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

2010-04-25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1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105087803/9787105087808 ·条形码:9787105087808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 去商家看看
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 去商家看看

 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1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105087803/9787105087808
·条形码:97871050878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内容简介 《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内容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不少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历史调查资料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
编辑推荐 《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一。
目录
柯尔克孜族历史概述
乌恰县柯尔克孜族调查报告
一、自然环境
二、族名和族源
三、封建军阀与国民党在柯尔克孜族地区的反动统治
四、解放前乌恰柯尔克孜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五、解放前乌恰柯尔克孜族地区的社会性质
六、乌恰县柯尔克孜族人民的解放和区域自治的实现
七、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
八、生活习俗

乌恰县二区阶级关系调查报告
一、解放前乌恰二区的阶级关系
二、解放以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乌恰县二区畜牧业生产调查报告

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历史调查报告
一、地理位置和人口
二、民族来源的部分传说
三、阿古柏的反动统治
四、十月革命胜利后白俄军的入侵
五、封建军阀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对柯尔克孜族地区的影响
阿克陶县一区卡息勒克乡专题调查报告

阿图什县七区哈拉峻习俗、服饰补充调查报告
一、地理环境
二、民族来源
三、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四、宗教信仰
五、服饰

特克斯县柯克狄拉克柯尔克孜族调查报告
一、自然环境概述
二、历史来源
三、解放前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四、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五、解放了的柯克狄拉克柯尔克孜族
六、党团的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额敏县五区七乡柯尔克孜族调查报告
一、地区概述
二、当地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来源
三、解放前的经济生活和政治地位
四、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情况
五、解放以后的变化

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调查报告
一、历史沿革
二、经济
三、物质生活
四、文化生活

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艺术概况调查报告
一、诗歌
二、民间音乐

解放后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
柯尔克孜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专题调查报告
一、家庭和婚姻
二、衣、食、住
三、社会习俗
四、宗教信仰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不少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历史调查资料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
本次修订再版,在尊重史实,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式的总原则下,主要是订正错误,并以修订注释的形式增补新的人口数据和地方行政隶属的变化情况。另外,原书中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因无资料可查核,部分只能保持原貌,仅供参考。《崩龙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牧区社会历史调查》不再单独出版。新增《吉林省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海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4本。修订本合计为86种147本。
文摘 插图:


柯尔克孜族历史概述
柯尔克孜族是祖国大家庭成员之一。据1982年统计,总人数为114 000人,80%分布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乌恰、阿合奇、阿克陶四县,其余分散在天山南北的阿克苏、温宿、拜城、乌什、莎车、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县;黑龙江富裕县五家子屯也有少部分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他们的活动就和汉族历史一起记载在我国史籍上,从未间断。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两汉时,他们称为“鬲昆”、“坚昆”,其地理方位在:丁令(民族名,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一带)之西,乌孙(民族名,分布于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之东,乌揭(民族名,分布于今阿勒泰地区)以北,大约相当于今天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当时,他们属于匈奴管辖。史载在汉朝征服匈奴时,丁令、乌孙、乌揭等联合起来,配合汉朝,从北方、西方向匈奴进攻,最后终于迫使匈奴向中亚西迁,羁属匈奴各部皆瓦解,鬲昆也摆脱了他们的统治。匈奴的西迁,开始影响到古柯尔克孜人的分布,部分柯尔克孜人也迁移到中亚天山一带。《三国志·魏志》记载,在匈奴之北有“隔昆”,而在康居(国名,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西北又有“坚昆”,他们应是古柯尔克孜人的不同部落。
北魏至隋,柯尔克孜称为“纥骨氏”、“契骨”。据《北周书》及《北史》载,契骨居住在阿辅水与剑水一带。阿辅水即今叶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剑水即今叶尼塞河上游。史籍也记载,在此期间,今我国新疆天山北部已有柯尔克孜人。《隋书·铁勒传》曰:“伊吾(今哈密地区)以西、焉耆(今焉耆地区)以北,傍白山(今天山)则有契弊……乌灌、纥骨(即柯尔克孜)……”6世纪中叶,突厥兴起后,他们受突厥统治。由于突厥统治很残酷,“契骨之徒,切齿磨牙”,常常联合周围受役属部落打击突厥,削弱了突厥的力量,有助于唐朝对北部的统一。
唐代,柯尔克孜称为黠戛斯,《新唐书》记载,其境内“有水日剑河,偶艇以度,水悉东北流”。剑河即今叶尼塞河。后人在叶尼塞河流域曾发现一些古叶尼塞碑文,经研究确定,是6—10世纪古柯尔克孜人所使用的突厥文字,说明这里是古柯尔克孜人的活动场所。它和汉文史籍记载完全吻合。黠戛斯当时的疆域范围“东至骨利干(今安加拉河一带),南至吐蕃(即唐代西北民族之一,今藏族先民,强大时曾到达天山一带),西南至葛逻禄(
……
后记 《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是由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是了解和研究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的修订由中央民族大学张国杰负责。修订工作按照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修订再版工作的要求,仅对书中的数字数据和出版编辑中的缺误等进行核对,对于人口数据和地方行政沿革变化情况进行增补注释,对于若干专有名词也进行补充注释。其余则保留原貌。
修订工作或有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