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14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1793131/9787501793136 ·条形码:9787501793136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
 |
|
 |
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14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1793131/9787501793136
·条形码:97875017931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方休闲研究译丛
·外文书名:Educating for Leisure-Centered Living
内容简介 《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探讨了经济持续发展背景之下人们价值观失落的现象。人正在成为追逐物质财富的奴隶。因此作者呼唤重视对工作或其他维持生计行为之外的休闲教育,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和能力,促进自由时间的合理支配,鼓励人们学会为社会承担责任、用爱心服务于他人。休闲教育的提出为传统教育思想、观念、途径、方法、内容、手段等给予新的启迪和挑战。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马惠娣,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95年之前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社会哲学问题。1995之后,专注于休闲理论研究,2005年当选世界休闲与游憩组织成员,2006年作为首位亚洲学者当选美国休闲科学院成员,2007年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国际社会学协会休闲研究委员会委员,2007年当选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自1998年访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后,开始主持翻译我国首套“西方休闲研究译丛”五本书,200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学科空白。2004年执行主编了“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五本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8年与于光远先生合著出版《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编辑推荐 《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是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让人期望的东西
比如生活质量问题就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语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远远超过精神生话的需求,看重的是物质而并非精神。
其实不然,人活在世上应该以精神为重,精神生活好了
我想比物质生活还为重要我想和谐社会提出的这个也是符合大家期望的
目录 序言
编者的话
原版序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休闲现象:是负担还是机遇?
何为休闲?
我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吗?
看待休闲的新视角
休闲的其他定义
失业:无情的自由时间
美国人的性格
现代社会中千头万绪的问题
价值观
知识的明灯
第三章 休闲与学习:文化的双子座
知识的价值
休闲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四章 体闲:谁在享受(或忍受)它?
有闲阶层
被迫休闲的人
受休闲影响的群体
有闲的追欢寻乐一族
脱盲、知识与温文尔雅
第五章 当前的任务:休闲扫盲
休闲对个人的贡献
为什么要进行休闲教育?
开辟一条学习的新路径
工作在休闲中的新定位
第六章 对不断变化世界的挑战
修正我们的价值观
重新安排我们的价值
享乐的生活是否会抑制动力?
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进步
渴望生活
面貌一新为休闲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七章 休闲教育是谁的责任?
跨学科的方法
重组休闲行业
休闲行业指南
专业人士的素质
培训专业人员
各种类型的领导
第八章 自我激励机制参与进来
独创性
时间
谁来领头?
瞄准高远的目标
强调积极因素
自主决定万无一失的保障
榜样的力量
高标准:动力还是障碍?
第九章 制定明智的休闲措施
重建自然环境
改善人造环境
政府在休闲领域的功能
未来的人
家庭的义务
宗教的责任
学校的义务
企业和工会新增的角色
社会服务机构
新型的慈善事业:奉献自我
拓展游憩资源
公众作为休闲教育的合作者
开发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创造力和好奇心
艺术和科学
谁将为休闲服务付帐?
结论
译后记
……
序言 休闲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词义学中,“休”,既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隐喻,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表达。“闲”,不仅寓为道德、法度,而且引申为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休闲”一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3000多年前的《诗经》,辑录的不少诗歌就是对古代民众休闲生活场景的描写与展现。在儒、道、释各家思想中,也以不同方式体现着我们民族的休闲理念。比如,儒家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道家强调“静观玄览”;释家厉行“清静心性”;都是极高的休闲境界和审美境界。在大量的文学艺术典籍中都有将休闲、人性与文化完美结合的优美篇章,表达了文化传统中生活的智慧。中华民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保留了人类文化宝库中精湛的技艺、工艺和手艺,而且是对休闲生活形式的一种创造。
休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文化创新的摇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休闲更像是随风入夜的细雨,哺育和滋润着文化的成长。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闲暇且不懂从容生活的文化何以走得长远。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时间享受休闲;国民文化水平和总体素质的提高。
文摘 插图:

在历史上至少一万年的时间里,每种新的文明与它之前的文明相比都没有多大的不同。人民及其统治者关心的主要都是如何能丰衣足食,维持国内秩序和对抗敌人。这些因素支配着人类,只有一小部分人能享受到美好的东西,而这些美好的东西也为数甚少。
然后人类进入了机器的时代。机器让人们能以较少的体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更多的梦想和愿望,而这最终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
在今天西方的民主国家,有比以前任何时代都多的人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未来的考验可能是人们如何创造性地、有意义地使用这些自由时间而不感到厌倦。很多人可能会有比他们期望的要多的时间,甚至可能会多到让他们不知所措。
工作者的人数可能会超过工作职位的数目,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将成为新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根源。社会将需要有一些新的目标来取代现在人们广泛接受的目标(如充分就业等),人们得对工作、休闲、丰饶、稀缺、酬劳、计划、教育、普遍福利等作出新的定义。
如果在大多数人那里,强迫休闲(即他们不想要的自由时间)取代工作成为生活的中心,人们便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需要换一角度来思考人的命运。我们将需要更深刻地追问:我们想要做什么?要做得多好?为谁而做?从这种新视点看,可能得让我们的工业秩序变得更为人性化,同时保持一个自由的社会,并激励其中的自由个体。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使人生不只是可以忍受,而是能让人充满热情并深感满足;在放眼未来时如何不仅是寻找机遇,而且也充满新的期望;如何使新的挑战不仅触及人们的心,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我们即将获得可用来为全人类谋福利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处于社会各方面都在历经剧变的时代,还有什么时代会比现在更需要我们大胆而富于冒险精神呢?
后记 有人说21世纪将是休闲的世纪。这个断言也许下得早了一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进入21世纪后,我们离普遍有闲的时代越来越近了。不仅发达国家,就连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因现代技术的推广而使众多的人从繁重的必要劳动下解放出来。在获得这种解放之前,人们可能都很向往拥有闲暇;但真的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后,我们却发现,闲暇时间并非自然而然地就能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或者说闲暇时间并非自然而然地就转化为真正的休闲体验。善用闲暇是一门学问,一种需要技艺养成的艺术,同时还是一种需要社会在多个领域提供足够的条件,才能让众多的人们合理、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
有了上面的认识,再来看《休闲教育的现代价值》一书,人们会惊叹于作者布赖特比尔很多颇富预见性的洞见。我们翻译的这个版本是经过莫布莱修订、刊于19世纪70年代的版本,但其主要思想是沿袭了布赖特比尔刊于1966年的原著。在那时,即使在美国,也不能说大众有闲的时代已明确地到来,但布赖特比尔不仅从社会纷繁复杂的变化中看到这个时代已呼之欲出,而且敏锐地看到了这样的时代会带来的不仅是人们发展自我的机遇,而也有各种严峻的挑战,并积极地思考可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普遍关注的是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等政治性甚强的社会运动,布赖特比尔却将他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哲思和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对社会的关注聚集于尚未到来的休闲时代。40多年过去后,我们再来品读他的这本小书,可能会发现,比起当时备受关注的各种社会运动来,他所关注的社会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更为长程的,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更为根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