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0-04-26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561441817 ·条形码:97875614418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去商家看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去商家看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561441817
·条形码:97875614418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类、经济类、文化和社会类。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程的过程中作出我们的贡献,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经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民政厅审核于2007年7月批准成立。本研究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四川省一级学术团体。其主要成员有四川省各高等院校、社科院等教学科研单位。
2007年10月正值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于2007年12月14日在四川大学召开了“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通过提交论文、主题报告等多种形式,与会专家、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研讨交流,提出了许多观点独到、立意新颖的见解和看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收录了此次研讨会上的经典论文。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哲学思考(代序)
政治类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若干战略性思考
论毛泽东思想的长期指导意义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次伟大飞跃
现代化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试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及影响
毛泽东、邓小平国情理论之比较
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释学反思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途径探析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涵的制度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初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高校党委的执政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
试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论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启示
中国共产党关于尊重党内不同意见与保障党员权利的探索历程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加强组织纪律建设上的先进性探析

经济类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
建设主体功能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从城乡一体化看农村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经济学视角解析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文化和社会类
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措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立论依据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道路
和谐社会:对传统和谐思想的借鉴与超越
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分析与实践探索——以成都市和谐社区建设为例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现代性建构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论纲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诠释学解读:论“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真理何以可能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探析
高校要把自主创新战略落到实处
中国应对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源流的历史考察
和谐文化载体研究初探
试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以及保障
试析我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有效路径
哲学视野下的医院营销观念演变——兼论中国化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的发展趋势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变化
试论邓小平同志高等教育和谐思想
后记
……
序言 近几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研究,引起学界广泛重视,并相继出版了许多很有分量的科研论著,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它涉及理论、历史和现实等诸多领域,遍布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甚至可以说,它涵盖了党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就需要选择适当的视角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容易引起歧义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学界对这一课题中许多问题的看法并非完全一致,这就需要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学术交流和争鸣达成共识。鉴于上述考虑,我拟从哲学角度就本课题谈几点粗浅看法。具体说来,拟着重阐明下列几个基本观点: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应理解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研究解决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谈论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首要前提,是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普遍性。其二,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根本问题和核心内容,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因此,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一根本问题来展开,从对这一根本问题和核心内容的回答和解决中求得结论。其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应着力论述和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与此同时,还应阐明和揭示两大理论成果问、特别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其四,创造性地学哲学、用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显著特点和优良传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大力倡导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对提高干部素质和增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有重要意义。因论文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兼之时间匆促,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文中错谬之处定当不少,恳请学界同仁惠予批评指正。
文摘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应用,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胜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显著特点和优良传统。
(一)毛泽东同志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地应用于党对实际工作指导的光辉典范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早的和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地应用于党对实际工作指导的光辉典范。正是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创造性地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遂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点和优良传统,由此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我看来,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贡献,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其中既包括他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某些含义深邃的词语和思想,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原则,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也包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去研究和总结中国思想史上长期争论的某些重大哲学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或传统哲学作出科学分析。
第二,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具体化为我们党指导实际工作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在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党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认识路线;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党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不仅提出了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而且在党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把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党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形成了一整套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后记 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程的过程中作出我们的贡献,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经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民政厅审核于2007年7月批准成立。本研究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四川省一级学术团体。其主要成员有四川省各高等院校、社科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研究会现有名誉会长2人、名誉副会长1人。会长1人、副会长11人、理事29人,单位会员20家,个人会员180余人。
2007年10月正值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于2007年12月14日在四川大学召开了“四川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通过提交论文、主题报告等多种形式,与会专家、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研讨交流,提出了许多观点独到、立意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0余篇,经过认真筛选出51篇文章编撰成书。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开新的过程,因此,本书的研究难免有疏漏和不成熟之处,我们恳切期望各位同仁及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