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 ·ISBN:7030149017 ·条形码:97870301490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
 |
|
 |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
·ISBN:7030149017
·条形码:97870301490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工程训练教材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主要介绍机械工程训练中的基本理论及上机实践操作,是适应现代工程训练要求的实训教材。内容上增加有关工程训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三新”知识,体现“实践训练为主导”的原则。《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生产概论、工程材料、铸造、压力加工、焊接、车削加工、钳工、钻削与镗削加工、刨削与铣削加工、磨削加工、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种加工、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CAD/CAM等部分。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可供本科和专科、高职高专、技校机械类专业进行工程训练教学之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工程训练教材之一。
目录 第1章 工业生产概论
1.1 概述
1.2 工业生产类型
1.3 机械制造方法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习题
第2章 工程材料
2.1 材料的力学性能
2.2 常用金属材料
2.3 钢的热处理
2.3.1 钢的退火和正火
2.3.2 钢的淬火
2.3.3 钢的回火
2.3.4 钢的表面热处理
2.4 非金属材料
2.5 新材料及应用
2.6 碳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检测
习题
第3章 铸造
3.1 型(芯)砂
3.1.1 对型(芯)砂的性能要求
3.1.2 型(芯)砂的组成
3.2 铸造工艺
3.2.1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3.2.2 造型工艺
3.3 熔炼
3.3.1 铸铁
3.3.2 铸钢
3.4 特种铸造
3.5 铸造新技术及发展
3.6 铸造实习
3.6.1 造型工具及辅具
3.6.2 造型操作基本技术
3.6.3 造型方法
3.6.4 造芯
3.6.5 合箱
3.6.6 熔炼
3.6.7 浇注、落砂、清理和铸件缺陷分析
3.6.8 铸造实习成绩的评定
习题
第4章 压力加工
4.1 压力加工主要方法简介
4.2 常用锻造设备及使用
4.2.1 锻造加工设备
4.2.2 常用手工自由锻工具
4.2.3 加热设备
4.3 锻造工艺
4.3.1 锻件的加热
4.3.2 手工自由锻基本工序及操作
4.3.3 机器锻造的基本工序及操作
4.3.4 自由锻工艺规程要素简介
4.3.5 胎模锻
4.3.6 模锻
4.4 板料冲压
4.4.1 冲压设备
4.4.2 冲压基本工序和冲模结构
4.5 自由锻件的工艺分析与检验
4.5.1 锻件的内在质量缺陷
4.5.2 锻件的表面质量缺陷
4.6 典型锻件的锻造实习
习题
第5章 焊接
5.1 手工电弧焊
5.1.1 电弧焊的基本知识
5.1.2 手工电弧焊设备
5.1.3 手弧焊的焊条
5.1.4 焊接工艺规范
5.2 气焊与气割
5.2.1 气焊
5.2.2 气割
5.3 焊接实习
5.3.1 手工电弧焊
5.3.2 气焊
5.4 其他焊接方法简介及新技术发展
5.4.1 气体保护电弧焊
5.4.2 埋弧自动焊
5.4.3 电阻焊
5.4.4 钎焊
5.4.5 新技术发展
5.5 焊接缺陷与检验
5.5.1 焊接缺陷
5.5.2 焊接检验
习题
第6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6.1 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6.1.1 加工精度
6.1.2 表面粗糙度
6.2 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
6.2.1 切削运动
6.2.2 切削用量
6.3 切削刃具与量具
6.3.1 切削刀具的基本知识
6.3.2 常用量具
习题
第7章 车削加工
7.1 普通车床
7.1.1 普通车床的编号
7.1.2 普通车床的组成部分及功用
7.1.3 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
7.2 车削时工件的装夹方法
7.2.1 三爪卡盘装夹工件
7.2.2 四爪卡盘装夹工件
7.2.3 顶尖装夹工件
7.2.4 用花盘装夹工件
7.2.5 用心轴装夹工件
7.2.6 中心架及跟刀架的使用
7.3 车削基本工艺
7.3.1 车外圆
7.3.2 车端面及台阶
7.3.3 切槽及切断
7.3.4 孔加工
7.3.5 车圆锥
7.3.6 车成形面
7.3.7 车螺纹
7.4 其他类型车床
7.5 典型零件的车削工艺
7.5.1 制定零件加工工艺的内容、步骤和原则
7.5.2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7.5.3 盘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7.5.4 实测题及评分
7.6 先进车削加工技术及发展
习题
第8章 钻削与镗削加工
8.1 钻孔
8.1.1 钻床
8.1.2 刀具与附件
8.1.3 钻孔要领
8.2 扩孔与铰孔
8.2.1 扩孔
8.2.2 铰孔
8.3 镗孔加工
8.4 典型件的加工
8.4.1 法兰盘加工实例
8.4.2 实测题及评分
习题
第9章 铣削与刨削加工
9.1 铣床与铣削方式
9.1.1 铣床及其操作
9.1.2 铣刀及其安装方法
9.1.3 铣床的主要附件
9.1.4 铣削用量及切削液使用
9.1.5 铣削工艺
9.1.6 铣削技术发展简介
9.2 刨床与刨削方式
9.2.1 牛头刨床及其操作
9.2.2 刨刀及其安装方法
9.2.3 工件的安装
9.2.4 刨削工艺
9.3 拉削加工简介
9.3.1 拉床
9.3.2 拉刀
9.3.3 拉削工艺
9.4 典型件铣削加工
习题
第10章 磨削加工
10.1 磨床
10.1.1 外、内圆磨床
10.1.2 平面磨床
10.2 砂轮
10.2.1 砂轮的特性及选用
10.2.2 砂轮的形状和尺寸
10.3 磨削工艺
10.3.1 外圆磨削
10.3.2 内圆磨削
10.3.3 平面磨削
10.4 典型零件的磨削
10.4.1 套类零件的磨削
10.4.2 平面的磨削
习题
第11章 钳工
11.1 划线
11.1.1 划线的基本概念
11.1.2 划线工具及其用途
11.1.3 划线基准及其选择
11.1.4 划线的步骤和方法
11.2 錾削
11.2.1 錾削工具
11.2.2 錾削方法
11.3 锯削
11.3.1 锯削工具
11.3.2 锯削方法
11.4 锉削
11.4.1 锉削工具
11.4.2 锉削方法
11.4.3 质量检验
11.4.4 锉削时施力的控制
11.5 刮削
11.5.1 刮削工具与刮削精度检验方法
11.5.2 刮削方法
11.6 攻丝与套丝
11.6.1 攻丝
11.6.2 套丝
11.7 装配
11.7.1 装配工艺过程
11.7.2 组件装配示例
11.7.3 装配工作注意事项
11.7.4 典型零件装配方法
11.8 典型件加工
习题
第12章 机械制造自动化
12.1 概述
12.2 数控加工
12.2.1 数控机床
12.2.2 数控加工原理和工作方式
12.2.3 数控编程
12.2.4 数控车床的机床面板说明及操作
12.3 自动生产线
12.3.1 自动生产线的组成
12.3.2 自动生产线的分类
12.4 柔性制造技术
12.4.1 柔性制造系统
12.4.2 FMS的基本类型及应用
12.5 集成制造系统
12.6 工业机器人
12.6.1 概述
12.6.2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习题
第13章 特种加工
13.1 电火花加工
13.1.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13.1.2 电火花加工工艺及设备
13.1.3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3.2 电解加工
13.2.1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
13.2.2 电解加工的基本概念
13.2.3 电解加工的特点、方法和应用
13.3 激光加工
13.3.1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13.3.2 激光加工的特点、方法及应用
13.4 超声波加工
13.4.1 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原理
13.4.2 超声波加工的特点、方法及应用
13.5 电子束加工
13.6 离子束加工
习题
第14章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4.1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4.2 RPM技术
14.2.1 RPM技术体系的基本环节
14.2.2 RPM技术的应用
14.2.3 应用实例
习题
第15章 CAD/CAM
15.1 CAD/CAM技术概述
15.1.1 CAD/CAM的基本概念
15.1.2 CAD/CAM的产生与发展
15.1.3 CAD/CAM的特点、应用及软件组成
15.2 Mastercam的使用
15.2.1 概述
15.2.2 Mastercam 9.0功能简介
15.2.3 车削模块的使用
15.3 Cimatron的使用
15.3.1 Cimatron E简介
15.3.2 Cimatron E的设计功能
15.3.3 Cimatron E的数控加工
15.3.4 传输过程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作为工程训练的指导教材,适应了现代工程训练的要求,贯彻“增新删旧”的原则,内容主要体现工业生产的总体性、经济性、先进性,各章都增加了有关工程训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三新”的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以体现实践训练为主导,增加了实测,并适当拓宽了知识面,让读者在工程训练中能了解更多的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尽量使读者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本书可配合进行多媒体教学。
本书共分15章,主要介绍了工程生产概论、工程材料、铸造、压力加工、焊接、车削加工、钳工、钻削与镗削加工、刨削与铣削加工、磨削加工、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种加工、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CAD/CAM等内容,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本书由周继烈、姚建华负责编写,由浙江大学王家平教授担任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及其分工如下:第1章,浙江大学周继烈;第2章,浙江工业大学郑晓华、浙江大学周继烈;第3章,浙江大学陈培里;第4章,中国计量学院王晓林;第5章,浙江工业大学陈莉;第6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小平、浙江大学徐建中;第7章,浙江大学徐志农;第8章,浙江大学倪益华;第9章,宁波大学林庆兰、任继国;第10章,浙江工业大学蔡戈坚;第12章,浙江大学倪益华、浙江工业大学游红武、浙江大学陈琪;第11、13、14章,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第15章,浙江大学周继烈、姜琳、王平芳。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射线检验主要用于检验焊缝内部的裂缝、未焊透、气孔、夹渣等缺陷。
②超声波探伤。超声波在金属及其他均匀介质传播中,由于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产生反射,因此可用于内部缺陷的检验。探伤时,超声波通过探测表面的耦合剂传入工件,若遇到缺陷和工件的底部就反射回探头。在荧屏上,正常时只反映出表面的发射波和底面的底波,当焊件内部有缺陷时,在荧光屏上的两个波形之间,就会出现缺陷的反射波,根据该反射波的特征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
超声波可以检验任何焊件材料、任何部位的缺陷,并且能较灵敏地发现缺陷位置,但对缺陷的性质、形状和大小较难确定。所以超声波探伤常与射线检验配合使用。
⑨磁力检验。磁力检验是利用磁场磁化铁磁金属零件所产生的漏磁来发现缺陷的。按测量漏磁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磁粉法、磁感应法和磁性记录法,其中以磁粉法应用最广。
④渗透检验。渗透检验是利用某些液体的渗透性等物理特性来发现和显示缺陷的。包括着色检验和荧光探伤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