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 ·ISBN:7208055890 ·条形码:97872080558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
 |
|
 |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
·ISBN:7208055890
·条形码:97872080558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Cities of Jiangna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内容简介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的作者们对中华帝国晚期江南地区城市形态长期稳定的根源、导致城市地位升降的原因、区域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城市的特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诠释,对我们了解前现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区域的发展和传统中国城市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有极大的帮助。
编辑推荐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导言:长江下游的城市与区域
第一章 人间天堂:苏州的崛起,1127—1550
第二章 晚明杭州的城市改革和民变
第三章 帝国晚期的苏州城市社会
第四章 扬州:清帝国的一座中心城市
第五章 上海:一个正在崛起的江南港口城市,1683—1840
附录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表1 元代江南地区
图表2 绘制于1229年的宋代石刻平江府图
图表3 长江下游宏观区域的人口统计(按户数统计),1290—1393
图表4 明代苏州城图
图表5 明代杭州城图
图表6 纺织产品生产组织结构图
图表7 明代的价格、工资、棉花和铜银比率
图表8 清代的江南
图表9 清代的江苏北部地区(江北)
图表10 清代扬州城图
图表11 清代上海地图
图表12 上海行会的建造和重修,1644—1851
图表13 “南京布”的出口,1786—1835
……
序言 本书是来自四个国家的六位学者努力耕耘的结果,他们搜集了“江南”这一单一核心区域中某些与城市历史相关的资料。“江南”照字面意思,指的是“长江以南”,而近代更多地被认为是长江下游宏观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江南”一词起源于唐代,不过当时它所涵盖的地域很大,主要包括今天江苏、江西、安徽和浙江省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这一用语从唐代到清代,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到清前期,它成为江南省的省名,不过江南省存在的时间不长。康熙统治时期,江南省被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并沿用至今。但是“江南”一词仍作为常用的口语在使用,用来指代“长江以南”的地区。本书中,尽管江苏省的扬州位于长江的北岸,这一地区有时被称为“江北”(长江以北),或者被称为“苏北”(江苏北部),但是在社会和文化方面,该地区和苏州、杭州、南京以及上海一样被认为是江南的一部分。
文摘 插图:

当然,苏州和很多小的纺织中心得益于纺织生产领域内不断增强的专业化。苏州,除了成为最大的丝绸生产中心之外,还成为来自松江府和其他省份的纺织品商人汇集的主要中心之一。它同时成为最重要的棉布织染和踹布中心,棉布织染和踹布是两个典型的城市工业活动。建立在纺织品生产上的城市化趋势为苏州府所辖的小城镇带来了利益。吴江县盛泽镇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当地的历史学家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故儿女自十岁以外,皆早暮拮据,以糊其口。而丝之丰歉、绫绸价之低昂,即小民有岁无岁之分。在有关的各种小故事中,冯梦龙描述了盛泽镇一个机户迅速发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