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

2010-04-23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784 页 ·出版日期:1983年10月 ·ISBN:7010027781 ·条形码:9787010027784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 去商家看看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 去商家看看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784 页
·出版日期:1983年10月
·ISBN:7010027781
·条形码:9787010027784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已经有了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把中国哲学史建立为一门科学,距今不过五十多年。五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总形势的影响,有时繁荣和前进,有时停滞和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前进而非倒退。
本书写的是一家之言,不求每个章节字数按比例分配。作者认为重要的,或研究得比较多的问题,就多讲;认为不重要或没有多少新见、学术界都已注意到或讲得烂熟的问题,作者就少讲或不讲。因此,对各个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之间的论述占用的篇幅就显得不够匀称,而有些任其自然了。
媒体推荐 导言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已经有了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把中国哲学史建立为一门科学,距今不过五十多年。五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总形势的影响,有时繁荣和前进,有时停滞和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前进而非倒退。
封建社会的哲学史名著,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其中汇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注重各个学派思想演变的来龙去脉,今天仍然不失为研究宋明理学的有用的参考书。但是这两部学案却有一个根本的弱点,就是不敢触及“经学”的禁区,不敢大胆非议“圣人”。如同中世纪的欧洲哲学是包括在神学里面一样,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哲学还没有从“经学”中分化出来。“经”是圣贤垂训的典籍,封建社会的一切成员,只能宣传它,解释它,信奉它,不能怀疑它,议论它,更不能批判它。“五四”前夕,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这是用近代资产阶级观点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虽然有头无尾,却使当时人们的耳目为之一新,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当时人们认为“新”的地方主要在于它不同于封建时代哲学史书的代圣人立言,为经传作注解,而敢于打破封建时代沿袭下来的不准议论古代圣贤的禁例,把孔子和其他哲学家摆在同样的地位,供人们评论。这是一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开始从古代“经学”的禁锢下解放出来,步入近代。继胡适之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梁启超、萧公权、钱穆等人的政治思想史、学术史,比封建时代的哲学史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前进,但是由于缺少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先进的武器,总的说来,都不能算作阐明中国哲学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著作。
解放前,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杜国庠等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的古代社会、古代历史以及古代思,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有可能透过各种现象的迷雾,看到了一些真相,或者说更接近于真相。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出于资产阶级学者的地方。尽管这几位前辈们的著作有一些论点可以讨论,但他们走的道路是一条阳关大道,他们开拓荒地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使中国哲学史开始成为一门科学,他们的著作具有示范作用。
全国解放之后,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被广大。学者所接受,并被运用于一切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内,中国哲学史研究这个阵地也在被马克思主义所占领。三十多年来,我们出版了通史、断代史、专题研究、论文集等,举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讨论。尽管研究者在对于一些重要哲学家或学派进行历史探讨时,得到的结论不同歹甚至相反,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没有分歧。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怎样把这些原则和中国哲学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走了不少弯路。粉碎“四人帮”以后,通过拨乱反正,正确贯彻党的十一属三中全会路线,学术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的气氛,中国哲学史又.呈现繁荣景象。过去曾经讨论后来被窒息了的一些问题,今天又得到哲学史研究者的深切关注。在建国三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有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将大大有益于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为进一步发展中国哲学史提供了新的起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先秦部分,对诸子百家中典型的一些哲学思想进行了论述,是一部优秀的哲学史家著作。本书所载为一家之言,显然有轻重有详略,自出版后,学术界评价良好,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作品。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气息,适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和学习的学者或学生阅读。
目录
导言
中国原始社会思维的发展和世界观的早期形态
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思想
孔子的哲学思想
墨子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
……
文摘 书摘
原始的巫教是一种自发产生的自然崇拜宗教。由于氏族组织的狭窄和交往的阻隔,各个氏族的崇拜对象不仅因地而异,甚至和其他氏族创造的神相互敌对。自从建立了地域性的部落联盟,随着各个不同的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也扩大了。他们逐渐感觉到各个不同的氏族部落所面对着的是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自然界,就是日、月、星辰、雷、雨、风、水、火、山岳、河流等,因而在各地流行的自然崇拜对象实际上是共通的,有可能把各种纷歧繁复的自然崇拜整理成一个系统。同时,正如地上人间的各种互相对抗的社会力量被拥有至高权威的部落联盟首领所统一起来一样,在自然界,也应该有一位支配着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的统一的至上神。统率着各种自然力的天神观念在这个时期产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适应于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为了维护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而发展起来的宗教意识形态。
从此以后,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便和他的最高祭司的宗教上的特权密切结合在一起。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在代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曾举行了一套宗教仪式: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大意是说,舜为了表示自己取得了最高祭司的宗教上的权力,首先祭祀天神,然后按尊卑次序祭祀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等六宗, 以及名山大川丘陵坟衍等群神。为了表示自己取得了最高首领的军事行政上的权力,把象征四岳群牧所掌握的部分权力的圭璧预先收回,然后选择某个吉日再亲自颁发下去。

墨于虽然处处替劳动者的利益着想,却经常不自觉地给这种反映阶级利益的思想披上一件普遍性形式的外衣,天真地认为劳动者的利益同剥削者统治者的利益可以相调和。墨子所讲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在理论上包括了上下各个阶级和阶层。“三表”讲“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意味着统治者和人民可以同利。墨子认为他所设计的治国之道,既是为了百姓利益,对统治者也有好处。他的主张好比是草药和税赋,来自下层,而能利之于大人,以此表明,他从事政治活动的目的不是谋取一部分人的利益,面是要使混乱的国家上下都得到治理。违背了他的主张,大人和贱人同时都要受害;实行了他的主张,大人和贱人同时都会受益。例如王公大人好战,百姓固然遭殃,到头来也害了他们自己:“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鉴于智伯之事”,则“为不吉而凶”(《非攻中》)。又如久丧之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