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4)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页码:5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540162X/9787545401622 ·条形码:9787545401622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4) |
 |
|
 |
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4)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页码:5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540162X/9787545401622
·条形码:97875454016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林岗、林凌、林毅夫、林兆木、刘鹤、刘诗白、刘世锦、刘树成、刘伟……他们都是影响新中国六十年来经济建设的我国重量级经济学家。《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4)》收录了他们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很多作品,虽然时光已经流逝,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启迪。它们是我国经济学文献库中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文献资料。
编辑推荐 《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4)》为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目录 林岗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国有制结合的内在依据及其他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道路理论的阐释
关于理顺国有制经济内部的产权关系
林凌
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几个问题
中心城市改革及其在新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林毅夫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一个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
林兆木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言
经济周期的成因及其启示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刘鹤
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
前十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矛盾
为高速增长潜力转为现实创造条件
刘诗白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企业产权
论产权构建
论产权自主转让
刘世锦
结构转换缺口: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选择
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与改革逻辑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具有一定普通性的重要经验
刘树成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初探
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我国五次宏观调控比较分析
刘伟
经济学为什么研究价值理论
所有权的经济性质、形式及权能结构
刘遵义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吕政
结构调整的任务
对中国与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差异的分析
国防工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骆耕漠
论按劳分配原则的两重性
补论按劳分配原则的两重性
关于如何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生产、交换、分配关系的论述
马洪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商品经济的再探索
关于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的意见
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大变革
……
序言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我国经济学家们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在诸如人口经济理论、商品经济理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引进外资、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收入分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经济体制转型等等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上,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创见和政策建议,为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宣传经济学家们的这种贡献,并激励后学,我们特组织编辑、出版了这套《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丛书。丛书的成功出版,也是我们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一份礼物。
该丛书的出版设想最初由广东经济出版社提出。因为早在1998年,该社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卓元教授等的大力支持下,编辑出版了《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该丛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并荣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提名奖。弹指一挥间,很快就十年过去,并迎来了我们共和国的六十年华诞。
文摘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阶级斗争及它所导致的社会革命,是人类进人文明时代之后,生产力冲破旧制度的桎梏、创造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形式的重要杠杆。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诺斯的制度报酬和政治市场理论时已经说明的,在诺斯的论述中,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没有存在的余地的,起作用的只是一些社会属性不明的所谓政治或经济的企业家,制度变迁是通过他们所从事的政治买卖而不是社会革命来实现的。诺斯也承认自己“没有提供一个革命的理论”,未能说明“常常是暴力和革命的结果”的“非连续性变迁”。事实上,以个人主义的自利人假设为全部理论出发点的诺斯,始终企图从超历史、超阶级的个人动机中去寻找制度变迁的原因,时时为“搭便车”之类“自利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困扰,因而无法理解更无法解释以千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的社会革命,最后只好将革命归结为某种意识形态影响人们行为的强度。而马克思则从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生产力发展突破旧生产关系束缚的要求,从代表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与代表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旧制度的反动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中,揭示出在人类社会的重大制度变革中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从而对社会革命做出了合理的说明。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马克思虽然提供了一个改变宪政制度的社会革命理论,但未能提供一种解释一定宪政秩序内的渐进性制度变迁的理论。对于这种争辩的回答是:对于渐进性的制度变迁,马克思的理论也是有很强的解释力的。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就对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技术变迁如何使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转变为“现实的隶属”作了详细的阐述,令人信服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产生到成熟的渐进发展。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的发展上,说明了股份制这种社会资本替代个人资本的演化过程。
后记 本丛书收录的著述发表的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年,经济风云的变幻不仅使本书所选著述的形式和风格无法统一,在编辑体例上也无法完全统一。六十年来,我国的编辑技术标准与规范不断进行调整,所以,不同的引述方法、注释格式和参考文献都以无法统一于今天的规范,除了订正少量的文字错误外只能尽量保持原貌。另外,我们认为,本丛书也是对我国六十年来经济学典籍做一次整理,而典籍整理应保持原貌。还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作者提供的文稿,鉴于字数容量、文献核对、图表残缺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这里恳望原著者给予谅解。
在选题策划方案中,经济学家的入选人数确定为百名左右,而不是具体的100名。后经论证及编辑委员会多次讨论、评选,有104名经济学家入选本丛书。为了使图书的整体设计更为美观、醒目、简洁,同时与“60”相对应,我们在书名上使用了整体的阿拉伯数字,特在此说明,以免产生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