与上当
吃了回头草
兵马战犹酣
瓦解与受挫

五 辱国·卫国
“九月十八日来了日本兵” 
不抵抗主义和它的背后
“非抗日不可,非收复失地不可”
鬼子进关以后
泰山,离而复归

六 走向联合
南京发出密电
两种谈判
“七君子事件”透视
在实现和平进程中

七 共赴国难
炮响,“守土抗战”
会战,出任司令长官
限制民众与发动民众
他们都无可奈何
外战中的内战
真诚的联合

八 建国
只请客,不做菜
好酒,一百度
协议,只墨写在纸上
呼喊,从内心里发出
战火又起
临别赠言

九 决裂
矛盾公开了
战场外的搏斗
决裂,彻底的决裂
遗嘱

十 人去与魂归
一场春梦
秋日忠魂
泰山·紫金山
……
文摘 插图:


一 机缘
两位总司令
1926年7月9日,广州东校场。旌旗招展,人头攒动,十万军民云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等口号声,此伏彼起,响彻云霄。
这里正在举行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身着戎装,昂首挺胸,神采奕奕,站在主席台上,一阵掌声过后,他发出了浓重的浙江话音:
“今天,是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的纪念,亦是本总司令就职的日子。本总司令自觉才力绵薄,为中国国民革命的前途负如此重大的责任,惶恐万分。但现在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已来重重包围我们、压迫我们了,如果国民革命的势力不集中统一起来,一定不能冲破此种包围,解除此种压迫。所以本总司令不敢推辞重大的责任,只有竭尽个人的天职,担负起来,以生命交给党、交给国民政府、交给国民革命军各位将士。自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末尾几句淹没在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中。
这位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就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蒋中正,字介石。他的名字很多,但他从政后经常用的就是这一“名”一“字”,而人们则普遍以“字”相称,“蒋介石”三个字,可以说是声震中外,人人皆知。
两个月后,也就是这一年的9月17日,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偏远小镇,举行了另一个誓师大会。
五原,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当年是绥远省的一个县城。这里,比不得广州,它贫瘠、荒凉,人烟稀少。汇集在这里的队伍一部分国民军,也比不上国民革命军,它人数不多,衣着不整,枪械不齐,是一支溃散后重新收容起来的队伍。
然而,将士们队列齐整,精神抖擞,内心充满希望,脸上带着欢欣,在这座县城的小小广场上誓师参加国民革命。广场一侧的一座土台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于右任,将一面国民党党旗高高举起。一位年约四十五岁的军人站了起来,他身躯高大魁伟,神态庄严郑重,浓眉下的双目炯炯有神,扫视了一下于右任,注视着在秋风中飘展的党旗,迈开大步,双手接了过来,面向台下将士,发出了洪钟般的声音。
他宣布,受各将领公举,他出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宣誓就职。
他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集体参加国民党。
他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参加国民革命。
他宣读了誓词:
“国民军之目的,以国民党之主义,唤起民众,铲除卖国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求中国之自由独立,并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特宣誓生死与共,不达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