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特色类别 > 杂志 >

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2期总第2期)

2010-04-22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 ·ISBN:7301092245 ·条形码:97873010922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2期总第2期) 去商家看看
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2期总第2期) 去商家看看

 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2期总第2期)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
·ISBN:7301092245
·条形码:97873010922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学形成独立学科以来,其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科学化程度的进程。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是在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基础上进行科学化发展的结果,主流建构主义理论是对佛罗里达学派进行科学化发展的结果。问题性研究是国际政治学科学化的主要推动力,通过改进研究方法可以深化人们对国际政治问题的认识,当然,我们也知道,科学方法虽然能帮助解答一些其他方法所不能解答的问题,但它并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因此本刊希望发表对问题做出了解答从而深化了国际政治知识的研究成果,而并不青睐于方法复杂却没有解答问题的文章。上前,我国国际政治学界的提出研究问题方面的主导性还不强,许多研究是在重复外国学者的问题,为了推动我国的问题性研究,本刊特别欢迎从中国视角选择的问题和研究的成果。本期有五篇问题性研究成果和一篇理论介绍性文章。
作者简介 阎学通,男,1952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日友好2l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理事、中国亚太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理事、国防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论著有:《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国际形势与台湾问题》、《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中国与亚太安全》、《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国际政治与中国》(即出),译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发表有关国际关系的论文和文章上百篇,其中部分发表在美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等国的报纸杂志上,部分文章被美国、日本、新加坡、罗马尼亚等国的报纸杂志全文翻译或转载。
编辑推荐 这是本国际政治科学问题性研究的著作。书中主要研究了六个问题:一,针对以往定量评估中国综合国力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用等级评估法代替定量赋值法对21世纪初中国的实力地位进行了衡量;二,针对美国有关中国是维持现状国还是改变现状国的争论,用证伪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政策立场;三,从规范和实证的角度,对分离主义现象进行了分析;四,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政府更替对国际谈判有何影响的问题,作者认为,政府更替使谈判双方的信息呈现不对称状况,从而影响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五,考察了冷战后美国国会中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军控议题上的斗争;六,评述了现实主义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范式的发展进程及相关批判。通过改进研究方法,读者可以加深对国际政治问题的认识。
目录
Ⅱ 作者简介
Ⅲ 编者的话
1 中国崛起的实力地位 阎学通
26 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 江忆恩
68 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中的分离主义 朱毓朝
86 政府更替对国际谈判的影响 郭钢
……
文摘 书摘
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大理论范式,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事务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趋明显,各类跨国界的活动日趋频繁,非国家行为体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和影响日趋增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依照现实主义的理论,许多现象都已经无法解释。所以,现实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地位受到了其他理论,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的严重挑战,一些现实主义的论点和假设也被认为是过时的观念。但是,如果说现实主义只能用来解释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关系,则未免失之偏颇;认为现实主义已经死亡,也仍然为时过早。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范式,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国家对外行为的指导性原则,仍然是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社会仍然首先是无政府社会,国家仍然是应该被首先考虑的理性行为体,国际体系仍然是重要的变量,体系结构仍然是大家极其关注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冷战后现实主义出现了新的发展轨迹。
20世纪80—90年代是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受到严重挑战的时代,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全面复兴就是在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中完成的。共和自由主义、贸易自由主义、制度自由主义相继出现,其中以基欧汉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学理上对新现实主义的挑战尤为有力,成为与新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理论流派。到了90年代,温和建构主义兴起,矛头也主要指向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虽然国际关系的现实和变化给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源泉,但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却以辩论的一方的身份为这些新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学术平台。所以,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要感谢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的学理启迪。
冷战之后,现实主义在学界处于守势,但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却仍然具有生命力。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仍然以权力为核心,但取向却表现在两条不同的P161轨迹上面:一是最大现实主义,二是最小现实主义。最大现实主义将现实主义的基本命题发挥到极致,典型代表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最小现实主义是放松或偏离现实主义基本命题的理论,只保留某些现实主义的基本命题,比如理性主义和无政府命题。最小现实主义包括新古典现实主义等理论,代表人物是沃尔特(Stephen Walt)、格里科(Joseph M.Grieco)等人。
进攻性现实主义可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