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日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208084602/9787208084605 ·条形码:9787208084605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梦与日记 |
 |
|
 |
梦与日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208084602/9787208084605
·条形码:97872080846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南尼·莫瑞蒂的作品混合着自传与虚构、私人观察与社会评论、喜剧与悲剧、自我批评与残忍讽刺等矛盾的元素,这种不寻常的混合使他的影片不可归类,也难以和其他人进行比较。本书将莫瑞蒂的电影看作一系列关乎艺术领域和社会秩序的异质性话语——关于风格、文化、社会、政治和语言的话语——的十字路口,深入分析和阐释了南尼的作品。 本书着重分析了四个相互贯穿的、构成他全部作品的基本主题: 自传、日记及艺术家在影片中的再现; 意大利和西方世界中的家庭与男性气质危机; 喜剧、幽默、激进讽刺和生存反讽: 西方社会中公民与政治组织的关系的转变,以及语言在后现代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埃娃·马齐耶斯卡(Ewa Mazierska),任职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电影及媒体研究员,出版了多部电影研究论著:《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电影里的男性气概》、《罗曼·波兰斯基:电影中的文化旅者》、《大不列颠的重置》等。
目录 致谢 导论
打击体系
从边缘到中心
作为话语十字路口的莫瑞蒂电影
致读者
第一章 南尼·莫瑞蒂的自画像:一位谦卑的艺术家
自传存在吗?
银幕上的艺术家和电影工作者
多面米凯莱·阿皮切拉
日记:真实的自传?
结论:从阿皮切拉到莫瑞蒂
第二章 “家庭万岁!”:个体,家庭与男性气质的危机
1980、1990年代的意大利家庭
寻找核心家庭的替代品
寻找完美家庭
拯救父性
结论
第三章 含泪的笑:悲喜剧和存在反讽
莫瑞蒂式喜剧
莫瑞蒂式悲喜剧
嘲讽及其不满
存在反讽
结论
第四章 “左曩发言!”:后现代政治的语言
一个谦卑而成功的政治人物
后现代政治与左翼的危机
政治电影的论述与被论述:现实主义和权威
作为对抗电影的莫瑞蒂电影
作为自由主义反讽者的莫瑞蒂
我们必须发明一种新语言:《红木鸽》、《那东西》和
《两个四月》
附录:影片年表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从《政界巨鳄》回望莫珊蒂
……
文摘 第一章 南尼·莫瑞蒂的自画像:一位谦卑的艺术家 我和自己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弗朗茨·卡夫卡(FranzKafka)
我说自己宁愿只制作关于自己的影片,这并不是因为自负。很简单,这是我惟一能够做的事。
——南尼·莫瑞蒂
自传存在吗?
所有批评家在讨论南尼·莫瑞蒂的电影时都注意到,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传和元电影的性质。在本章中我们将验证这一主张;但在开始这样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先明确,自传性对一部影片(或任何艺术作品)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区分“自传”和其他相关的文学形式,如个人化随笔、日记、游记、自传体小说和回忆录等,已经有了不少的尝试,但就本章的意图而言,我们无需关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什么区别,而是将它们全都看做“自传”这同一文类的不同个例。…按字典的定义,自传是以作者自己的生活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这一定义固然简单,却很有问题。一些批评家声称,所有艺术都是自传性的,因为它即便没有表现艺术家为外界(包括艺术史家)所感知到的生活事实,也还是暴露了他/她的“内在生活”、观念和情感。然而如果我们接受这一说法,那么自传这一概念就失去了方法论效用。因此,我们必须要么进一步限定自传的概念(一部特定的影片、绘画或小说是否表现了他的生活,需要艺术家自己来确认),要么将自传区分为广义(所有艺术都是自传性的)与狭义(只有某些小说、绘画和电影才是自传性的)两类,并专注于后者。
另一个恰成对立的意见则认为,没有哪个艺术作品是自传性的,因为自我是不可能完整而精确地再现出来的;再现是选择和提炼的产物,它们总是不可避免地主观和片面。譬如说,为了忠实展现导演的生活,一部影片就必须和生活本身一样漫长,而且许多场景在逻辑上和技术上是不可实现的。进而言之,作为传记或自传影片主人公的艺术家即便由本人来饰演,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也会转变为象征,不再是真实的个
人。观众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影片本意是作者的自传,或者认为影片中对他生活的指涉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可能对影片作出不同的阐释——这是关于爱、嫉妒、童年或其他人类普遍境遇的影片。一些自传性影片(文学自传中也有这种情况)甚至没有说明影片主人公是电影工作者这一事实,或者方法隐晦,使不知情的观众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