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管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030254104/9787030254108 ·条形码:9787030254108 ·版本:第1版 ·装帧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职业生涯管理 |
 |
|
 |
职业生涯管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030254104/9787030254108
·条形码:97870302541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人力资源管理名家精品系列教材
·外文书名:Career management
内容简介 《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名家精品系列教材)》是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编写的教材。《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名家精品系列教材)》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同类优秀教材经验,结合中国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现实特点,融会编者在职业生涯管理领域教学与研究心得,精心编著而成。
编辑推荐 《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名家精品系列教材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职业生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的知识框架
第一篇 职业生涯:个人与组织的准备
第二章 个人职业生涯准备
第一节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二节 认识自我与环境
第三节 职业选择与目标确立
第四节 职业生涯策略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 组织职业生涯系统
第一节 组织职业生涯系统概述
第二节 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管理
第三节 职业生涯咨询管理
第四节 职业生涯开发的管理
第二篇 职业生涯周期管理:个人与组织的匹配
第四章 职业生涯周期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工作一家庭一自我的平衡
第三节 个人与组织的匹配
第五章 职业生涯早期个人与组织的匹配
第一节 职业生涯早期个人与绍织匹配的焦点与任务
第二节 职业生涯早期个人的管理策略
第三节 职业生涯早期组织的管理策略
第六章 职业生涯中期个人与组织的匹配
第一节 职业生涯中期个人与组织匹配的焦点与任务
第二节 职业生涯中期个人的管理策略
第三节 职业生涯中期组织的管理策略
第七章 职业生涯后期个人与组织的匹配
第一节 职业生涯后期个人和组织匹配的焦点与任务
第二节 职业生涯后期个人的管理策略
第三节 职业生涯后期组织的管理策略
第三篇 职业生涯动态管理:个人与组织的挑战
第八章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面对的挑战
第一节 来自宏观环境的挑战
第二节 来自组织的挑战
第三节 来自个人自身的挑战
第四节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对策
第九章 组织职业生涯系统面对的挑战
第一节 来自宏观环境的挑战
第二节 来自组织自身的挑战
第三节 来自雇员的挑战
第四节 组织职业生涯系统的对策
参考文献
……
序言 现代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某一个或一组社会组织中度过的,职业生涯常常是一个人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人生组成部分;现代组织越来越将人力资源当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职业生涯开发日益成为组织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职业生涯管理是个人寻求职业成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职业生涯管理也是组织引导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途径。成功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是通过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个人和组织之间双赢的有效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组织变革与调整日益频繁,员工发展需求呈现多元化,而职业生涯管理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组织与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的以沿组织内职业阶梯向上发展或在内部职能间移动为典型特征的雇员职业生涯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个人职业生涯经历的丰富化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实践的多样化成为当前的主流。近几年来,职业韧性、职业烙印、职业倦怠、职业停滞,以及无边界职业生涯和易变性职业生涯等问题逐渐成为国外职业生涯领域研究者和应用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我国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在组织中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许多人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尚未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也忽略职业生涯管理在吸引和保留核心员工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内职场开始越来越多地谈到职业生涯规划,许多高校也开始开设职业生涯管理课程。但相对而言,关注个人发展层面的职业生涯辅导的教材为多,侧重组织层面的职业生涯管理的教材较少,而追踪近年来个人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从两者相互作用的角度编写的职业生涯管理的教材就更少。我们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经验,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大量素材,编写了这本《职业生涯管理》教材。
文摘 插图:

第一篇 职业生涯:个人与组织的准备
第二章 个人职业生涯准备
第二节认识自我与环境
一、个体差异与职业生涯规划
个体差异主要是指个人心理过程特征的差异,表现为能力、兴趣、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等不同。从个体差异与职业活动的关系来看,每种心理过程特征都有其相应的作用,但其对职业活动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是不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种种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深入了解和尽可能准确地识别个体的特征,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前提。
兴趣和能力通常是决定职业生涯成功和工作满意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也是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决策过程中所应着重考虑的因素。而气质、性格和动机等因素,对职业活动也有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决策,既要考虑多方面的个人差异,同时将它们作为决策依据时,也应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当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时候。
(一)能力与个人职业生涯的关系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直接影响是指能力与特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往往直接影响写作、分析、完成某项任务等等;而动机、情绪稳定性等,虽然也影响活动的效率,但其作用是间接的。一般来说,能力与个人职业生涯适应性(职业成功)有如下关系:
1.不同职业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能力
职业能力倾向(occupational aptitude),也称职业性向。主要是指与个体成功地从事某种工作有关的能力因素,是一些对于不同职业的成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贡献的心理因素。认识个人的职业能力倾向是预测其职业生涯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例如,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就需要有非常好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而从事清洁工作则不需要较高的上述能力。从事音乐演奏需要较高的音乐记忆、音乐理解能力,需要较高的手指灵巧性等;而对逻辑思维、数学能力等要求则较低。装配流水线上的工人,主要需要较好的手工、手指灵巧性,需要中等的肌肉耐力等;而港口装卸工则需要较高的肌肉耐力、中等的手工灵巧性、较低的数学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