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岩松看日本

2010-04-22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艺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801428844 ·条形码:97878014288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岩松看日本 去商家看看
岩松看日本 去商家看看

 岩松看日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艺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801428844
·条形码:97878014288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 《岩松看日本》以媒体的视角和新闻人的敏感。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书中文字不似专家学者般深奥。也全无情绪化的议论和泛泛而谈,而是力求以平实、客观的描述。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读者。为了更好地贴近受众。满足大众了解日本的需求。采访人物和专题的设定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网友的建议。特别是希望把中国未来发展中会遇到的诸如环保问题、老龄社会问题、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等。通过“看日本”而得到一定的解答。“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是作者的希望也是“看日本”的宗旨,因为面对未来,不了解别人是危险的。不了解别人如何做的就不能请楚自己前进的方向。日本是一面镜子,走近他们。可以照见自己。七十年前。戴季陶先生曾感叹说,日本已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过千百次,而中国呢?希望《岩松看日本》对读者了解日本能够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白岩松,《东方时空》主持人、制片人、编委。内蒙古海拉尔人。合著有《岩松看台湾》。
编辑推荐 《岩松看日本》以媒体的视角和新闻人的敏感,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书中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了读者。 七十年前,戴季陶先生曾感叹说,日本已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过千百次,而中国呢?希望《岩松看日本》对读者了解日本能够有所裨益。
目录
媒体需要勇气(序一)
行走在爱恨之间(序二)
东京:日本初印象
靖国神社:极端的日本二战史观
和平博物馆:一种理性的声音
神风特工队:一张单程机票
渡边恒雄:敢于说不的新闻良心
日本媒体怎样看中国
冲突与希望
 旷日持久的劳工案
 慰安妇问题再起风波
 来自中国的高中留学生
防灾:无处不有的国民意识
 日本小学防灾演习
 深入人心的防灾观念
渡边淳一:爱的顶点是死亡
涩谷109百货:亚洲流行时尚的发源地
大相扑:不仅仅是运动
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
落语:日本的单口相声
道顿堀:走进天下厨房
村上龙:我只为少数人写作
银色一族的第二人生
松下新帅大坪文雄
谷村新司:中国观众熟悉又陌生的日本歌手
栗原小卷:与表演艺术的一世姻缘
感受动漫神话
鹿儿岛的砂浴涅泉
细节决定品质
安倍昭惠:时尚率性的首相夫人
滨崎步:最艰难的一次采访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坛的长青树
御手洗:日本财界总理
体验东京地铁
七日樱花与杉本姐姐
镜中印象
网友留言
……
序言 在冬去春来的时候,中国中央电视台《岩松看日本》采访组前往日本进行采访。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近些年来第一次派出阵容如此强大的队伍,前往日本进行范围如此广泛的新闻采访活动。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大型的新闻采访活动呢?我想有两个最主要的理由或者说是动机。
第一个理由,中日两国关系,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恰恰这种重要的两国关系在近些年来却不尽人意,令每一个有国家责任感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感到忧虑。就拿民间来说,我们常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两国的睦邻关系,但实际上两国民众彼此之间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这给我们两国的媒体从业人士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如何发挥媒体的力量来增加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真实了解和良性互动?
日本与中国近在咫尺,但其实并不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国家。目前,研究日本的著作为国内公众所熟悉的并不多,市面上还是几十年前的那几本书,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写的《菊与刀》。几十年前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写道,日本把中国放在手术台上、显微镜下观察了几千次,同时戴季陶也反问道,那么中国呢?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所以给中国观众提供更多的、更全面的关于日本的信息,是《岩松看日本》此行的一个基本目的。
前不久,中日两国领导人开展互访,这也许是中日关系“多云转晴”的一个信号。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考虑制作系列地介绍日本的新闻节目,而中日关系转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前启程的契机。
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毫无疑问,国家责任感和公众知情权,都是它义不容辞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在增加两国民众互相了解和信任、推动中日民间良性互动方面,它必须有勇气先行一步。
第二个理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视传媒,必须放眼世界,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信息港,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也让中国了解真实的世界。所以“走出去”、 “走向世界”也是中央电视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最近几年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对全球各地的新闻介绍大大增加,无论是重大突发事件,还是普通新闻,我们每天都会在重要时段播出。这种增幅,是五年、十年前所无法比拟的。包括一些重要的新闻专题节目,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报道力度。例如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这两年就策划制作了许多“走出去”的节目,像大型系列报道《小萌探维和》、《岩松看台湾》、《直通巴格达》等,都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好评。
如果说我们此前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主要还是以动态信息为主的话,那么此后的《岩松看台湾》,应该说是带着大陆观众的问题去的。出发之前先了解了观众的好奇所在、问题所在。应该说,带着问题走出去的做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我们看日本,也是带着中国人的问题去,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找各方面的朋友访问,来获知大家想了解日本什么?当然不仅仅只是几个老问题,我们是放眼看,昨天、今天、明天,政治、经济、文化,等。通过媒体的眼睛,带去多元化的问题,带回来多元化的信息。同时,《岩松看日本》节目不仅在一套《东方时空》栏目播出,还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重点播出。
《东方时空》在完成《岩松看日本》之后,还将继续推出《东方时空看世界》的系列报道,陆续开始“看印度”、 “看越南”、“看韩国”、“看非洲”……见多才能识广,在这个极为丰富的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将为中国观众提供全方位的世界报道。
(作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主任高级记者)
文摘 2007年3月5日,《岩松看日本》采访活动正式启程。一早6点许赶到首都机场,9点10分乘国航925航班飞往日本东京。这是我们第一次踏上日本。很快,好像刚打了一个盹儿,广播里就通知请系上安全带,飞机开始下降,东京到了!真快啊,只飞了不到3个小时。据说今天是顺风,飞快了。可见日本离中国之近,真是一衣带水。
从高空看日本国土,虽然春天还没有到来,树林尚未泛绿,还是感觉到了日本空气的清纯,森林、农田、房屋轮廓清晰,十分整洁,看不到有裸露的荒土。这一点,随着飞机降到了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感觉更加强烈。诺大的一条机场跑道上,真的看不见一片落叶、一点垃圾,这也许是我们见到过的最干净的机场了。
机场离东京市区有100多公里的车程,需要两个多小时。NHK的关联公司MRI派人来接机,负责与我们联系的邹大庆和公司的老板吉野先生都来了,还有我们在北京已经认识的翻译杉本小姐也来了。简单寒暄几句之后我们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开始按照事先制定的采访计划进行工作。今天我们其中一组要立即赶到NHK总部洽谈相关采访行程。赶到NHK总部,与传送部的泽部长和国际部的广谷部长洽谈接下来每天的采访安排和节目传送事项。同时NHK还来了两个栏目的负责人,商谈在日本期间采访我们节目组的想法。很有意思,在场的七八位日本人,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中文,这很让我吃惊。在中央电视台,绝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说几句日语。
当从NHK总部出来,夜幕已经降临东京。深深喘了口气,才感到看日本的第一天快过去了。从天不亮离家,到天黑时走出NHK大楼,十几个小时我们已经走出准备了好几个月的“岩松看日本”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种种的担心和顾虑虽然并未消失,但现在已经不管那么多了,径直往前走吧!
感觉东京气温与上海接近,风是温暖而潮湿的,吹在脸上很舒服。驻日本记者站的李卫兵陪我们一起回下榻的饭店,车行在东京的大街上,我恍惚有种错觉,似乎并没有离开中国,仿佛出差到了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城市里,也很像台北,因为这里的街道、地名几乎全是中文的,行人和中国人毫无区别,人们的衣着也和中国南方都市并无多大差别……一眼看去,几乎与中国没有差异感,这跟去欧洲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使我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松驰感。也许我看到的只是东京一个夜晚的侧面,并不准确。
我们下榻的地点位于东京的市中心,在饭田桥,名叫后乐饭店。这又使我想起了范中淹“先忧后乐”的诗句。问一旁的邹大庆,他说就是取自中国的这个古训,日本很多地名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