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天塌下来的时候

2010-04-25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545204186 ·条形码:9787545204186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天塌下来的时候 去商家看看
天塌下来的时候 去商家看看

 天塌下来的时候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545204186
·条形码:978754520418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发现丛书

内容简介 《天塌下来的时候》内容简介:《新发现》是一本具有全新理念、适合新世纪读者的大众科学杂志,其母版为法国爱克西里奥出版集团@Sdence Vie。这是欧洲发行量及影响力最大的科学人文杂志。“新发现丛书”采撷《新发现》杂志的菁华.以与人类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科学话题作为主打内容,文笔清新活泼,一在前沿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激发读者的知性、灵感与想象力,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必要谈资。
编辑推荐 《天塌下来的时候》:应对全球变暖,人类最后的王牌是什么?
量子世界里的猫既生又死,如何走出这种疯狂?
互联网先天缺陷日益显露,是否需将一切推倒重来?
长生不老并非不可能,但是这样做的代价什么什么?
人类生存危机及其对策。
目录
当人类撼动地球
天塌下来的时候
愤怒的太阳!
窒息的海洋
当大海上升3米
四季:行将结束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近在眼前
达尔富尔开气候战之先河?
绿色能源之黑色档案
后石油时代
当人类撼动地球

谁动了我的荷尔蒙
转基因风暴
反式脂肪酸,藏在美味里的杀手
谁动了我们的荷尔蒙
消费毒物的下一代
互联网崩溃
SOS语言濒危
世纪抑郁
……
序言 2007年,我们推出了《新发现》丛书,全部内容采撷自《新发现》杂志的精华。丛书出版后,立即销售一空,后又不断加印,深受读者的好评。现在,我们又为丛书增添了新的成员,而这一次的选题更为集中,内容更具冲击力。
《偶然创造生命》从方方面面追踪生命从发生到进化的轨迹。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犹如大自然创造力谱写的神奇交响曲,谁是这首伟大乐曲的作者,哪里可以找到它的总谱,如何倾听那永恒不息的演奏?对于这一切,21世纪的生物学家正在向我们展示一幅幅令人震惊的图景。凭借日新月异的生物和计算技术,他们开始走近那创世的现场,追踪造化的轨迹。生命是否来自偶然?DNA结构来自太空?在动物的五彩斑纹和鲜花的美丽色彩中,隐藏着什么样的数学智慧?两性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人类是否共有一个祖先?记忆的本质是什么?数的概念从何而来?所有这些问题,部围绕着一个核心概念:进化。今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偶然创造生命》,也是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表达的纪念。
如果说《偶然创造生命》讲述的是创造的故事,《天塌下来的时候》就是对破坏的警示。自然哺育了神奇的生命,但是自然从来也没有停止挥舞毁灭的巨手。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也从来不乏自掘根基的行为。杞人之忧并非空穴来风,人类头上始终高悬着一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几百万光年外的宇宙线,到我们头顶上爆发的太阳,到那些常常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这些都曾经一次次插手地球上的惊世浩劫。除了自然灾难外,人类自身的活动也正在成为灾难的根源。
40多年前,著名科学家拉夫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盖亚假说”。盖哑是古希腊大地女神,万物的保护者。盖亚假说认为,生命体通过与周遭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保持环境,而且可以改善环境,使之更利于生命体的存在。可是另外有一些科学家,根据最新的发现声称,地球上的生命体并没有人地女神的特征。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个虚构的形象来描述地球上的生物圈,或许“美狄亚”会更加准确。“美狄亚”是战神伊阿宋的妻子,曾经因丈夫移情别恋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
生存,还是毁灭?地球是“盖亚”还是“美狄业”,是我们的保护神还是我们的毁灭者?我们的文明会夭折吗?会不会成为其他文明(如果他们存在的话)的笑柄?也许读完《偶然创造生命》和《天塌下来的时候》,你会对这看似截然对立,实则相辅相成的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往今来的哲人智者,其实有很多都是吃饱了饭没事在那里忧天忧地忧人,忧出一个悠久的文化。今天的科学家,继承了这个伟人的忧患意识的传统,忧生态,忧气候,忧地壳异动。如果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并且大放光芒,那一定是借了这忧患的福,沾了这忧患的光。
文摘 插图:




当太阳行将就木之时,将会变成“红巨星”。此时的天空将会变成一片炙热的红色。对地球来说,根本不可能逃离太阳的末日烈焰。除非……
天空已经完全变成一片耀眼夺目的火红巨幕。太阳,就有如一头赤红的巨兽,雄踞于整个天穹,并不时向四周释放出时速高达1万公里、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强风。太阳风的强度是如此之大,地球置身其中就仿佛怒涛中的一叶孤舟。这无比强劲的太阳风其实就是太阳物质解体的产物。经过120亿年的“燃情岁月”,太阳在几乎耗尽所有氢燃料之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的内核开始塌陷,而表层则在内核变化的作用下向外膨胀,变成令人窒息的红色巨球。耀眼俊美的“阿波罗”由此转变为天文学家所说的“红巨星”。我们现在所处的是70多亿年之后的世界。这次,地球所面临的威胁既不是庞大小行星的撞击,也不是仙女星系与银河系的“激情华尔兹”,而是曾经赋予我们希望的太阳的“死亡之吻”。
“我们”这一说法其实并不确切,更应该说是地球的剩余部分。这是因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早已从变成不毛之地的地球上消失了。随着太阳内部热核反应的不断加剧,太阳内核密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太阳的亮度也因此大幅上升。此时,地球表面温度超过100℃已有60亿年了。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蒸发殆尽,甚至连大气层也已逃逸到太空之中。现在,太阳在迎来漫长的最终死寂之前,将要释放出最后的辉煌。在短短数千万年之间,它的直径将急剧增大,以至足以吞噬所有太阳系的内侧行星。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和金星将成为末日烈焰的首批牺牲品。继水星和金星之后,距离太阳最近的就是地球了。那么我们的蓝色星球也会遭遇同样悲惨的命运吗?还是能侥幸躲过之前数十亿年间曾赋予其生命温暖的太阳火焰呢?
为了预知地球的未来,天文学家对宇宙中数百颗红巨星进行观察,试图了解这些行将就木的恒星的演变机制,以便使理论模型更为完善。正是由于对红巨星的观察,再加上他们在有关太阳及其内部物理特征方面所获得的知识,天文学家成功地对太阳演变的重要阶段进行了预测,前后误差不超过几千万年。
因祸得福?
然而,科学家远未就地球的命运获取明确的答案。关注焦点集中于太阳以自身质量为代价所释放出的气体和尘埃风暴上。太阳的质量越小,对属下行星的引力也就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地球的公转轨道会离太阳越来越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