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心理.自助.行为)

2010-04-2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16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208078009 ·条形码:97872080780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心理.自助.行为) 去商家看看
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心理.自助.行为) 去商家看看

 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心理.自助.行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16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208078009
·条形码:97872080780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心理·自助·行为

内容简介 《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是《心理自助行为》系列之一的《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消极情感与惊慌心理状态、惊慌心理行为发生的原理、惊慌心理状态早知道心理测试、害怕和爱哭闹的孩子一起外出、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等内容。
作者简介 铃木太织,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医学博士(圣·托马斯大学)。倡导各种能力资质开发(AQ)第一人。他具有独特的实践思想,在心理学会爱称他为“丈织博士”。曾活跃于东京大学相扑协会,潜心研究“心技体”问题。由于突然患上癌症,身心曾一度崩溃而陷入抑郁状态。在患病期间,他一直坚持用心理治疗,收效甚大,很快恢复了健康。现在,他在父母学心理咨询协会、商务关系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咨询艺术和商务艺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主要著作:《丈织博士婴儿心理学——父母学》(第三文明社)、《推销的成功法则》(PHP研究所)、《痴情男薄情女》(中经出版)等多部。
陈俊英,北京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毕业、日本信州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毕业。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领域:日本语言、日本社会文化、比较教育学、日军侵华历史遗留问题。曾任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地方政府国际文化交流员;日本信浓每日新闻报社记者;河北省农村教育与国际交流研究中心顾问、河北省保定市政协委员等。现任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日语系主任,兼任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广东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理事等。主要译著有《全球化时代的教养与学力》(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生自学法》(上海人民出版社)、《幼儿的心理与教育》(河北教育出版社)、《教与学的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战后日本遗族透析》(学苑出版社)等十几部。
编辑推荐 《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心理·自助·行为
目录
序言 惊慌心理状态肯定能够克服
第一章 消极情感的由来
第一节 消极情感与惊慌心理状态
一、惊慌心理状态引发心理异常
二、“诞生”是产生惊慌心理状态的根源
三、情感的基础是“好”与“恶”
第二节 8种消极情感
一、与生俱来的消极情感
二、对未来的预测与消极情感

第二章 惊慌心理行为发生的原理
第一节 惊慌心理状态的反应类型
一、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心理学
二、条件反射产生的“自我防卫行为”
三、5种消极情感及其反应类型
四、惊慌心理状态征候群
第二节 惊慌心理行为的消极效果
一、惊慌心理反应倾向
二、惊慌心理行为的类型
第三节 惊慌心理状态早知道心理测试
一、消极情感和消极反应
二、惊慌心理状态心理测试Ⅰ——消极情感测试
三、惊慌心理状态心理测试Ⅱ——消极反应测试
四、惊慌心理行为测试

第三章 克服惊慌心理状态的关键——“稳定”、“平静”情绪
第一节 J-calm法则
一、正视现实,避免情绪化判断(-公正)
二、说明缘由(c-明确)
三、发现共同点(a同调)
四、打消无限这种错觉(-限度)
五、分散责任(m-大多数)
第二节 情绪“稳定”、“平静”的积极效果
一、〔攻击→积极性〕感知未知世界的乐趣
二、〔恳求→主体性〕积极向上
三、〔无谋→挑战〕为实现目标竭尽全力
四、〔停滞→信念〕充满战无不胜的精神
五、〔从众→适应〕具备项目负责人的素养
六、〔不安→踏实〕坚信有人来相助
七、〔恐怖→平稳〕具备自控能力
八、〔威胁→冷静〕是非分明
九、〔焦躁→客观性〕客观判断
十、〔强迫→自发性〕自我发号施令
十一、〔紧张→自主性〕率先垂范
十二、〔兴奋过度→沉着〕思路清晰
十三、〔欢喜过度→愉快〕关系融洽
十四、〔最好→最最好〕永思进取

第四章 克服惊慌心理状态经验谈
第一节 突如其来的癌症晚期通知
一、惊慌心理症状
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
三、原因分析
第二节 害怕和爱哭闹的孩子一起外出
一、惊慌心理症状
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
三、原因分析
第三节 裁员风波的打击
一、惊慌心理症状
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
三、原因分析
第四节 秘密是力量的源泉
一、惊慌心理症状
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
三、原因分析
第五节 彩票中奖后足不出户
一、惊慌心理症状
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
三、原因分析
第六节 在电车里遭遇大地震
一、惊慌心理症状
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
三、原因分析
第七节 大雪拦路
第八节 防震抗震
一、有备无患
二、条件反射训练法

第五章 他人惊慌心理状态的救助
第一节 代人致辞的紧张
一、症状
二、救助方法
第二节 被困电梯上
一、症状
二、救助方法
第三节 机器操作的失误
一、症状
二、救助方法
第四节 商品甩卖风波
一、症状
二、救助方法
第五节 电车停运的哗然
一、症状
二、救助方法
第六节 球迷们的过度兴奋
一、症状
二、救助方法
第七节 高楼起火
一、症状
二、救助方法

第六章 惊慌心理状态的深层-心理与行为解读
第一节 心理分析
一、几何学式的心理反应
二、心理与意识
三、厌“动”好“静”的心理
四、心理的消极反应要素
五、意识的积极反应要素
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七、自我表现与心理
第二节 心理与行为
一、意识与行为
二、5种行为类型
结束语
……
序言 这是一件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的事情。
我曾想,在工作上做出重大选择之前一定要保证身体健康。当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充满自信的我,非常希望拿到“身体健康,未见异常”这样一张健康诊断证明书。
没过多久,我就做了一次全面而彻底的体检。检查的结果不出所料,脑电波、血管、血液都正常。可是,总觉得出示体检结果报告书的那位医生的表情有点儿不自然。
医生告诉我说:“肾脏上像是有个肿物。”
“肿物?!”顿时,我感到脑海里一片空白。
后来才知道,当时医生这句话是事实,是相当严峻的事实,我的病情已经到了“进行性恶性肿瘤第四期”,即所谓的癌症晚期。据说“能否立即手术治疗尚不好确定!生命大概还剩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文摘 第一章 消极情感的由来
第一节 消极情感与惊慌心理状态
一、惊慌心理状态引发心理异常
所谓惊慌心理状态,是指感性认识先于理性认识的一种不能自控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指心理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直接支配行为的一种状态。人在惊慌心理状态下,流露真实情感的时间要比平时长出几倍。如果只是瞬间情绪失控,就不能说成是陷入了惊慌心理状态。
根据情况不同,有人的惊慌心理状态会持续长达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当然,惊慌心理状态下的行为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形态各异。
如果对惊慌心理状态放任不管的话,最终将会导致心理异常的结果。
例如,变得过分敏感,哪怕只是很小的响声也会吓一大跳,精神上总是不得放松。可能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在某些时间段里看一些刺激性的电影、书还可以,但是在睡觉之前,就是平时认为愉悦的钟声也会感到它异常刺耳,根本不能入睡。其实,这也是一种轻度心理异常症状。
我们不能因为只是一点儿轻微的惊慌心理状态,或者是很多人一起发生的惊慌心理状态,就忽视惊慌心理状态问题。例如,前面所说的因为钟声的影响而不能入睡的例子,如果几十天都持续那种状况的话,大概就非同小可了吧。虽说陷入惊慌心理状态的人很多,但是落到您个人的头上时,就是一个俨然的事实,就不可能不受到消极影响。换一种说法就是,当您自己陷入惊慌心理状态时,世界上有多少人患有这种症状的规模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不管有多少人,每个人自己承受的消极影响也都是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要尽快从惊慌心理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尽早使情绪稳定下来。
可能会有人认为,既然有那么多人都处于惊慌心理状态,就是自己一个人冷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绝非如此。可以说,不管是为了自身的心理尽快稳定下来也好,还是为了克服大范围的惊慌心理状态也好,您自己尽快摆脱惊慌心理状态都是有很大价值的。
为了把自己和周围的人从惊慌心理状态中解救出来,希望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有关惊慌心理状态的原理和知识。
二、“诞生”是产生惊慌心理状态的根源
在没有掌握任何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面对某一事物总是会从“否定性评价”的角度做出判断:
“这个真的会有效果么?”
“这会不会是谁的圈套呢?”
“是不是背后有什么阴谋呢?”
“我可不能就那么轻易地上当受骗!”
“关于那件事情,自己真的没问题吗?”
如此思考问题决非慎重起见,而是由来于人的诞生之际。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