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54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561441602 ·条形码:97875614416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 |
 |
|
 |
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54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561441602
·条形码:97875614416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以纵观六个世纪的历史眼光,从赣、鄂、湘、川、渝广大地域的视角来研究“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发源地——湖北麻城孝感乡。《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从麻城的方志、姓氏、谱牒和地名中获取基础资料和人文信息,并提出“麻城孝感乡明清两季的移民发源地双倍的历史效应”这一论点。《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既能为川渝广大移民后裔提供寻根指南,也能为海内外的人文专家学者、科研单位、高等学府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适宜大型图书馆收藏。
作者简介 孙晓芬,作家、学者,先后任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副编审、编审、省志总编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顾问。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其专著多次获奖。三部区域移民专著更是远销海内外:《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是国内首部“湖广填四川”专著;《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是首部全面研究四川客家人的专著;《明清的江西湖广人与四川》是在国内最早提出湖广“麻城孝感现象”、“祖籍记忆的人文地理概念”论点的专著。
编辑推荐 《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是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代序
序二
第一篇概述概况
概述麻城
麻城移民概况
第二篇麻城姓氏与100大姓分布
麻城“百家姓”
麻城100大姓氏地域人口分布
第三篇望族与谱牒
麻城九大望族
麻城家谱提要
李氏
刘氏
王氏
张氏
周氏
陈氏
胡氏
夏氏
黄氏
丁氏
程氏
罗氏
熊氏
杨氏
吴氏
彭氏
汪氏
郑氏
何氏
余氏
徐氏
曾氏
江氏
朱氏
邹氏
陶氏
蔡氏
袁氏
戴氏
萧氏
鲍氏
冯氏
林氏
董氏
詹氏
曹氏
唐氏
梅氏
郭氏
赵氏
万氏
高氏
邓氏
叶氏
傅氏
尹氏
喻氏
金氏
雷氏
方氏
毛氏
龚氏
谢氏
项氏
卢氏
田氏
鲁氏
成氏
涂氏
严氏
邱氏
沈氏
商氏
姜氏
洪氏
甘氏
宋氏
粱氏
范氏
易氏
颜氏
凌氏
屈氏
潘氏
毕氏
库氏
孙氏
阁氏
任氏
祝氏
阮氏
马氏
饶氏
童氏
段氏
姚氏
石氏
俞氏
欧阳氏
廖氏
苏氏
闵氏
管氏
施氏
史氏
荣氏
聂氏
钟氏
伍氏
韩氏
郝氏
许氏
游氏
魏氏
杜氏
吕氏
盛氏
章氏
晏氏
汤氏
明氏
薛氏
侯氏
柯氏
骆氏
蒋氏
谌氏
殷氏
尉氏
钱氏
柳氏
仲氏
包氏
靖氏
第四篇麻城孝感乡之谜与祖籍记忆
麻城孝感乡明清两季的移民发源地双倍的历史效应之谜
关于湖广麻城孝感乡祖籍记忆的人文地理概念
邓垦(邓先修)的祖籍记忆——湖广“麻城孝感乡现象”
220部家谱印证湖广“麻城孝感现象”
川北宣汉县明代移民的湖广“麻城孝感现象”
麻城孝感乡移民始发地与麻城古今地名
第五篇寻根纪事乡情楹联诗文选
现代寻根纪事乡情楹联诗文
一位移民后裔给麻城市志办的信
寻根问祖访麻城
神圣的“麻城县孝感乡”——移民后代的寻根心结
族谱:寻根密码
也说“麻城府孝感乡”的一段乡情
刻骨铭心的乡亲情意
落籍泸县衍播川黔历六百载的麻城移民(金钩支)溯源楹联
千里寻根访麻城
神往已久故里游
清代寻根文选
一堆老约地契、两场官司诉讼呈稿中的祖先记忆
清朝四川安岳县进士周元卫回麻城祭祖记
附录
麻城市志办收藏家谱登记袁
麻城市志办收藏外地家谱登记表
后记
……
序言 《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以综观六个世纪的历史眼光,从赣、鄂、湘、川广大地域的视角,来贯穿研究一个地名虽小但却影响很大很深远的移民发源地、中转地——麻城孝感乡。
从长江中游向长江上游的大移民看两湖的轴心历史地位
民间谚语“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流传了数百年,这个民间谚语十分生动地概括了元末明初、明末清前期的战乱、朝代更替和新王朝休养生息的移民垦殖运动。这是长江流域内的大迁徙,是长江中游的百姓向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域的大迁徙,在跨越元末、明、清的主要流向的大移民中,湖北、湖南地域是大移民的轴心,湖北、湖南地域既是江西等十余个省移民的接收地,又是向四川移民的主要输出地。两湖在中国移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江西填湖广”影响深远
“居楚之家,多豫章(江西)籍”。在元末明初,长江中下游的江、浙、皖、赣等十多个省区的百姓向湖广省(今湖北、湖南和广西的一部分)移民,江、浙、皖、赣占移民总数的90%,而在这90%的移民中,来自江西的移民又占了90%。如今,两湖的移民后裔中,江西籍占了60%~70%,所以元末明初的移民以江西籍为代表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江西填湖广”解决了明以前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使两湖平原、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江汉——洞庭平原、鄂东沿江河及浅丘地的垦殖发展成为“粮产区”,“湖广熟,天下足”,正是鄂东、江汉——洞庭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的生动写照。两湖经济得以长足发展。
文摘 插图:

熊家在江西是第一大姓。元朝末年,易甫、仁甫兄弟五人自南昌铁树观避兵来麻城,易甫居县城西畈橙子林,仁甫居县东六十里梨树山(龟山尾部)。仁甫长子式祖入赘县北金刚台寨主朱家为婿,住水田界河,生子伯明,首先雄于北乡。据《熊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熊伯明“捐粟十余万石助赈,朱元璋钦赐光禄正卿衔,赠三楚世家匾额,建立牌楼”。伯明娶五妻,生四子十二孙。长子熊椿荫授国子监教授;次子熊林务员橋,官江陵司铎;三子熊植移居县城西畈。伯明的十二个孙子中,景泰年间有三人接连中举。成化以后,北乡熊氏在明朝科举中式者又有十余人。其曾孙熊缜,曾任成都知县,有贤声,升任邛州知府。
熊家步人科举者始于仁甫次子熊绍祖。他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中举,是麻城开科第二人,任沔池教谕,后晋升知县。中进士者始自易甫七世孙熊经。他考中成化甲午科((1474年)乡试第九名,登戊戌(1478年)进士,官无锡令,擢陕西陇州知州,诰封奉政大夫。熊经长子熊夔,中弘治辛酉科(1501年)举人,任四川保宁府节推。夔之孙应谓也考中举人,任四川峨眉县左堂。应谓之孙所师,中万历丁酉科(1597年)举人,授知县。仁甫八世瑞征中天启辛酉科((1621年)武魁。熊氏数支皆以耕读为业,富于牛田。据明代嘉靖年间易甫九世孙熊吉记述:仁卿公一支,有市基一所,在狮子口,甚巨,望城之族最盛。易甫公亦有市宅一区,在旧仪门前。橙林之田东起蚂蟥堰绕而北抵锅儿挡,而南至石桥,有庄在七里岗。橙林之宅前廊后庑,围绕花竹,谓之“花儿熊家”。历代熊氏对麻城最有贡献者当推易甫九世孙熊吉。熊吉自青年时代起,遍阅史籍,普询民间,历四十余年,首创《麻城志略》,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十四世熊调鼎,清乾隆年间掌教县学万松书院13年,学富五车,留下了数十万言的教育学著作,今尚有《文石答问》一书存于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