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页码:3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1115742X/9787811157420 ·条形码:9787811157420 ·版本:第1版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 |
 |
|
 |
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页码:3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1115742X/9787811157420
·条形码:97878111574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李银河文集
内容简介 《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是作者从未出版过的新作,是一份翔实生动的调查研究报告,也是李银河教授关于农村家庭权力关系的最新研究作品。该项调查始于2006年秋,2007年夏结束,成书于2008年,2009年补充整理后,首次出版面世。
《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以描述性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河北省一个普通农村——后村的家庭结构、性别权力关系等情况,针对女性的不同社会角色——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她们在上学、就业、婚嫁、抚育后代、家务劳动、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等方面与男人的权力差异,从而得出当代农村家庭权力关系,男女仍然是不平等的,但这种不平等正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缩小。
《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的主要特色是,当前社会学界对农村家庭权力关系变迁研究较少,而这个问题相当重要。研究的难点在于中国地域广阔,难以通过抽样或非抽样方式获取最全面、客观的材料。本研究以描述性研究方法为主,回避了这一问题。本调查内容详细、充实,是一本“有趣”的社会学研究作品,是对农村权力关系的生动记录。
作者简介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最富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妇女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性别研究、性社会学。她的许多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性作用。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编辑推荐 《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许多当代中国人已经感觉不到性别问题的存在,有的人甚至已经在抱怨我们这个社会变得“阴盛阳衰”了。事情果真是这样吗?
新闻告诉我们,溺女婴、拐卖妇女、卖老婆及较高的女性自杀率仍在继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当代中国发现的男女不平等有多严重?
于是,有了这个调查,有了这本书。
目录 序言
第1章 村庄概况与调查方法
第2章 作为女儿
1.父母的喜爱
2.营养
3.教育
4.医疗
5.社会劳动
6.家务劳动
7.收入归属
8.继承权
第3章 作为妻子和母亲
1.相亲和恋爱
2.结婚
3.婚后居处与招赘婚
4.亲子关系与婆媳关系
5.与娘家的联系
6.性(上)
7.性(下)
8.生育
9.家庭地位
10.外遇与离婚
11.家庭暴力
12.丧偶与改嫁
第4章 作为劳动者
1.活计
2.收入
3.家务劳动分工
4.入党当干部
第5章 自我评价与观念
1.自我排斥
2.自杀问题
3.男女平等的感觉
第6章 性别不平等的起源理论
1.米切尔的四因论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论
3.弗雷泽的后现代性别理论
4.威蒂格的社会建构论
5.卢宾的性/性别制度分析
6.分析与结论
参考文献
……
序言 这是一个关于当代农村性别权力关系的研究。
许多当代中国人已经感觉不到性别问题的存在,有的人甚至已经在抱怨我们这个社会变得“阴盛阳衰”了。事情果真是这样吗?中国不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了吗?妇女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她们真的已经在一切方面与男人平等了吗?如果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它在农村是怎样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本项研究想了解的问题。
我发现,有许多搞妇女研究的人都是抱着这样一种疑问投入研究的。一位外籍社会学者在她的研究报告中也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新闻告诉我们,溺女婴、拐卖妇女、卖老婆及较高的女性自杀率仍在继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当代中国发现的男女不平等有多严重?中国共产主义的计划发展体制究竟能改善多少妇女的生活?在其他制度业已失败的领域它取得成功了吗?”她们的疑问引起我的共鸣,她们调查的艰苦引起我的同情:她们万里迢迢跑到中国一个偏僻的小村子,两眼一摸黑,有时不得不由县乡干部带领去做田野调查,而由于有干部在场,村民不得不在一些敏感问题(如计划生育)上说假话。这样的困境和这样的执着大大刺激了我的研究冲动:我们作为半个“圈内人”。
文摘 第2章作为女儿
农村女性在孩提时代的生活究竟与男孩有哪些不同?她们作为女儿是否得到与男孩一样的疼爱?在父母心目中,女儿和儿子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一样?女儿能否得到和儿子一样的营养?在受教育的机会上有什么不同?在生病后得到充分治疗的机会上有无差异?在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方面有何不同?在家务劳动方面有何不同?在结婚前收入归属方面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在继承权问题上,儿子和女儿有什么不同?这是本章将讨论的主要内容。
1.父母的喜爱
在后村的妇女中,在从小是否得到父母喜爱这个问题上,答案可以被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明显的重男轻女,另一类则是男女平等的。其中,除了男权社会男尊女卑这个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之外,女孩受到轻视的原因还有细微差别;当然,女孩受到父母喜爱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调查发现,多数女性在童年是没有得到父母喜爱的,重男轻女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在后村的女人当中,很多人从一出生就不被父母看重、喜欢。有些女孩仅仅因为身体不好就有可能被随便地抛弃。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中,杀害和遗弃女婴曾经在不同的地方盛行。福建古田由于嫁女耗资巨大,“不得已,甫生女即溺之”;福清“溺女一事,最为此邑恶习”;进入晚清,“民间溺女之风日炽”;民国《花县志》记载,“溺女之风,前数十年颛有所闻”。虽然弃婴的习俗在北方农村已经不再是普遍的,甚至已经比较罕见,但是在社会的习俗和观念中,并不会对弃婴这种事情怀抱太深的负疚感,只会觉得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已。村里31岁的农妇深就有险些被扔掉的经历。她回忆道:
俺家封建,爷爷奶奶光想着要孙子。有了孙女,他们不帮着给看孩子。俺娘怀孕七个月时,坐生产队上新买的拖拉机去公社拉东西,农村土路不好走,一路颠簸,到家就把俺生了下来。农村早产的孩子很难养活,又是个闺女,家里人们说嘛(什么)也不要了。当时是秋后,天凉了,俺娘也说不要了。准备把俺扔出去。俺姥姥舍不得,她用破棉絮把俺包起来,揣到裤兜子里暖着。过了几个小时,俺才哭出声来。俺娘一心疼,就把俺抱过去了。俺姥姥活着的时候光说,俺的命是她捡回来的。
52岁的农妇华从小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男尊女卑的家庭,也有险些被抛弃的经历。问到父母是否喜欢她,她悲愤地说:不喜欢!我在家里是老二,上面一个哥,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俺一落生,俺爹就要把俺扔出去.说有一个小子了再养个丫头,吃十几年干饭,将来还是别人家的人。俺娘也不喜欢俺。小时候常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