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创新的方法

2010-04-25 
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页码:29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1706803/9787801706805 ·条形码:978780170680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创新的方法 去商家看看
创新的方法 去商家看看

 创新的方法


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页码:29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1706803/9787801706805
·条形码:97878017068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创新的方法》特色: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古今并重;50多个中国古代科技成功案例,说明创新方法无处不在,人人能学;600多个现代应用举例,诠释萃智精妙之处和创新方法的实践与传承;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开拓工具,普通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的动力和源泉。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的突破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这已为世界科技史所证明。据统计,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大约有60%~70%的奖项是因科学观念和思路、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而取得的。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对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掌握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科学性和先导性的意义。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通过长期研究分析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发明专利,发现了人类发明创新的原理和其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提出了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基本方法学:萃智(TRIZ)理论,这是全人类科学与智慧的结晶。在实践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领先的有充分证据表明,数千年前萃智的萌芽已经产生,我们的祖先早已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应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了无数在世界领先的发明创造,“无意中”实践了阿奇舒勒在数千年后才提出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在总结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落后的尽管我们的祖先无数次地实践了创新的方法,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中国人把创新的方法明确而系统地总结出来。直到20世纪40年代,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的肩上。在推广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有优势的萃智源于前苏联,兴于美欧。但是考察萃智的传播与发展,无论在美欧还是前苏联,都缺乏政府力量的介入,只限于部分领先企业和高校的自发应用。目前中国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已开始联手进行创新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政府的重视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机遇,让中国人再次引领世界创新的潮流。
作者简介 赵敏,现任PERA集团副总裁,亿维讯公司总经理,萃智(TRIZ)培训专家,高级工程师。曾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机械学硕士,曾在清华大学任教8年。现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曾经在SDRC、EDS、UGS等国际知名公司供职,历任技术、销售、市场、高层管理等多种职位。
25年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经验,对萃智(TRIZ)创新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软件(CAX)、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辅助创新(CAI)、知识管理(KM)与知识工程(KE)应用等企业信息化专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核心期刊、全国性媒体和国际会议上已经发表论文和相关文章40多篇。
胡钰,现任《科技日报》理论部主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曾获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文学硕士、法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处长。参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若干。出版专著5部、译著、合著若干,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曾获清华大学“朱自清语言文学奖”、“冯友兰基金学术论文奖”、“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优秀论文奖”、“北京市优秀报告奖”、“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等奖励。
媒体推荐 该书在构建中国本土的创新方法体系、推进萃智本土化方面做了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开拓工具,同时也是普通百姓提升生活质量的好帮手;不仅适用于技术创新,对管理创新也有借鉴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科技部部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徐冠华



作者长期从事在国际上推广的、先进的“萃智”(TRIZ)创新方法的发展研究,坚持做“萃智”在我国本土化工作。……全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作为企业职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有志于创新的读者群体学习创新方法的初级教材或科普读物。



——前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欧亚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 马俊如
编辑推荐 《创新的方法》作者赵敏,在实践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领先的,在总结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落后的,中推广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有优势的。
目录
作者序
前言 让创新又好又快
第1章 创新的概念
创新起源
关于创新的多种论述
与创新相关的概念
创新和创造的关系
创新贯穿于人类历史
创新是有规律的
第2章 创新的思维
思维的概述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性
创新思维的阶段
如何培养和拓展创新思维
常用创新思维
系统思维的多屏幕法
第3章 创新的原理
40个创新原理与古代、现代应用实例
学习创新原理的意义
第4章 创新的工具-如何解决技术矛盾
什么是技术矛盾
矛盾的规律性
利用创新工具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
利用矛盾矩阵解题实例
第5章 创新的工具-如何解决物理矛盾
什么是物理矛盾?
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
4个分离原理与40个创新原理的关系
第6章 创新的路标-最终理想解
解决创新问题的理想化和理想度
统理想化的设计
最终理想解(IFR)
寻求系统最终理想解实例
后记 中国科技创新历史与TIRZ萌芽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思考题参考答案
附录二 矛盾矩阵表
……
文摘 第1章 创新的概念
  一、创新起源
“创新”一词在汉语中早已有之,在《词源》中“创”字有疮、伤、损、惩的意思,其共同含义是“破坏”;而对“新”的解释是,“初次出现,与旧相对”。在新华字典中对“创新”的解释是“抛弃旧的、创立新的”,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且富于成效的见解与思维。综合起来,创新的意思应该是破旧立新、推陈出新、“首创新事物”。
近年来,“创新”一词广泛流行。但是,很多人所讲的“创新”的概念,已经不是创新原有的、最本质的含义。在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创新”一词源于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写的一本书——《经济发展理论》,在这本书中,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创新”的概念。
熊彼特被认为是技术变革经济学的创始人,他首先提出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他提出的创新是指采用发明的手段,并使发明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这个概念一直延续至今,并未发生过本质上的变化。在熊彼特的概念中,创新(Innovation)、技术创新(Technology Innovation),其实本是同一个概念。在国外,对于创新一词在概念上的外延比较少。在中国,创新的概念在最近几年有了比较大的外延,对其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了扩展。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承认,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众多企业关注的核心。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创新——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者赋予现有产品一种新的特性;
(2)工艺创新——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3)市场创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原料创新——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
(5)管理创新——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可见,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后来人们又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本义来看,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是从创新概念演化而来的,它们都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创新的多种论述
在国内外文献、书籍特别是在传媒中,创新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许多人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也有人把创新与研究开发和科学发现视为同义词。究竟创新是什么呢?许多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