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复杂性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3094199/9787303094196 ·条形码:978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全球复杂性 |
 |
|
 |
全球复杂性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303094199/9787303094196
·条形码:97873030941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时空社会学译丛
·外文书名:Global Complexity
内容简介 《全球复杂性》讲述了:全球化的社会科学把全球系统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实,然后,又向人们展示各位置、地区、国家、环境和文化,如何在全能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驱动下以线性的方式相互转化。从而,全球化渐渐地被人们视为一种新的“结构”(structure),它涵盖了本地、各个地方以及国家等非常广阔的领域,它甚至还拥有自己新的“代理人”(agent),这些新的“代理人”充分利用标准的社会科学所享有的崇高声望来扭曲全球化过程。但是,复杂性科学却认为,全球系统实质上是多样化的、历时性的和不连续的,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很有必要对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突现现象进行一番深入的考察,这种全球涌现既不明显地呈现出有序化和趋向于平衡态,也没有呈现出要处于一种永恒无序化状态的趋势。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看,全球化既不是万能的,也不屈从于社会的控制。的确,全球化不是一种权力中心的单一化,而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奇的复杂系统,也可称之为极端复杂的动态系统。正如伊利亚·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所作的非常形象化的比喻,在全球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如果把无序比作海洋,那么,有序就是广阔海洋中星罗棋布的小岛屿,因而,不存在趋向于平衡态的可能性。
编辑推荐 《全球复杂性》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与全球化
从全球化开始
结构的全球化概念
作为流动与移动的全球化概念
作为意识形态的全球化
作为表演(performance)的全球化
全球复杂性
网络化社会
复杂性的挑战
小结
第二章 复杂性转向
引言
时间和空间
涌现性
吸引子
复杂系统
小结
第三章 “全球”分析的限度
引言
地方、网络和流动
全球的地方、网络和流动
小结
第四章 网络与流动
隐喻
网络
全球化网络
全球流动
旅行中的人们
因特网
信息
世界货币
全球化品牌或者标识
汽车
环境危机与健康危机
世界海洋
社会运动
小结
第五章 全球涌现
涌现效应与“地方”
奇异吸引子
全球涌现
小结
第六章 社会有序化与权力
社会秩序与全球复杂性
权力与复杂性
丑闻的复杂性
小结
第七章 全球复杂性
复杂性与社会理论
机器
帝国与大众
世界主义
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序言 用一整套丛书来介绍“时空社会学”,无论是对广大读者还是对社会学、社会理论等专业领域的学者来说,都似乎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其学术和社会意义是需要予以说明的。
的确,尽管历史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经常会涉及时代(时期)、区域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但是,把时间和空间看作社会学的主题,甚至把“时空社会学”看作当代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一种重要的理论研究方法,这在中外社会学界和社会理论领域还是需要加以论证的。
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等著作中强烈批评西方社会理论对时空问题的忽视。他认为,大多数社会分析学者仅仅将时间和空间看作行动的环境,并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把时间看作一种可以测量的钟表时间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只不过是近代西方文化特有的产物。在他看来,社会系统的时空构成恰恰是社会理论的核心。社会科学家只有围绕社会系统在时空延伸方面的构成方式才能建构合理的社会思想,才能理解和把握社会学从一开始就致力研究的社会“秩序问题”。
美国当代社会理论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分析和批评19世纪社会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时更以嘲讽的口吻说,在社会科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方法论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就是在分析过程中删除了时空概念。他认为,在以往的社会理论中,时空被看作一种自然的常态、一种外生变量,而并非连续性的社会创造。然而,事实上,“时空”不仅是纯内生变量而且还是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的关键所在。
文摘 第一章 “社会”与全球化
从全球化开始
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非凡的时代里。在这个时代,惯常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巨变。类似的情况在一个世纪之前或更早的时候也发生过,当时,时空维度正经历着相似的重构过程。新的技术和组织创新使人们能够进行长距离的通信和旅行,从而把时间给“压缩”了。这些于一个世纪之前改变了人类时空观念的重大创新,包括电报、电话、蒸汽船旅行、自行车、各种各样的汽车、摩天大楼、飞行器、生产规模庞大的各类工厂、X射线仪器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等。这些技术创新和社会组织创新共同作用,戏剧性地重组和压缩了人和地域之间的时空维度。
今天,非常雷同的变化似乎正在发生。整个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发展速度比任何先前技术的发展速度都要快得多,全球因特网用户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突破10亿大关。全世界每天要处理的货币交易额高达1.4万亿美元,是当日世界贸易总量的60倍以上。人们的“移动”通信正处于转型时期,现在,移动电话在世界上的使用远比传统的有线电话更为普遍。目前,全世界每年有7亿人次进行国际旅行,有人预测这个数字很快就会超过10亿人次。微软的广告词说得更为直截了当:“今天你打算去哪里?”的确,确实有许多途径可以到达“那里”。
后记 自本书初译至最后定稿期间,在“全球屏幕”上目睹了许许多多惊魂动魄的全球社会中的全球事件,从2008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受干扰事件到处于流动之中的“威力无比的”媒体权力,再到时时刻刻处于被滥用危险之中的人类的“情绪结构”以及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涌现性暴发及其随后对全球经济的疯狂破坏,等等。所有这些不可预见的事件的发生,既是全球复杂性的“表演”,同时也是全球复杂性的进一步深化。很多中国人也许会问:这么多复杂的全球事件,为什么会在各种时空之中突然之间涌现出来呢?或许,复杂性理论会提供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并增强我们对初露端倪的全球社会的阅读能力。诚然,复杂性理论,特别是其在社会学或广义的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复杂性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词语,而不是给出解决办法的词语;但是,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复杂性思想关系到使用一种能够与现实商谈、对话和谈判的思想方法。简言之,作为一种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出现并逐渐发展壮大的崭新的社会理论,社会科学中的复杂性理论是切合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叙事形式。进入21世纪,一些新的议题不断涌入国内学者的眼界,特别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思考的视野不断得到拓展;而社会科学中的复杂性理论研究将为这种趋向注入新鲜的活力。美国著名的批判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曾经说过,人们想了解的是社会与历史的真相,然而他们往往发现通过当代文学不足以求得真相。他们渴望事实,找寻其中的意义,他们想得到可信的“人画面”,在其中,他们能逐步理解自己。他们还想获得能使他们作出取向的价值和恰当的感知方式、情绪类型和描述动机的词汇。显然,社会科学中的复杂性理论正好能够为那些渴望得到关于当下社会与历史真相的可信的“大画面”的人们提供这样的词汇或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