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庄子(精美书签)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39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 ·ISBN:9787807362166 ·条形码:97878073621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老子 庄子(精美书签) |
 |
|
 |
老子 庄子(精美书签)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39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
·ISBN:9787807362166
·条形码:97878073621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国学大书院
·图书品牌:北京世纪山水文化
内容简介 《老子·庄子》:《老子》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名《道德经》。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被后世称为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共81章,约5000字,虽然篇幅不长,却论述精辟,思想深邃。其内容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庄子》又名《南华经》。作者庄周,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今河南商丘)人,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做过小吏,后厌仕途,隐居著述。《庄子》原本52篇,后散逸,今仅剩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等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一脉相承,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
作者简介 《老子》,又称《道德经》,据传该书是在春秋末期,由老聃所著的。老聃,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在当时,老子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其学识举世闻名。孔子就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并称他为“龙”。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和不断内乱,老子弃官归隐,跨青牛而去。行至函谷关, 老子应守关者关尹的请求, 写成了一部书, 这就是《老子》。 《庄子》,由庄子及其后学著。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哲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战国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汉书》避明帝刘庄讳称严周,楚庄王后裔,做过蒙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不愿“为有国者所羁”拒绝楚威王厚币迎聘,后“终身不仕”。著作有《庄子》。唐天宝元年(742)被诏封南华真人,宋、元皆有加封。
媒体推荐 书评
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司马迁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梁启超 人生在世,智慧是一道门槛,只有跨过去和跨不过去两种,不懂《老子》的人显然还在门槛的一边,还没跨过去。——傅佩荣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苏轼
编辑推荐 《老子·庄子》:常读传世经典,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开启智慧,打宽视野,健全人格,增广心量,加深涵养,提升心灵境界。这本诸子经典全文注释本主要注释的是老子与庄子的哲学著作,是权威专家博采众长,精心注释;为了能让读者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和体味先哲们的生活状况及其思想内涵,书中特意精选了百余幅精美人物插图和先哲们的生活场景图,这些插图与书中文字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目录 老 子道 经一 章…………………………… 2二 章…………………………… 3三 章…………………………… 5四 章…………………………… 6五 章…………………………… 7六 章…………………………… 8七 章…………………………… 8八 章…………………………… 9九 章…………………………… 10十 章…………………………… 11十 一 章…………………………… 12十 二 章…………………………… 13十 三 章…………………………… 14十 四 章…………………………… 16十 五 章…………………………… 17十 六 章…………………………… 19十 七 章…………………………… 20十 八 章…………………………… 21十 九 章…………………………… 22二 十 章…………………………… 23二十一章…………………………… 25二十二章…………………………… 26二十三章…………………………… 27二十四章…………………………… 29二十五章…………………………… 30二十六章…………………………… 31二十七章…………………………… 32二十八章…………………………… 33二十九章…………………………… 34三 十 章…………………………… 35三十一章…………………………… 36三十二章…………………………… 38三十三章…………………………… 39三十四章…………………………… 40三十五章…………………………… 40三十六章…………………………… 41三十七章…………………………… 42德 经三十八章…………………………… 43三十九章…………………………… 44四 十 章…………………………… 46四十一章…………………………… 46四十二章…………………………… 48四十三章…………………………… 49四十四章…………………………… 50四十五章…………………………… 50四十六章…………………………… 51四十七章…………………………… 52四十八章…………………………… 53四十九章…………………………… 53五 十 章…………………………… 54五十一章…………………………… 55五十二章…………………………… 57五十三章…………………………… 58五十四章…………………………… 59五十五章…………………………… 60五十六章…………………………… 61五十七章…………………………… 62五十八章…………………………… 63五十九章…………………………… 65六 十 章…………………………… 66六十一章…………………………… 67六十二章…………………………… 68六十三章…………………………… 69六十四章…………………………… 70六十五章…………………………… 72六十六章…………………………… 73六十七章…………………………… 73六十八章…………………………… 75六十九章…………………………… 76七 十 章…………………………… 77七十一章…………………………… 78七十二章…………………………… 78七十三章…………………………… 79七十四章…………………………… 81七十五章…………………………… 81七十六章…………………………… 82七十七章…………………………… 83七十八章…………………………… 84七十九章…………………………… 85八 十 章…………………………… 86八十一章…………………………… 87庄 子内 篇逍 遥 游…………………………… 90齐 物 论…………………………… 99养 生 主…………………………… 113人 间 世…………………………… 117德 充 符…………………………… 131大 宗 师…………………………… 140应 帝 王…………………………… 155外 篇骈 拇…………………………… 161马 蹄…………………………… 165 箧…………………………… 168在 宥…………………………… 174天 地…………………………… 185天 道…………………………… 200天 运…………………………… 210刻 意…………………………… 221缮 性…………………………… 224秋 水…………………………… 227至 乐…………………………… 239达 生…………………………… 245山 木…………………………… 257田 子 方…………………………… 268知 北 游…………………………… 279杂 篇庚 桑 楚…………………………… 292徐 无 鬼…………………………… 303则 阳…………………………… 318外 物…………………………… 329寓 言…………………………… 337让 王…………………………… 342盗 跖…………………………… 354说 剑…………………………… 365渔 父…………………………… 369列 御 寇…………………………… 374天 下…………………………… 383
……
序言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据传该书是在春秋末期,由老聃所著的。 老聃,通称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在当时,老子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其学识举世闻名。孔子就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并称他为“龙”。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和不断内乱,老子弃官归隐,跨青牛而去。行至函谷关,老子应守关者关尹的请求,写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老子》。 《老子》共5000佘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概括起来,《老子》的内容主要有三,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 《老子》中明确提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老子》中谈道、谈天道,不仅仅是为了对宇宙的形成和自然规律做一个阐述,更是为了给探讨人生和社会政治准备一个前提。老子主张人法自然,道的准则完全适合于人类生活,老子的宇宙观是其人生观、政治观的基础。《老子》中对人生、对政治的阐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老子》中所体现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有道的人少私寡欲,见朴抱素,专气淳和,加强自身修行。书中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柔弱不争思想一致的观点,如致虚守静、不致为天下先、不自是、不自伐等等,这些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思想与柔弱不争共同体现了《老子》中人生哲学的特色。 《老子》一书的第三大内容就是对政治问题的探讨,它反映了老子的政治观。在书中,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政治主张,认为“无为”是治理天下所应遵循的最高原则。《老子》所倡导的“无为”并不是号召君王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是顺乎自然发展,具体地说,就是不扰民和顺民心。 《老子》一书,字数虽只有5000余言,但内容之丰富,恐怕没有几本书能与之相比。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还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文化。 《庄子》,道教称为《南华经》。为战国至汉初道家庄子一派的著作总集,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作,庄子及其后学著。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哲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战国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汉书》避明帝刘庄讳称严周,楚庄王后裔,做过蒙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不愿“为有国者所羁”拒绝楚威王厚币迎聘,后“终身不仕”。著作有《庄子》。唐天宝元年(742)被诏封南华真人,宋、元皆有加封。 《庄子》一书在汉代有52篇,到后世只剩下了33篇,计《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所作,《外篇》和《杂篇》则掺杂了庄子后学的作品,《杂篇》中掺人得更多。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外篇》和《杂篇》的基本观点与《内篇》是一致的。 《庄子》一书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认为道产生一切事物(包括鬼神天地);它弥漫于整个宇宙而无所不在,贯通于古今而无时不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书中具有朴素的辩证观,要求安时处顺,逍遥自得,顺应世俗,随遇而安。《庄子》一书体现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思想水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怀疑一切的思想和无原则的处世态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作用。在社会思想方面,强调人与社会的对立,否定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约束和社会文明,提出回到自然中去,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性。 《庄子》一书,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极大影响,其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都堪称一时之冠。寓言文学尊之为奠基人,小说家追之为鼻祖,文学理论家又称之为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或与屈原并列而《庄》、《骚》合刊;或举“六大才子书”,而《庄》居其首。汉初黄、老之学,特别是刘安及门客所撰《淮南鸿烈》,可以明显溯源于《庄子》,魏晋清谈,《易》、《庄》、《老》并称“三玄”,是最受推崇的著作。由于其思想奇异,文采出众,后世资取者亦有多种层面。正如宋人叶适所说:“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好邪者济其欲。”(《水心文集》)另外其文笔汪洋恣肆,诙诡谲奇,富于想象,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阐发哲理,在哲学和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为了能让读者更直观更全面地丫解和体味先哲们的生活状况及其思想内涵,书中特意精选了百余幅精美人物插图和先哲们的生活场景图,这些插图与书中文字相得益彰,辉映成趣。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并能享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本套藏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编者 2007年5月
文摘 书摘《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据传该书是在春秋末期,由老聃所著的。老聃,通称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在当时,老子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其学识举世闻名。孔子就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并称他为“龙”。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和不断内乱,老子弃官归隐,跨青牛而去。行至函谷关, 老子应守关者关尹的请求, 写成了一部书, 这就是《老子》。《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概括起来,《老子》的内容主要有三,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老子》中明确提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老子》中谈道、谈天道,不仅仅是为了对宇宙的形成和自然规律做一个阐述, 更是为了给探讨人生和社会政治准备一个前提。老子主张人法自然,道的准则完全适合于人类生活,老子的宇宙观是其人生观、政治观的基础。《老子》中对人生、对政治的阐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老子》中所体现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有道的人少私寡欲,见朴抱素,专气淳和,加强自身修行。书中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柔弱不争思想一致的观点,如致虚守静、不致为天下先、不自是、不自伐等等,这些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思想与柔弱不争共同体现了《老子》中人生哲学的特色。《老子》一书的第三大内容就是对政治问题的探讨,它反映了老子的政治观。在书中,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政治主张,认为“无为”是治理天下所应遵循的最高原则。《老子》所倡导的“无为”并不是号召君王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是顺乎自然发展,具体地说,就是不扰民和顺民心。《老子》一书,字数虽只有5000余言,但内容之丰富,恐怕没有几本书能与之相比。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还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文化。 《庄子》,道教称为《南华经》。为战国至汉初道家庄子一派的著作总集,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作,庄子及其后学著
……