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4951463/9787504951465 ·条形码:978750495146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 |
 |
|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4951463/9787504951465
·条形码:97875049514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金融博士论丛·第12辑
内容简介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关心的问题是:货币国际化的本质是什么?以何为基础?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满足一般规律?如何表现出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民币汇率又将走出什么样的轨迹?所有这些,对于国内宏观政策以及国际政策协调分别有什么启示?本文将从国际分工体系的角度出发,阐述货币国际化从根本上取决于一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具体的包括: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及相当的经济规模总量。接着,以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历史为典型事实,对上述分析进行了论述;进而使用该角度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中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相对地位,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将表现为人民币的周边化。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关注的焦点转至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问题,通过各种货币的历史表现,总结出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具有两方面特征,即:短期汇率水平的波动性相对较小,以及长期汇率水平的持续升值趋势。基于上面的经验事实,《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以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规律。具体的结论是:在短期内,货币国际化进程将使汇率超调程度降低,这使得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具有相对更为成熟的条件;而在长期中,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伴随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使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长期升值趋势。
编辑推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在刘力臻教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的。导师的帮助、引导、鼓励和垂范,使我有了浓厚的学术兴趣、正确的研究方法、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愉悦的学习环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 创新之处
第四节 主要观点
第二章 货币国际化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空间和职能的视角
第二节 货币国际化:国际分工体系的视角
第三节 美元和日元的典型事实:国际分工体系的视角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总体考察
第五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个案考察:香港人民币存量估计
第三章 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长期升值趋势
第二节 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短期的波动性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分析
第四章 货币国际化与汇率超调:短期汇率波动研究
第一节 基本分析框架
第二节 均衡条件及弹性价格情形的稳态解
第三节 名义价格黏性的情形
第四节 事实证据、结论和反思
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和汇率制度的选择
第五章 货币国际化与升值趋势:长期汇率趋势研究
第一节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修正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趋势考察
第六章 人民币的汇率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本国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国际政策协调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近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在政策因素方面,人们将其主要归因于改革和开放:改革主要针对国内经济,即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渐进式改革;开放则主要体现为积极引进外资和出口引导战略。其中,外资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生产要素,特别是我国在发展初期缺乏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理念,这使得国内的市场结构更具竞争性,供给能力由此得到了提高;同时,在本币低估的背景下,鼓励出口的政策有效利用了外部需求,使经济增长获得了强劲需求的支撑。
然而,开放政策的上述两个方面,也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一些让人担忧的结果,例如,GDP与GNP的矛盾,内部需求受到抑制等。尽管如此,下面的事实不容置疑,即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其供给能力的增长十分突出,需求能力也日趋旺盛。这对全球的一般价格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中国增长的供给能力,曾有国外学者认为中国输出了“通货紧缩”,尽管这种判断未免武断,但曾经发生的事情确实容易让人作出此种联想。对于中国日趋旺盛的需求能力,也有国外学者提出“中国威胁论”。确实,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世界工厂”,其商品、要素需求都是“巨大”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巨大”的规模仍在以相当可观的速度持续膨胀。
文摘 插图:

第二章 货币国际化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空间和职能的视角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Tavlas(1991)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将货币国际化诠释为:当一国货币在没有该货币发行国参与的国际交易中充当记账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时,该货币就实现了国际化。Hartmann(1998)、蒙代尔(2003)等也给出了类似的描述。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现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更具体地解释为一种货币的部分或全部职能由原使用区域扩大到周边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范围,最终演化为国际区域直至全球通用货币的动态过程。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中,对“国际货币”的理解是关键。依照Cohen(1971)的传统:从货币职能层面看,国际货币是在世界市场上普遍接受并使用的货币,是承担国际结算中的计价标准、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等全部货币职能或部分货币职能的货币。强调“部分或全部货币职能”,是因为有些国际货币只承担货币的部分职能;从货币投资力的层面看,国际货币不仅是能够在一国范围内进行投资的货币,而且是能够在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种投资的货币。
后记 1998年秋,肩负着双亲的嘱托,我从江南小镇来到塞外春城,跨入了东师柳园。时至今日已是十年寒窗,然而转瞬即逝。十年大学生活,留下太多回忆。而本书,则正是厚厚回忆中沉淀下来的理性。研究中的发现,总是激动人心:或让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或使人废寝忘食,饮水充饥。每当深究到妙处,激动不已,如获至宝。
对学术的这份热情,尤为可贵,而发现并帮助我点燃这份热情的,便是导师刘力臻教授。从2002年开始,我幸运地获得了老师的指导,并从努力中初步体会到了治学的乐趣——它是充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导师非常珍惜我的研究兴趣,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我创造学习条件。同时,她对学生每个想法都认真地对待和引导,从而鼓励我发掘其中的价值。我每当虚耗光阴的时候,想起导师的教诲和身体力行,都会羞愧内疚、无地自容。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在刘力臻教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的。导师的帮助、引导、鼓励和垂范,使我有了浓厚的学术兴趣、正确的研究方法、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愉悦的学习环境。
首都经贸大学的李婧师姐,是我博士研究阶段的副导师。从博士一年级开始参与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其间师姐传授了治学心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和书籍,在鼓励、督促我的同时还提供了研究经费。本书中的一部分,是与她合作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