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教材 >

西方经济思想史

2010-04-26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页码:5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9603684/9787509603680 ·条形码:978750960368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西方经济思想史 去商家看看
西方经济思想史 去商家看看

 西方经济思想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页码:5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9603684/9787509603680
·条形码:97875096036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院校通用教材·经济学系列

内容简介 《西方经济思想史》系统介绍了从古希腊特别是古典经济学诞生以来到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想理论发展的全过程。《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突出特点是: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对人们试图理解经济现象的历史进行分析和评论,使中国读者(特别是学生)更具现实感;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文字叙述深入浅出,易于理解;首次把马克思经济学说列入西方经济思想史并给予崇高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一部既全面又权威的经济学说史著作。
作者简介 张世贤,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推荐 系统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思想史是进入经济学殿堂的必由之路!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早期的经济思想
第一章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篇 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理论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第一节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的准备
第二节 威廉·配第和古典经济学的先驱们
第三节 重农学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 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市场理论
第三节 价值理论
第四节 收入分配理论
第五节 生产劳动和社会再生产理论
第六节 经济政策观点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节 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二节 法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
——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第三节 萨伊:法国庸俗古典经济思想的创立者
第四节 马尔萨斯:英国庸俗古典经济思想的创立者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第一节 李嘉图学派的破产
第二节 西尼尔、巴师夏和凯里
第三节 约翰·穆勒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第六章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 马克思经济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四节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节 资本积累理论
第四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
第五节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贡献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从第二国际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篇 近代经济理论
第九章 数理学派和美国学派
第一节 边际革命概述
第二节 数理经济学派的边际学说
第三节 美国学派的边际学说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德国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
第一节 德国历史学派
第二节 奥地利学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 马歇尔与新古典经济学
第一节 马歇尔经济思想概述
第二节 均衡价格理论
第三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第四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篇 现代经济理论与凯恩斯革命
第十二章 制度经济学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发展的背景和基本特点
第二节 旧制度经济学及其主要代表
第三节 过渡时期的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三章 熊彼特与创新理论
第一节 熊彼特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节 创新理论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节 创新与经济周期
第四节 资本主义论与社会主义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四章 凯恩斯经济学
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节 就业理论
第三节 工资、货币和利息理论
第四节 经济政策主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五章 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和特点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及其理论观点
第四节 经济政策主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篇 当代经济理论
第十六章 货币主义
第一节 货币主义概述
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
第三节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四节 国际收支和汇率决定的货币方法
第五节 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七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核心假设
第三节 不完全信息模型
第四节 经济政策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八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概述
第二节 名义刚性理论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
第四节 协调失败-
第五节 劳动市场的真实刚性
第六节 信贷市场的不完全性
第七节 产品市场的真实刚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九章 发展经济学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理论
第三节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理论
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中的战略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二节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卡莱斯基的增长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主要观点与分析框架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二章 企业理论
第一节 企业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交易费用理论
第三节 资产专用性理论
第四节 团队生产理论
第五节 代理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三章 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第三节 帕累托标准——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第四节 阿玛蒂亚·森与福利经济学的新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的评论及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五章 其他新自由主义与瑞典学派
第一节 伦敦学派
第二节 弗莱堡学派
第三节 供给学派
第四节 瑞典学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六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第二节 基准模型
第三节 模型的主要扩展
第四节 批评和争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欢迎阅读本书!
本书所讲述的是人们怎样试图去理解经济现象的历史。我们把它叫做经济思想史,可能会比叫做经济学说史、经济理论史、经济分析史等更准确一些。后者往往需要更系统化、更学术化、更方法论化一些;而前者只要有思想或理论的闪光点,就应该被人们所关注,所重视。无论读者是把本书作为教材、教参或教辅,还是纯粹为了解经济思想史的内容而阅读,本书都会给您带来想了解的内容。本书有以下特点:
(1)从市场经济的视角而不是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和评论,可能更具有现实感。自从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西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对于我们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过去的政治经济学逐步转向经济学。以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关注西方经济思想史是学习经济学所必须的。
(2)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思想史的全貌,并且突出重点,力争准确刻画各个时期主要经济学家的思想观点和理论特征。
(3)本书的内容更新更近。特别是本书列入了新凯恩斯主义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时间序列上这已经到达21世纪初期,这是一般经济学说史所不具备的。即使是专门介绍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书籍,也没有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进行详细的评述。
(4)为便于阅读,本书语言力求通俗晓畅,浅显易懂,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数学模型来叙述,但这并不妨碍甚至有利于读者理解思想家们的核心理念。
(5)本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首次把马克思列入丁“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范畴。
文摘 (一)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在李嘉图分配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①他还明确区分了地租和土地投资的利润和利息。认为地主从出租土地所得的收入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地租,和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有关;一部分是为改良土地而支付的资本所产生的利息。李嘉图还进一步分析了地租产生的条件。他说:“当未被人占有而愿意耕种的人可以随意支配的土地还很丰富时,没有人会为使用土地而支付代价。”“使用土地支付地租,只是因为土地的数量并非无限,质量也不是相同的,并且因为在人口的增长过程中,质量和位置较差的土地也投入耕种了。”②他认为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的差异。
李嘉图分析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由于土地质量(主要是指肥沃程度)不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态;由于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产量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态。
对于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态,李嘉图认为是耕种的土地由优等到劣等而产生的结果。随着人口的增加,原有的优等土地不能满足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时,就必须耕种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更劣等的土地。这样,在面积相等而质量或位置不同的土地上,使用同量的资本和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就会产生差额,而商品的价格是由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所必须投入的较大劳功量决定的,于是质量和位置较好的土地就可以获得一种级差收入,这便是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态。随着耕种的土地条件变得越劣等,等级较高的土地产生的地租就会逐渐增加,最劣等的土地不支付地租。
对于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态,李嘉图认为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等量资本和劳动使生产率下降而产生的结果。如果在相对优等的土地上追加等量的资本和劳动,所获得的产量超过在劣等土地上投入所获得的产量,那么人们就会选择在旧有土地上增加投资,而不使用劣等土地。然而这样使用资本时,每增投一份等量资本,土地的产量或报酬就必然递减,因此这样的追加投资也会产生地租,这便是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态。因此,李嘉图认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级差地租第二种形态产生的原因,并且最后投入土地的一份资本,其产品只能提供一般利润,不产生地租。
李嘉图把级差地租和他的劳动价值论结合起来,对级差地租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李嘉图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