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304043384 ·条形码:9787304043384 ·版本:第1版 ·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曾国藩家书精粹 |
 |
|
 |
曾国藩家书精粹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304043384
·条形码:97873040433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精粹》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家书之精华部分,字字良言,句句妙语,是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见,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是成就大事的经验之谈,是所有成功者的有益借鉴。这一部家书足以体现曾氏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字字良言,句句妙语,是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见,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是成就大事的经验之谈,是成功者的有益借鉴。
编辑推荐 《曾国藩家书精粹》: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主张富国强兵,倡导洋务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文章独具丰姿,门生故吏遍天下。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曾氏家书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涵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仅一部家书足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目录 道光年间在京为官时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与父母书/3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与祖父书/4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国华国荃书/7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与诸弟书/21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与诸弟书/26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与诸弟书/28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与诸弟书/32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与父母书/33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与父母书/35
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六日与父母书/37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与父母书/38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与国荃国葆书/39
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初十日与诸弟书/42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初十日与诸弟书/46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与诸弟书/49
咸丰与同治年间镇压太平天国时期
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与诸弟书/57
咸丰五年二月二十九日与诸弟书/59
咸丰五年三月二十日与诸弟书/61
咸丰六年二月初八日与诸弟书/63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与纪鸿书/66
咸丰七年正月十八日与四弟国潢书/67
咸丰七年九月初八日与九弟国荃书/69
咸丰七年九月二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70
成丰七年十月初十日与九弟国荃书/71
咸丰七年十月十五日与九弟国荃书/74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与九弟国荃书/75
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与九弟国荃书/78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80
咸丰八年五月三十日与九弟国荃书/84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日与国潢国葆书/87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与纪泽书/89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与纪泽书/90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与国潢国葆书/94
咸丰八年九月十二日与国潢国葆书/96
成丰八年九月二十八日与纪泽书/97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与纪泽书/99
成丰八年十月二十九日与纪泽书/101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与诸弟书/103
咸丰八年十二月初三日与纪泽书/105
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与纪泽书/106
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与纪泽书/107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与纪泽书/110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与纪泽书/111
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14
咸丰九年六月初十日与九弟国荃书/115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与纪泽书/116
咸丰九年六月十九日与纪泽书/118
咸丰九年七月十四日与纪泽书/119
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三日与四弟国潢书/120
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与纪泽书/121
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九日与四弟国潢书/123
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五日与国潢国荃书/124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与四弟国潢书/125
咸丰十年四月初四日与纪泽书/126
咸丰十年四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27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129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与纪泽书/130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32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与季弟国葆书/133
成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与九弟国荃书/134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与国荃国葆书/135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六日与国荃国葆书/137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38
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四日与纪泽纪鸿书/139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40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41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与纪泽书/143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与纪泽纪鸿书/144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与国荃国葆书/147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与纪泽书/149
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与纪泽书/150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与纪泽书/151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十日与九弟国荃书/154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与纪泽书/154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与纪泽书/155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日与纪泽书/157
同洽元年三月二十四日与九弟国荃书/158
同治元年三月二十七日与九弟国荃书/160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与纪泽书/161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163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与国荃国葆书/164
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与纪泽书/165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与九弟国荃书/166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68
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与九弟国荃书/169
同治二年五月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170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72
同治二年八月初二日与九弟国荃书/173
同治二年九月初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74
同治二年九月十三日与九弟国荃书/176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177
同治二年十月十三日与九弟国荃书/178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80
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81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82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183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185
同治三年三月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186
同治三年四月初九日与九弟国荃书/187
同治年间镇压捻军时期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与国潢国荃书/191
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九日与纪泽纪鸿书/192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与纪泽书/193
同治四年十月初四日与纪泽书/194
同治四年十月初五日与国潢国荃书/195
同治四年十月十五日与国潢国荃书/196
同治五年二月十八日与纪鸿书/197
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与纪泽纪鸿书/198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与四弟国潢书/200
同治五年七月初六日与四弟国潢书/202
同治五年七月二十日与纪泽纪鸿书/204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205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与纪泽书/207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三日与纪泽书/209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与九弟国荃书/210
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与纪泽书/212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四日与九弟国荃书/214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与九弟国荃书/215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与纪泽书/216
同治年间办理天津教案时期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二日与纪泽书/221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与四弟国潢书/222
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七日与纪泽书/223
同治八年二月十八日与纪泽书/224
同治八年三月廿四日与纪泽书/225
同治九年三月十九日与纪泽书/227
同治九年七月十七日与纪泽书/227
同治九年八月廿九日与纪泽书/228
同治十年正月十五日与国潢国荃书/229
同治十年三月初三日与国潢国荃书/232
同治十年四月初七日与国潢国荃书/234
同治十年五月初十日与国潢国荃书/236
……
序言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
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主张富国强兵,倡导洋务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文章独具丰姿,门生故吏遍天下。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努力实践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曾国藩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从不放弃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时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一生的理想。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曾氏家书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涵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仅一部家书足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高度概括说:“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在许多家书中反复强调了谦逊、戒骄、宽容,主张“敬恕”。
“君子不器。”“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是几千年前孔子主张的东方君子的美德,包涵了三个层面的意义:君子,首先要有道德,有技能,因而社会适应性强;第二是践履道德;第三是以道交友,从道而不从利。孔子的这些关于君子品性的阐述,在曾氏的家书上,再一次得到深刻的印证。
本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家书之精华部分,字字良言,句句妙语,是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见,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是成就大事的经验之谈,是所有成功者的有益借鉴。
文摘 儿身体同往常一样。新年应酬太繁多了,几乎每天都应接不暇。您的儿媳和孙儿孙女都平安。
正月十五接到四弟、六弟的来信。四弟想带季弟跟随汪觉庵先生学习,六弟想带九弟到省城去读书。儿考虑到大人家事烦琐,肯定不能时常在家塾照管各位兄弟;而且四弟天分不高,绝不能一日无师,讲书改诗文,千万不可耽搁一课。愿请堂上大人依从儿等的请求,就命四弟、季弟拜觉庵先生为师。学费儿将在八月寄回来.两位弟弟自己必定会加倍发奋努力。
六弟实在是不羁之才,乡间孤陋寡闻,不足以启其见识,树其志向;再说少年英锐之气上进之心不可久挫。六弟不能入学,已经受了挫折:想进京又被我阻止了,受了挫折;如果再不许他去省城读书,也太压抑他的上进心了吧?恳求堂上大人依从儿等的请求,就让六弟、九弟到省城读书。费用,儿二月里寄二十两银子到金竺虔家里。
全家和睦则福自生。如果一家之中,兄长有话弟弟没有不听从的.弟弟有求于兄长而兄长没有不答应的,和气蒸蒸而家运不兴的,还没有过;反之而家运不败的,也从没有过。恳求大人仔细体察儿的志向就此信敬禀叔父大人,就不另外写信了。六弟将来一定能为叔父振兴家业.也能为我们家族光大门第,可喜可贺。
谨述一二、余容续禀。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与祖父书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二月十九日,孙发第二号家信。三月十九日发第三号。交金竺虔.想必五月中始可到省。孙以下阖家皆平安。
三月初六日奉上谕,于初十日大考翰詹,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考试。孙初闻之心甚惊恐,盖久不作赋,字亦生疏。向来大考,大约六年一次。此次自己亥岁二月大考,到今仅满四年,万不料有此一举。故同人闻命下之时无不惶悚。孙与陈岱云等在园同寓。初十日卯刻进场,酉正出场。题目另纸敬录,诗赋亦另誊出。
通共翰詹一百二十七人,告病不入场者三人,病愈仍须补考。在殿上搜出夹带比交刑部治罪者一人,名如山。其余皆整齐完场。十一日皇上亲阅卷一日。十二日钦派阅卷大臣七人,阅毕拟定名次进呈。皇上钦定一等五名,二等五十五名,三等五十六名,四等七名。孙蒙皇上天恩,拔取二等第一名。湖南六翰林,二等四人,三等二人,另有全单。十四日引见。共升官者十一人,记名候升者五人,赏缎者十九人。孙蒙皇上格外天恩.升授翰林院侍讲。十七日谢恩。现在尚未补缺,有缺出即应孙补。其他升降赏赉,另有全单。湖南以大考升官者,从前惟陈文肃公,一等第一以编修升侍读,近来胡云阁先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