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1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122070638/9787122070630 ·条形码:978712207063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9) |
 |
|
 |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9)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1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122070638/9787122070630
·条形码:97871220706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9)》从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建议三方面,全面介绍了1949~2009年医药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全球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我国区域医药产业特点、部分医药企业巡礼以及医药企业发展60年大事记,适合医药产业相关部门工作者、医药研发人员及医药企业领导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9)》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部分 发展历史
一、新中国30年医药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二、改革开放30年医药产业迅速发展
第二部分 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二、子行业发展的规模、特点和突出问题
三、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
四、国内流通
五、国际贸易
第三部分 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发展趋势
二、发展建议
附录1 全球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市场格局
二、新药研发
三、并购重组
附录2 我国区域医药产业特点
一、长江三角洲医药产业特点
二、珠江三角洲医药产业群
三、京津冀鲁辽环渤海地区医药产业发展
附录3 部分医药企业巡礼
扬子江药业,小字辈成为制剂企业老大
哈药集团,第一家医药上市公司崛起东北
石药集团,原料药巨头的华丽转身
北药集团,“老”国企的转型发展
科伦制药,十余年打造全球最大输液制造商
蜀中制药,民营普药巨头问世仅十年
仁和药业,十年成就OTC市场耀眼明星
白云山制药,国企改革的二次转型代表
百年信谊,第一家民族制药企业凤凰浴火
百泰生物,撬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
步长制药,与时俱进成就西部传奇
四川好医生,崛起于第三终端的民企
复星医药,超前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发展
海正药业,30年打造中国原料药巨头
恒瑞制药,研发营销双驱动造就处方药巨头
华兰生物,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
三生制药,16年自主创新路
九州通,快速崛起的民营商业流通巨头
康恩贝,现代植物药先锋
康缘药业,从一千万到十八个亿
老百姓大药房,中国药店的“沃尔玛”
绿叶制药,十万元起步的民营药业集团
迈瑞公司,从代理商迈向全球的医疗器械巨头
奇正藏药,民族药的明珠
上海微创,敢向“列强”要市场
上海医药,上药集团商业分销巨舰
上实医药,描绘“医药资产图谱”
天士力,“一”的神话缔造者
先声制药,新崛起的民营制药“小巨人”
同仁堂,百年药业,与时俱进
云南白药,老名牌的转型利器
正大青春宝,“企业家精神”的跨时代演绎
神威药业,领舞现代中药行业
东北制药,维生素C巨头的市场新机遇
华北制药,发酵巨头欲重振雄风
新华制药,从八路军制药小组到解热镇痛药亚洲巨头
联邦制药,能喝得起饮料,就吃得起联邦的药
黄海制药,顺应时势、扬帆出海
康美药业,中药饮片巨头10年崛起
东阿阿胶,保健品行业的执牛耳者
附录4医药产业发展60年大事记
后记
参考资料
……
序言 中国医药产业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光辉发展历程,现在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本需要,同时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长足发展,2009年产业规模将超万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吹响了新一轮医改的号角,6月2日国务院又适时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给医药产业的大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紧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医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展深入研究,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订,描绘医药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有关协会、学会和研究机构的大力协同配合支持下,组织业内专家,历时1年,通过走访企业,咨询专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和行业统计数据,组织了深入调研,对我国医药产业60年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评述,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为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形成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9)》(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发展报告》全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医药产业发展全貌,分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建议和附件五个部分。
《发展报告》将新中国医药产业划分为两个主要发展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与改革开放的30年。前30年,中国医药产业以国家统筹为主,产、供、销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文摘 插图: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走过了艰难而又辉煌的60年。在这一充满了荆棘和鲜花的征途上,新中国不但初步构建起一个覆盖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彻底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缺医少药”的局面,基本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药需要,而且医药市场规模上升到世界第七位,医药产业为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新中国医药产业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发展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与改革开放的30年。前30年,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立足于解决产品的紧缺,保障国民基本用药的供应。这一时期完全以国家统筹为主。政府出资大力加强制药工业基础建设和合理布局,国家实行严格的产、供、销计划管理,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3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框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72.8亿元到2008年的8666.2亿元,增长了约119倍,远高于美国同期增长速度的12.7倍和高于日本同期增长速度的6倍。今天的中国医药,产品丰富,市场活跃,并且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全球数量第一,药品制剂生产能力全球最大。
2009年,是中国新医改全面启动的一年。回顾美国和日本的医药产业“黄金时代”,都与当时两国推行医疗改革紧密相关,有力推动了药品市场发展。由此而带来的是两国医药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并大步跻身为全球医药市场前两位。未来10年,中国也将进入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随着新医改的全面推进,长期积累的医药产业结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医药产业将得到更快的发展。根据国际权威机构IMSHEALTH预测。
后记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9)》的编写,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兄弟协会、学会和研究机构同仁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二十余名专家、学者认真梳理、研究分析,走访了几十个企业,组织了十余场研讨会,首次形成了系统反映我国医药产业60年发展的产业报告。
参与报告编写的人员有于明德、白慧良、王波、宋应同、黄作钦、骆燮龙、范扶民、黄朝珏、薛汉喜、吴清功、陈奇锐等同志,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艰辛劳动,赵晓明、郭云沛、牛正乾多次参与讨论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几易其稿。在编写过程中,部分医药企业也提供了大量素材和支持,北京秦脉医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协会办公室提供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能力所限,难免存在疏漏,部分观点也可能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