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子经的智慧:天下父母都要学会的教子方略
基本信息·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7233869/9787807233862 ·条形码:9787807233862 ·版本:第1版 ·装帧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曾国藩教子经的智慧:天下父母都要学会的教子方略 |
 |
|
 |
曾国藩教子经的智慧:天下父母都要学会的教子方略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7233869/9787807233862
·条形码:97878072338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馆
·图书品牌:北京泓露沛霖
内容简介 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一些教子书就很难起到有效地对症下药的作用。为此,希望通过《曾国藩教子经的智慧天下父母都要学会的教子方略》中翔实的资料、真实的事例、严肃认真的思考,全面分析孩子成长中的向题,查找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曾国藩教子经的智慧天下父母都要学会的教子方略》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中最具代表性的100篇来畅谈他的教子经,力求通俗易懂,能使读者准确地领悟其思想内涵。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一己之一见,只能是管中窥豹,望读者指正。希望《曾国藩教子经的智慧天下父母都要学会的教子方略》能成为您观察孩子现状的一面镜子、了解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从而为您架起一座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希望普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编辑推荐 立德、立功、立言的做人标准,克已、持家、勤政的做事准则。
品读国学的人生一大美事。得晤先贤,激扬智慧,不亦快哉!
解读曾国藩教育子弟家人,保持家道长盛不衰,事业后继有人的力作。
曾国藩权绾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号“文正”,他的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精通英文,成为清代著名的外交家;曾纪鸿虽然不幸早死,但他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曾国藩的儿子不仅个个成才,就连曾家的孙辈们还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到了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昭权和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曾家后辈人才辈出,都得益于曾国藩教子有方。
目录 第一章 用德育撑起孩子人生的支点
第一节 做人要厚道,做事要“有恒”
第二节 为人最重要的是诚实
第三节 为明理而读书
第四节 家运兴衰在于人
第五节 把孝道放在第一位
第六节 家族关系不能忽视
第七节 生活一定要戒奢侈
第八节 居家不忘勤俭二字
第九节 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
第十节 严于律己,心胸豁达
第二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第一节 扬长避短可以弥补缺陷
第二节 自强才能自立
第三节 消除傲气少说话
第四节 骄傲自满会成为祸害
第五节 打好基础再求取功名
第六节 有过须纠,有错必改
第七节 凡事不必总要完满
第八节 豁达光明之胸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第九节 做事留下余地
第十节 不让骄傲成为前进的拦路虎
第三章 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第一节 给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书
第二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三节 家庭成员间要和谐相处
第四节 手足情深相辅而行
第五节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第六节 娇惯子女就是伤害子女
第七节 不给子孙留下太多物质遗产
第八节 让家庭无后顾之忧
第四章 树立良好的家风
第一节 勤俭持家莫忘点滴积累
第二节 兴旺家门靠耕读
第三节 陶冶孩子的心灵
第四节 孝敬长辈,善待同辈
第五节 淳厚家风礼当先
第六节 百善的根本是“孝”
第七节 善待亲邻
第八节 联姻勿攀龙附凤
第九节 婚姻四忌
第十节 远亲近邻常问候
第五章 立长志立大志常立志
第一节 见多才能识广
第二节 用宽容和诚信对待他人
第三节 打造树一样挺拔的志向
第四节 坚忍是成功的试金石
第五节 让勤俭成为传家之宝
第六节 打破旧框框的行为模式
第七节 厚积薄发让凡人成大器
第八节 君子就是立志存高远的人
第九节 志趣远大的朋友才值得结交
第十节 勇于砺志是人生的起点
第六章 把握成长过程中的机遇
第一节 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第二节 亮剑须掌握时机
第三节 有压力才能有成就
第四节 抓住人生中的每一次机会
第五节 选择一定要慎重
第六节 要善于找到赏识并举荐自己的人
第七节 让朋友成为人生旅途中的帮手
第七章 知冷暖学处世
第一节 做人不能一味沉迷追求富贵
第二节 常怀一颗平常心
第三节 根据国家的需要来就业
第四节 把生存放在人生的第一位
第五节 待人接物不骄横
第六节 不要盲目地追求功名
第七节 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遇到的困难
第八节 从容面对突发事件
第九节 让孩子能独当一面
第十节 在智慧里求强
第十一节 讲究交友之道
第十二节 不要把有利可图作为朋友问交往的条件
第十三节 功名不是最重要的
第十四节 机遇是成功的跳板
第十五节 善待远亲近邻
第八章 好的习性是成才的“重中之重”
第一节 举止稳重凡事不强出头
第二节 居安思常危
第三节 做事专心才能考虑周全
第四节 凡事三思而后行
第五节 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表现
第六节 对待每一个人都要讲礼貌
第七节 “诚”是立志之本
第八节 谦慎是为人处世之基
第九节 重视精神修养
第十节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忮不求
第十一节 留给子孙的应当是精神财富
第九章 学习作文讲究方法
第一节 持之以恒地去学习
第二节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白事理
第三节 学习得好在于平时的用心积累
第四节 精通一门学问很重要
第五节 看、读、写、作每天都不能少
第六节 求学求知要选好老师一
第七节 勤奋学习才能打下好根基
第八节 不讲究吃穿用之物
第九节 珍惜时间
第十节 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
第十一节 做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第十二节 用书来完善自我
第十三节 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
第十四节 把情和理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中
第十五节 写文章就要写出立意雄奇的气势
第十六节 练字追求寓雄奇于淡远之中
第十七节 择书而阅利成长
第十八节 多作笔记多写心得有助于记忆
第十九节 为读书而读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
序言 后人将曾国藩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由此可见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十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和财富做依托,可他却能够十年七迁,官至二品;他熟读历史,对官场之道洞若观火,疾呼政治改革和道德建设,探求修补世道人心的捷径,企图在自己的心灵之光照射下探索一条走出精神困境的道路;他“同治中兴”开展洋务运动,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能敌。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尽管许多人对曾国藩的历史功绩颇有微词,但其家书,几乎为各界所称道。《曾国藩家书》也一跃成为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家书的字里行间充分表现了曾国藩崇高理念和可贵品质,为后辈树立了榜样,这是一份可以从中反映一个家庭、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一份可以交子传孙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层出不穷。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文摘 第一章 用德育撑起孩子人生的支点
第一节 做人要厚道,做事要“有恒”
接尔十九、二十九日两禀,知喜事完毕,新妇能得尔母之欢,是即家庭之福。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尔所及见者也。余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绍先人之家风。尔既冠授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逮办理军事,自失靡他,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余尝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重厚。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务。早起是先人之家法,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故特谆谆戒之。吾前一信答尔所问者三条,一字中换笔,一“敢告马走”,一注疏得失,言之颇详,尔来禀何以并未提及?以后凡接我教尔之言,宜条条禀复,不可疏略。此外教尔之事,则详于寄寅皆先生看读写作一缄中矣。此谕。
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曾国藩说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每天都能做到这几项,这样的人可算是勤奋有恒也是非常有修为的人了。实际上,曾国藩确实也是学子们的典范。他在参加朝考期间,每日苦读,孜孜不倦,还不耻下问。这在以前的官员中,像他这样勤奋好学的人确实不多见。当然这也和他的家教以及自身修为不无关系:他出身于耕读世家,从小受儒学之教,推崇程朱理学,善择贤友。
其实每天坚持读书、读史、写字,这对一般读书人来讲都是可以做到的,但难就难在“有恒”。而“勤”和“恒”通常是一体的,勤奋的人往往就是有恒之人,懒惰的人往往就是无恒之人。曾国藩自己也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如果说曾国藩二十几岁以前的学习是为了功名科举的话,那么他后来每天能这样坚持下去,已经是把读书、读史、写字这样的学习作为一生的爱好,甚至当成是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了。
做曾国藩不易,做曾国藩的儿子更不易。他是这样一位父亲:学识广博,见识广远,阅历丰富,位高权重,要求严格,他把所有的经验、智慧、理想、兴趣、已成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